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盆地油气生排烃模型研究及应用

三维盆地油气生排烃模型研究及应用

论文摘要

盆地模拟技术是当前石油地质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它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地、动态地、系统地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以及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规律,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油气资源预测,提供勘探方向。本文建立了全三维的TTI-Ro生烃模型和组分排烃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完成模型的算法编码,最后将研发的生排烃模拟系统应用于东营凹陷牛庄-王家岗地区的生烃演化史和排烃演化史的模拟研究。TTI-Ro生烃模拟是在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TTI和有机质成熟度史的演化模拟,重构含油气盆地的生烃演化史。本文建立了三维TTI-Ro生烃模型,实现基于角点网格的生烃史模拟算法,利用线性关系算法较准确的获取三维角点网格中心点的沉积时间,并实现烃源岩层暗色泥岩厚度在垂向上各岩性单元格的合理性分配,同时实现多尺度的生烃模拟算法。组分排烃模型是应用热力学方法描述孔隙流体的相态及其在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变化,采用组分模型描述孔隙流体的组成,实现排烃演化史的模拟,本文建立排烃模拟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实现了算法编码。在排烃模拟子系统中,考虑到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将模型分为机械压实排烃模型和幕式排烃模型,在机械压实排烃模型中,压实作用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其导致烃源岩孔隙体积的变化,同时考虑粘土矿物脱水、生烃增压、流体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幕式排烃模型中,烃源岩内的异常高压是流体排出的主要驱动力。应用研制的生排烃演化模型对东营凹陷牛庄-王家岗地区做了三维的生烃演化史和排烃演化史模拟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模拟成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从沙一段沉积期开始生烃,馆陶组沉积期开始大量生烃,主要排烃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属于晚期排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而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上亚段也有一定的排烃量和资源量,但对油气成藏的贡献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目前研究现状
  • 1.2.1 盆地模拟现状
  • 1.2.2 油气生排模拟概况
  • 1.2.3 油气排烃模拟概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研究区块三维地质模型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1.1 地质构造背景
  • 2.1.2 地层发育介绍
  • 2.1.3 构造演化特征
  • 2.2 三维油气成藏地质模型研究
  • 2.2.1 油气成藏地质模型概况
  • 2.2.2 油气成藏数据模型
  • 2.3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
  • 第3章 生排烃演化模型研究
  • 3.1 生烃演化模型研究
  • 3.1.1 烃类成熟度模型
  • 3.1.2 TTI-Ro产烃率模型
  • 3.1.3 组分产烃率模型
  • 3.2 排烃演化模型研究
  • 3.2.1 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机理
  • 3.2.2 组分排烃数学模型
  • 第4章 生排烃演化模型关键技术
  • 4.1 RO-产烃率模型思路及方法
  • 4.1.1 TTI时温指数计算
  • 4.1.2 TTI-Ro关系曲线拟合
  • 4.1.3 暗色泥岩垂向分配
  • 4.2 组分排烃模型思路及方法
  • 4.2.1 孔隙流体相态平衡计算
  • 4.2.2 油相和气相体积计算
  • 4.2.3 其它参数的确定
  • 第5章 牛庄-王家岗地区生排烃模拟研究
  • 5.1 研究区模拟参数的确定
  • 5.1.1 基础地质参数
  • 5.1.2 烃源岩的分布与发育
  • 5.1.3 烃源岩有机质的丰度
  • 5.1.4 烃源岩有机质的类型
  • 5.1.5 产烃率曲线及有机碳恢复系数
  • 5.2 烃源岩成熟度演化
  • 5.3 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 5.3.1 烃源岩生烃演化模式
  • 5.3.2 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 5.4 烃源岩排烃潜力分析
  • 5.4.1 烃源岩排烃演化模式
  • 5.4.2 烃源岩排烃潜力分析
  • 5.5 研究区资源量潜力评价
  • 第6章 研究成果及认识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主要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正断陷原油来源与生排烃模式[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6)
    • [2].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J]. 沉积学报 2012(05)
    • [3].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4)
    • [4].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03)
    • [5].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2(01)
    • [6].盐类物质对泥质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7].近临界特性的地层水及其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1)
    • [8].沧东次凹沙河街组成烃环境及生排烃特征[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04)
    • [9].碳酸盐岩缝合线研究及油气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2)
    • [10].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带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 地质科技情报 2011(05)
    • [11].煤热压实验成熟度的地质标定[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1)
    • [12].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8)
    • [13].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初步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03)
    • [14].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生排烃史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9)
    • [15].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 海洋石油 2009(04)
    • [16].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06)
    • [17].烃源岩有限空间生排烃基础研究新进展[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5)
    • [18].湖相富有机质泥质白云岩生排烃模拟及其对页岩油勘探的启示[J]. 地球科学 2018(02)
    • [19].查干花地区断裂活动性与主排烃期匹配关系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1)
    • [20].歧口凹陷滨海地区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8)
    • [21].鄂西渝东区二叠纪烃源岩研究[J]. 科技视界 2017(06)
    • [22].东营凹陷咸化湖相纹层状烃源岩初次生排烃流体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3].郯庐断裂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以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4)
    • [24].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4)
    • [25].中国陆相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及其生排烃特征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17(04)
    • [26].油页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中不同液态烃产物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7(06)
    • [27].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及其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5)
    • [28].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生排烃模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02)
    • [29].延长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15(04)
    • [30].南堡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恢复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6(02)

    标签:;  ;  ;  ;  ;  

    三维盆地油气生排烃模型研究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