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中国已经由省域经济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省际边界地区处于跨省区市经济区域的过渡地带,是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率先实现,将对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具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在国内外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案例,形成省际经济合作的内涵、理论、经验的一般性概括、总结和借鉴。将省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具体化到辽宁省与吉林省之间,对两省边界区域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考察,并通过资源禀赋差异、经济联系相关程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特色产业对比、市场化指数等经济指标对两省边界区域的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分析总结出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根据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选取了适用于当地的经济合作模式,设计了符合当地合作现状的经济合作运行机制,最后为保障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落实,在思想观念、协作机制、产业分工、合作平台和法制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行政区边缘经济研究现状
  • 1.2.2 省际边界区域研究现状
  • 1.2.3 省际边缘型城市竞争合作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1.3.2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1.3.3 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
  • 1.3.4 对比分析方法
  • 1.4 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重点与难点
  • 第2章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 2.1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 2.1.1 省际边界区域定义
  • 2.1.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 2.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 2.2.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2.2.2 两区域经济理论
  • 2.2.3 相互依赖理论
  • 2.2.4 合作博弈与竞合理论
  • 2.2.5 区域整合理论
  • 2.3 区域经济合作实证借鉴
  • 2.3.1 北美自由贸易区
  • 2.3.2 长三角经济圈
  • 第3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分析与评价
  • 3.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 3.1.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对象界定
  • 3.1.2 辽宁省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 3.1.3 吉林省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 3.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 3.2.1 资源禀赋的异同分析
  • 3.2.2 经济联系相关程度分析
  • 3.2.3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 3.2.4 特色产业对比分析
  • 3.2.5 市场化指数
  • 3.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分析
  • 3.3.1 共性因素分析
  • 3.3.2 个性因素分析
  • 第4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方案构想
  • 4.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
  • 4.1.1 区域合作模式及其类型分析
  • 4.1.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
  • 4.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运行机制
  • 4.2.1 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框架
  • 4.2.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设计
  • 4.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 4.3.1 奠定区域经济合作思想基础
  • 4.3.2 建立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作机制
  • 4.3.3 构建切实可行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 4.3.4 打造省际边界区域多元化合作平台
  • 4.3.5 完善经济合作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人才供应
  • 第5章 结论
  • 5.1 关于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思考
  • 5.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的再思考
  • 5.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省际边界区域合作的“淮海模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增收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3)
    • [3].关于实现省际边界地区政策同步的思考--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为例[J]. 时代金融 2017(11)
    • [4].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的边界切变效应——以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J]. 当代经济 2017(17)
    • [5].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老区建设 2016(02)
    • [6].省际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以范县老城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 [7].高铁时代省际边界的开放合作[J]. 新湘评论 2016(15)
    • [8].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建设:定位与路径[J]. 开放导报 2015(01)
    • [9].晋升锦标赛下省际边界区的发展困境与突围[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 [10].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信阳为例[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01)
    • [11].省际边界县域参与区域旅游竞合问题探讨[J]. 江苏商论 2012(05)
    • [12].《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简评[J]. 地理学报 2012(10)
    • [13].《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J]. 地理研究 2012(10)
    • [14].冀鲁豫省际边界城镇区域协调的几点认识[J]. 小城镇建设 2009(10)
    • [15].省际边界小城镇整合发展策略研究——以苏皖边界小城镇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
    • [16].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J]. 地理学报 2018(06)
    • [17].省际边界区中心城市发展机理与培育路径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6)
    • [18].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1)
    • [19].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15(07)
    • [20].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初探[J]. 中国乡镇企业 2009(01)
    • [21].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J]. 山地学报 2009(05)
    • [22].治太省际边界工程规划及建设管理协调总结评价[J]. 水利经济 2008(03)
    • [23].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 经济地理 2019(01)
    • [24].京津冀省际边界河流水行政联合执法机制建立[J]. 中国水利 2019(15)
    • [25].内生发展视角下的西部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症结与路径——以秦巴腹心地区为例[J]. 开发研究 2016(02)
    • [26].嘉定区省际边界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研究[J]. 上海水务 2020(01)
    • [27].省际边界镇推进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界址镇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01)
    • [28].省际边界地区市域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4(20)
    • [29].湖南省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J]. 经济地理 2011(11)
    • [30].省际边界民族地区“边界效应”分析与治理模式初探——以湘鄂渝黔边“土家苗瑶走廊”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3)

    标签:;  ;  ;  

    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