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碱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青藤碱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论文摘要

青藤碱(Sin)是一个来源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的生物碱,被广泛用于抗炎临床治疗中。最近研究发现Sin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2+升高的幅度来对抗心肌缺血,或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ADPH氧化酶来降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中多巴胺的神经毒性。因为钙超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和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Sin抗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我们发现,Sin抑制了OGD(氧糖剥夺)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MCAO造模后的大鼠,给予Sin(10和30毫克/千克,i.p.)可以显著降低脑梗塞和水肿区面积。Sin作用的相关机制是下调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钙超载。这些结果表明,Sin可能治疗由中风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减少脑缺血后遗症的发生。第一部分Sinomenine对离体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Sin在体外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通过钙离子成像技术观察Sin对胞内钙的作用。方法:(1)培养PC12细胞系,H2O2造模初步观察Sin的作用;(2)应用OGD损伤模型,观察Sin的作用;(3)观察Sin对OGD后胞内LDH水平的影响(;4)用HOECHST染色观察Sin的细胞保护作用;(5)用钙离子成像技术观察其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1)H2O2造模发现Sin可以对抗氧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2)OGD模型观察Sin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Sin减少了OGD处理后LDH的漏出率;(4)Sin对H2O2造模后PC12细胞凋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5)Sin可以抑制H2O2造模后PC12细胞内钙离子的升高。结论:Sin可浓度依赖性对抗氧自由基所致的细胞损伤。第二部分Sinomenine的药代动力学目的:通过测定大鼠的血药浓度和药物组织分布,研究Sinomenin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1)用Sin饲养大鼠一段时间,血样经过处理后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得到血药浓度曲线;(2)用Sin饲养大鼠一段时间,取脑、肝、心的组织样本,经过处理后用LC-MS测定药物的组织分布。结果:(1)HPLC测定血浆药物回收率为68.6783.52%,血浆药物Tmax=10 min,Cmax=154.12μg/ml;(2)LC-MS测定Sin在肝、脑、心均有分布,其中,脑中药物浓度最低, Cmax为1.23μg/ml,给药后5 h内均能达到Sin有效浓度。结论:Sin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到达靶部位发挥保护作用。第三部分Sinomenine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Sin的抗大鼠脑缺血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对大鼠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其抗缺血作用机制。方法:(1)药物孵育脑片并进行OGD处理,观察不同情况下脑片fEPSP的恢复程度;(2)大鼠MCAO造模,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的脑缺血损伤情况;(3)用WESTERN BLOT实验比较组织样本的凋亡相关蛋白、炎症蛋白和钙调蛋白激酶Ⅱ的变化情况,研究Sin的作用机制。结果:(1)Sin对OGD诱导的脑片损伤有保护作用;(2)MCAO造模后,与模型组相比,10 mg/kg和30 mg/kg的Sin分别使脑水肿体积降低了70.30±6.29%和83.81±9.62%;(3)Sin抑制了炎症相关蛋白TNF-α、iNOS和凋亡蛋白Bax、Casepase-3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了phospho-CaMKⅡ的表达。结论:Sinomenine抗大鼠脑缺血作用机制与抑制胞内钙、减少炎症因子产生和降低凋亡蛋白水平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Sinomenine 对离体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二部分 Sinomenine 的药代动力学
  • 1. 材料和方法
  • 2. 浓度测定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三部分 Sinomenine 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1)
    • [2].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3)
    • [3].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自噬——研究进展与挑战[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04)
    • [4].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改变[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 [5].缺血性脑损伤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03)
    • [6].趋化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8(03)
    • [7].陈忠教授团队“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成果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3)
    • [8].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5)
    • [9].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相关蛋白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10(03)
    • [10].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剂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11)
    • [11].红景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8)
    • [12].益气活血药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6)
    • [13].缺血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02)
    • [14].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10)
    • [15].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12)
    • [16].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1(04)
    • [1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性脑损伤[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7)
    • [1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08)
    • [19].可变剪接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0(10)
    • [20].神经前体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8)
    • [21].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6)
    • [22].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4)
    • [23].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14)
    • [24].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1)
    • [25].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概述[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26].中医药诱导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7)
    • [27].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16)
    • [2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32)
    • [29].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新策略: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06)
    • [30].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02)

    标签:;  ;  ;  ;  ;  ;  ;  

    青藤碱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