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

语文新课程改革不仅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也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汲取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育改革者的研究成果。魏书生作为新时期语文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对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能够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也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因此本文以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观照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从七个方面来比较阐释。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就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招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文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观照魏书生的改革实践,阐发魏书生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两个方面,重点指出校外课程资源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二、教材的自主编制或再加工。这一章主要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观照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性地变通、创造,对此进行分析性诠释与探讨。指出课标的这一规定打破了一纲一本的独霸局面,真正赋予了教师自主的权利。包括对整册教材的再加工、对单元的再加工和一篇课文的再加工三个方面。三、三维目标的初步体认。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章依据以上三个纬度,深刻剖析魏书生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指出三维目标并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和能力是主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其中,而过程和方法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途径。如果就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都应当体现三方面的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课程内容作具体分析,要有一个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三维目标构造了全面育人的框架,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四、平等、对话式的教学。本章首先界定了教学的内涵,即“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然后从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学观三个方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与魏书生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新的师生关系是指平等、对话的关系,并且为这种关系找到了深刻的理论渊源即交往理论、对话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新的学生观包括学生兴趣的激发、自主的学习方式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三个方面;新的教师观在新课标理念下实质上是一种转换,有观念系统的角色转换和能力系统的角色转换两个方面,并提出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五、充分尊重主体的评价。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新课标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并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评价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从而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机制。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本章系统阐述了魏书生语文评价的思想和具体操作,包括作文——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生自己留和考试——学生自己出题、评卷三个方面。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有语文审美因素的缺失,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不足,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育教学思想缺少必要的发展。七、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之后,得到的一些启示。包括强化服务育人意识、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自律意识、增强效率意识和增强协作意识五个方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外资源
  • (一) 家庭中学语文
  • (二) 社会中学语文
  • (三) 大自然中学语文
  •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内资源
  • (一) 显性资源
  • (二) 隐性资源
  • 第二章 教材的自主编制或再加工
  • 一、整册教材的再加工
  • 二、单元的再加工
  • 三、一篇课文的再加工
  • 第三章 三维目标的初步体认
  • 一、知识与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四章 平等、对话式的教学
  • 一、新的师生关系
  • 二、新的学生观
  • (一) 学生兴趣的激发
  • (二) 自主的学习方式
  • (三)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 三、新的教师观
  • (一) 观念系统的角色转换
  • (二) 能力系统的角色转换
  • 第五章 充分尊重主体的评价
  • 一、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 二、作业—学生自己留
  • 三、考试—学生自己出题、评卷
  • (一) 出题
  • (二) 评卷
  • 第六章 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语文审美因素的缺失
  • 二、教学设计的连贯性、整体性不够
  • 三、有过于强调知识之嫌
  • 四、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两项教学内容
  • 五、教育教学思想缺少必要的发展
  • 第七章 启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真爱的天空不会有泪[J]. 宁夏教育科研 2010(04)
    • [2].跟魏书生学做教师[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0)
    • [3].愿我们以美好的姿态生长——读魏书生《我是这样做教师的》有感[J]. 重庆与世界 2018(18)
    • [4].魏书生:改革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J].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 2019(Z1)
    • [5].教育:请停止模仿[J]. 辽宁教育 2017(04)
    • [6].魏书生读书[J]. 甘肃教育 2016(10)
    • [7].魏书生心理教育探析[J]. 江西教育 2011(28)
    • [8].在一张白纸上做本真的教育——盘锦市魏书生中学见闻[J]. 教育家 2016(45)
    • [9].魏书生“逆袭”之路在当下的启示[J]. 广西教育 2016(34)
    • [10].守住初心便幸福[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7(03)
    • [11].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成就幼儿教师幸福人生[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06)
    • [12].再小的星星也闪光[J]. 新课程(中学) 2017(06)
    • [13].再读老魏[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4)
    • [14].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J]. 考试周刊 2017(48)
    • [15].用心做个“懒”老师——追寻“轻负高效”的课堂[J]. 科学中国人 2017(23)
    • [16].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日记的功用[J]. 新课程(中) 2017(08)
    • [17].魏书生的民主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艺术 2017(08)
    • [18].爱与责任,情暖学困生[J]. 福建教育 2017(31)
    • [19].魏书生“守住”的是什么[J]. 山东教育 2015(Z1)
    • [20].魏书生:课堂里的改革家[J]. 上海教育 2009(Z2)
    • [21].我愿当一名“懒老师”[J]. 山东教育 2009(10)
    • [22].做校长当如魏书生[J]. 山西教育(教育管理) 2009(12)
    • [23].聆听魏书生[J]. 教育文汇 2009(02)
    • [24].书生日记心念美[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6)
    • [25].学习实践魏书生民主与科学教育思想的几点做法[J]. 新课程(小学) 2010(03)
    • [26].漫谈魏书生的育人艺术[J]. 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10(Z1)
    • [27].魏书生的懒字哲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10)
    • [28].魏书生育人九绝[J]. 吉林教育 2010(27)
    • [29].魏书生:本色与常识[J]. 青年教师 2008(06)
    • [30].浅谈魏书生理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有效运用[J]. 求知导刊 2016(05)

    标签:;  ;  ;  

    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