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

论文摘要

当今,网络政治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现象、新课题。从互联网政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人们就在开放、便捷、互动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民主生态环境,互联网政治的健康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党在信息化条件下与时俱进加强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网络政治的积极方面看,它对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都会起到促进作用。网络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那些从来没有获得过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在互联网上迅速崛起,以至于网络舆论简直就成了草根狂欢的天堂,并且正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政府官员从恐惧互联网到包容互联网,甚至自己也投身互联网,与多极的网络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官员对互联网态度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生态的转变,传统那种僵硬的命令型政治,正遭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抵制。公众参与的政治,正在以互联网为平台而崭露头角。无疑,这是积极的趋势,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欢呼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网络议政并不是万能的。虚拟空间终归无法取代现实空间,网络生活毕竟不能取代现实生活。网络议政无论如何繁荣,毕竟限于虚拟世界,不能形成有组织的力量、制度化的力量。这就注定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公众参与,仍然只是原子式的个体的参与,仍然只是一盘散沙的参与,仍然不存在有组织的力量、制度化的力量与政府对话,去监督政府,制约政府,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孤独境地。网络议政只是为现实的政治开放提供了起点,提供了助力。如果不能善用助力,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巨大落差不能弥补,被网络议政所释放、所放大的公众参与的欲望,就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制度化的满足,反而要遭遇重重切割和阻碍。那么网络议政愈时尚,则不过是愈加衬托出现实政治的滞后,公众参与欲望与现实政治的冲突,就会发展为公共生活持久的主题。本文以对互联网政治参与的利弊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强调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及内容;第二部分对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进行利弊分析;第三部分详细陈述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就如何采取必要、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及特点
  •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
  •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途径
  •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
  •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
  •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 第二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利与弊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
  •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
  • 四、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
  •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的弊端
  • 一、恶意参与——没有硝烟的战争
  • 二、无序参与——泛滥的无政府主义
  • 第三章 我国政治参与历程及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 第一节 网络时代前我国政治参与状态
  • 第二节 网络时代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当今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实困境
  • 第四章 和谐社会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
  • 第一节 政府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宏观措施
  • 一、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法律制度
  • 二、加强网络政治民主制度建设
  • 三、培养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
  • 四、普及互联网建设及网络知识
  • 第二节 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技术性策略
  • 一、增强政府网上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 二、加快网络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空间
  • 三、健全我国网络伦理规范体系
  • 四、加速信息化进程,跨越"数字鸿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01)
    • [2].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晋东南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J]. 东南传播 2020(01)
    • [3].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话语权竞争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 2020(06)
    •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分析[J]. 晋中学院学报 2020(05)
    • [5].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 桂海论丛 2020(05)
    • [6].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1)
    • [7].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云、桂、黔三省区部分高校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1)
    • [8].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在政府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政治系统的分析视角[J]. 行政科学论坛 2019(02)
    • [9].一部独具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力作——评黄少华教授的《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加快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J]. 人民论坛 2019(06)
    • [1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9(02)
    • [12].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21)
    • [13].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8)
    • [14].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 青少年学刊 2017(06)
    • [15].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16].互动与互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J]. 人文杂志 2018(02)
    • [17].网络政治参与视阈下大学生政治宽容精神的建构[J]. 现代交际 2017(21)
    • [18].论新时期网络政治参与[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3)
    • [19].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20].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2)
    • [21].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基于涵义、影响因素和作用三个方面的梳理[J]. 高教论坛 2018(05)
    • [22].“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化及其涵义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3)
    • [23].试论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J]. 广东蚕业 2018(06)
    • [24].“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
    • [25].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及参与机制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33)
    • [26].非理性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0)
    • [27].网络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探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28].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29].切实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规制[J]. 求知 2016(12)
    • [30].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23)

    标签:;  ;  ;  ;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