惠民凹陷沙四段—孔店组原型盆地的厚度恢复

惠民凹陷沙四段—孔店组原型盆地的厚度恢复

论文摘要

为了恢复惠民凹陷沙四段-孔店组盆地的原型,本论文在惠民凹陷构造演化、断裂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二维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剥蚀厚度的求取、原型盆地的恢复为重点,开展沙四段-孔店组原型盆地厚度的研究,从而追索盆地形成、改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为揭示深层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提供地质依据。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Ma、27 Ma和7.5Ma,根据7.5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优化孔隙度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和地层对比法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惠民凹陷深层的剥蚀情况与古新世至始新世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史有关,剥蚀量等值线整体呈北东向展布,这与中生界后期-古近系早期北东向构造运动趋势一致。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边界断层附近,孔店组地层剥蚀量较大,一般在200~1000m,林南断层附近高达1000m以上;沙四段地层的剥蚀厚度明显的小于孔店组,剥蚀量大多集中在100~400m,最大剥蚀区域在凹陷南斜坡边缘和中央隆起带,剥蚀厚度均超过500m。通过编制原始厚度图和剥蚀厚度图,结合古构造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沙四段-孔店组的原型盆地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孔二段沉积期,惠民凹陷整体上呈北北东向的断陷型盆地,地层向南部斜坡带超覆,盆地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滋镇地区北东部、林樊家地区西部以及阳信地区的西北部;孔一段沉积期,北东向的滋镇、阳信断层对地层的控制更为明显,沉积中心位于滋镇、临南地区东北部、阳信地区南部以及林樊家地区北部,地层由沉积中心不仅向南部斜坡带超覆,而且也向北西方向超覆;沙四沉积期,东部区域沉积厚度普遍大于西部,沉积中心位于洼陷中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0.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0.2.1 研究内容
  • 0.2.2 技术路线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4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1 区域地质概况
  • 1.1 基本构造格架
  • 1.1.1 构造位置
  • 1.1.2 基底构造特征
  • 1.1.3 断裂特征
  • 1.2 构造演化特征
  • 1.2.1 裂陷期
  • 1.2.2 断陷期
  • 1.2.3 坳陷期
  • 1.3 构造单元的划分
  • 2 地层分布特征
  • 2.1 年代地层格架的确定
  • 2.2 地层分布特征与沉积速率的求取
  • 2.2.1 残余地层古厚度恢复原理
  • 2.2.2 残余厚度与原始厚度的恢复
  • 2.2.3 沙四段-孔店组构造层序及地层分布特征
  • 2.2.4 压实系数的计算
  • 2.2.5 沉积速率的求取
  • 3 剥蚀厚度的恢复
  • 3.1 沉积波动方程分析法
  • 3.1.1 沉积波动方程分析法原理
  • 3.1.2 研究方法
  • 3.1.3 实例应用
  • 3.1.4 波动旋回性分析
  • 3.2 沉积速率法
  • 3.2.1 沉积速率法原理
  • 3.2.2 实例应用
  • 3.3 优化孔隙度法
  • 3.3.1 理论依据
  • 3.3.2 优化孔隙度法原理与方法
  • 3.3.3 原始孔隙度的计算
  • 3.3.4 优化孔隙度法程序的应用
  • 3.4 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
  • O差值法'>3.4.1 RO差值法
  • 3.4.2 残余有机质成熟度趋势法
  • 3.5 地层对比法
  • 3.5.1 地层对比法原理
  • 3.5.2 实例应用
  • 3.6 沙四段-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 3.6.1 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 3.6.2 沙四段-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 4 原型盆地的恢复
  • 4.1 孔店组-沙四段的原型盆地格局
  • 4.2 原型盆地沉积中心的特征
  • 4.2.1 孔店组沉积洼陷及其沉积特征
  • 4.2.2 沙四段沉积洼陷及其沉积特征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段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02)
    • [2].小学信息技术“四段六环节”生动课堂初探[J]. 教育界 2020(15)
    • [3].探究式四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考试周刊 2011(45)
    • [4].基于“六维四段”的“精技助农”型双师队伍建设之对策[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11)
    • [5].农村高中“四段两促”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7)
    • [6].论实施“四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归因及策略[J]. 赤子(中旬) 2014(04)
    • [7].“仙人”指路,俯拾莲花——如何在“四段七环”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自学[J]. 山东社会科学 2009(S1)
    • [8].谈“四有”课堂“四段八步”教学模式的构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01)
    • [9].运用“四段一体”模式提高英语实用能力的实证研究[J]. 成才之路 2009(27)
    • [10].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四段热采开发效果及认识[J]. 化工管理 2013(12)
    • [11].信息设计四段化研究方法及实例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2].《生活万岁》[J]. 数码影像时代 2018(12)
    • [13].“四段六步”教学范式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21)
    • [14].四段八环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艺术 2018(11)
    • [15].小学语文“三环四段”阅读教学范式初探[J]. 新教育 2014(19)
    • [16].数学学科“四段一案一回头”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15)
    • [17].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
    • [18].浅谈“四段两促”式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4)
    • [19].秋日私语[J]. 湖北招生考试 2011(17)
    • [20].利津洼陷沙四段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J]. 科技致富向导 2008(14)
    • [21].高师院校学生“三线四段”组合式试教模式的构建[J]. 保山学院学报 2013(05)
    • [22].四段教学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校本教材教学新模式初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 [23].兴西洼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的识别[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S1)
    • [24].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01)
    • [25].花卉四段之三[J]. 东方艺术 2017(10)
    • [26].花卉四段之一[J]. 东方艺术 2017(14)
    • [27].花卉四段之四[J]. 东方艺术 2017(06)
    • [28].花卉四段之二[J]. 东方艺术 2017(18)
    • [29].花卉四段之一[J]. 东方艺术 2016(14)
    • [30].花卉四段之二[J]. 东方艺术 2016(18)

    标签:;  ;  ;  ;  ;  

    惠民凹陷沙四段—孔店组原型盆地的厚度恢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