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监测方法研究

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监测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等药物应用于移植患者术后抗排斥反应,大大提高了移植器官的成活率。但这2种药物在有效剂量下,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因此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目前国内外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的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主要就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临床分析方法的建立、各方法的比较及结果的分析进行了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质谱(HPLC-MS)联用技术,以环孢霉素D(Cyclosporin D,CsD)为内标,建立了人全血中CsA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测定方法,并对患者全血中Cs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患者血样中主要代谢物为M17和M1,为进一步分析CsA及其代谢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MEKC),以CsD为内标,建立了人全血中CsA浓度测定方法,并对患者全血中Cs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血液样品浓度大于100μg·L-1时,采用MEKC法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对MEKC法、HPLC-MS法和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法(Mono-Colone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ssay, mFPIA)进行综合比较,客观评价各方法的优缺点;另将各方法测定的患者血样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讨论CsA代谢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CsA代谢物影响检测结果的原因。结果证实:当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时,体内代谢物浓度较高,FPIA法代谢物会产生交叉反应而为检测带来较大误差,而色谱法能使CsA及其代谢物得到良好分离,检测专属性强,更有利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正确制定。 此外,本文还用柱切换-HPLC-MS法对人全血中FK506浓度测定进行了初探,为FK506及主要代谢物的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环孢霉素A临床监测方法研究
  • 第一章 HPLC-MS法测定全血中环孢霉素A及其主要代谢物
  • 1.引言
  • 2.基本原理
  • 3.仪器与试药
  • 3.1 仪器
  • 3.2 试药
  • 4.人全血中环孢霉素A的含量测定
  • 4.1 实验条件
  • 4.2 方法与结果
  • 5.人全血中环孢霉素A及其代谢物检测
  • 5.1 实验条件
  • 5.2 方法与结果
  • 6.讨论
  • 6.1 样品的选择
  • 6.2 样品的预处理
  • 6.3 流动相溶剂选择
  • 6.4 盐浓度、pH对质谱响应的影响
  • 6.5 柱温对峰形的影响
  • 6.6 质谱条件的确定
  • 7.小结
  • 第二章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环孢霉素A含量
  • 1.引言
  • 2.基本原理
  • 3.仪器与试药
  • 3.1 仪器
  • 3.2 试药
  • 4.实验条件
  • 5.方法与结果
  • 5.1 对照品与内标贮备液的制备
  • 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3 提取溶剂的制备
  • 5.4 全血样品的处理
  • 5.5 方法的专属性
  • 5.6 标准曲线的制备
  • 5.7 精密度试验
  • 5.8 回收率试验
  • 5.9 最低检测限
  • 5.10 样品含量测定
  • 6.讨论
  • 6.1 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
  • 6.2 有机溶剂对电泳分离的影响
  • 6.3 SDS浓度对电泳分离的影响
  • 6.4 操作电压对电泳分离的影响
  • 6.5 缓冲液系统的选择
  • 6.6 pH值对电泳分离的影响
  • 6.7 样品柱上富集浓缩
  • 7.小结
  • 第三章 MFPIA法测定全血中环孢霉素A含量
  • 1.引言
  • 2.基本原理
  • 3.仪器与试药
  • 3.1 仪器
  • 3.2 试药
  • 4.人全血中环孢霉素A的含量测定
  • 4.1 全血样品的处理
  • 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4.3 最低检测限
  • 4.4 含量测定
  • 第四章 环孢霉素A监测方法的分析和评价
  • 1.引言
  • 2.数据分析
  • 2.1 各分析方法的比较
  • 2.2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 2.3 典型相关分析
  • 2.4 病例选例分析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他克莫司临床监测方法初探
  • 1.引言
  • 2.基本原理
  • 3.仪器与试药
  • 3.1 仪器
  • 3.2 试药
  • 4.实验条件的确定
  • 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2 质谱条件的确定
  • 4.2.1 监测离子模式的选择
  • 4.2.2 干燥气流速的选择
  • 4.2.3 雾化器压力的选择
  • 4.2.4 裂解电压的选择
  • 4.3 色谱条件的确定
  • 4.3.1 盐浓度对响应的影响
  • 4.3.2 pH值对响应的影响
  • 4.3.3 流动相配比的选择
  • 4.3.4 色谱条件的确定
  • 4.4 检测限的推算
  • 5.讨论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监测新进展[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03)
    • [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临床监测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25)
    • [3].24h动态心电图对86例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2)
    • [4].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监测及心理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3)
    • [5].《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已出版[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10)
    • [6].《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已出版[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11)
    • [7].危重症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监测和干预治疗[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09)
    • [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3)
    • [9].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监测与护理体会[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02)
    • [10].《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已出版[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08)
    • [11].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06)
    • [12].临床监测指标在医院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35)
    • [13].危重患者血小板水平在临床监测中的意义[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12)
    • [14].临床监测:麻醉安全的基石[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07)
    • [15].现代有机与生物分析在医学临床监测及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 应用化工 2012(03)
    • [16].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抢救[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 [17].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临床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浆华法林的含量[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15)
    • [18].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和临床监测的意义[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34)
    • [19].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药物评价研究 2017(02)
    • [20].睡眠多导生理记录仪在临床监测中的护理[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10)
    • [21].外科手术后微量泵经静脉注射补钾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4)
    • [22].应用PICCO对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3)
    • [23].高频超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9)
    • [24].蚕豆病12例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27)
    • [25].血糖的临床监测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3)
    • [2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及临床监测[J]. 安徽医药 2017(09)
    • [27].关于孕期B超你了解多少?[J]. 时尚育儿 2010(03)
    • [28].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的临床监测和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4)
    • [29].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临床监测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05)
    • [30].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8)

    标签:;  ;  ;  ;  

    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