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 ——以玉山雅集为中心的展开

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 ——以玉山雅集为中心的展开

论文摘要

透过对以玉山雅集为代表的元末江南一系列文人雅集的梳理,本文考察了元末江南文人以书画为主线的文人雅逸生活和他们的群体世界。这一时期参与雅集的文人构成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官吏、商人、方外、工匠广泛参与雅集相关的书画活动,普通文人成为雅集主体。雅集参与者的身份与前代相比出现很大差异,这种身份地位的差异势必影响他们对绘画风格的选择,随着文人画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到语言都形成了与“文人画”明确对应的绘画样式。雅集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画家交流的机会,也让参与其中的画家能够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古代大师作品。进一步看,这种交流活动势必会对参与画家的作品风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参与者在艺术品鉴和画史认识方面也会通过交流产生一些独到见解。通过画家交游活动可以发现,很多后世渐渐被忽略的画家在当时的风格形成过程中其实也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此外,参与者的身份也呈现多元化,其中虽然有很多书画家,但是更多还是喜爱书画却不一定亲身实践的文人,雅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普及最新的艺术理念、取向和鉴赏品位。如将这段书画活动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脉络中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元末文人雅集的兴盛表征着宋元以后文人群体的逐渐形成,群体内部越来越具有同质化的趋向,这些条件都促使文人画成为这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绘画样式。雅集中一系列的书画活动也是参与者、画家与更广大的接受群体之间一个有效连接点,大部分人虽不是书画家,但他们作为直接的接受群体,在书画风格的传播和发生影响的过程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分文人在雅集中首先是作为艺术品欣赏者的角色,随后又在所处的文人群落中起到艺术趣味传播者的作用。丰富多样的雅集活动成为文人展示自己多样才华的平台,借助共同参与进而形成一种共同切磋艺术的氛围,不同风格的画家共同参与雅集,在共同创作、互相题跋品鉴的过程中进而又互相影响。诗文书画的往来唱和、文人的共同出游宴集,是普通士人建构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方式,进而成为士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交往方式。雅集中也出现了诸如诗画轴、诗画卷这种独特的绘画创作方式,并在绘画风格的选择上形成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范。雅集活动所形塑的绘画创作方式对后世绘画,尤其是吴门画派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论
  • 一 元末文人雅集活动研究的缘起
  • 二 元末文人雅集书画的研究概况
  • 1 关于元代雅集的文学、历史方面的研究
  • 2 关于元代绘画方面的研究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 重读元代绘画史
  • 2 文人雅集——研究的切入点
  • 3 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 第一章 元代后期的文人雅集—以玉山雅集为中心
  • 第一节 元末以前历史上的雅集
  • 一 雅集的肇始
  • 二 雅集的兴盛
  • 三 元代中前期的雅集
  • 第二节 元代后期江南其他雅集
  • 一 元末江南的雅集文会之风
  • 二 耕渔轩雅集
  • 三 不碍云山楼雅集
  • 第三节 玉山雅集
  • 一 至正八年以前的雅集
  • 二 至正八年的雅集与张渥的《玉山雅集图》
  • 三 玉山雅集的主人
  • 四 玉山雅集的活动
  • 五 玉山雅集与西园雅集
  • 第二章 以雅集为纽带的文人交往
  • 第一节 富商与雅集
  • 一 经济繁荣与商人地位的提升
  • 二 贾而儒行——商人背景的雅集主持者
  • 三 春草堂雅集
  • 第二节 官员与雅集
  • 一 玉山雅集中官员与文人的交游
  • 二 官员召集的雅集
  • 第三节 方外之士与雅集
  • 一 雅集中的方外之士
  • 二 儒衣僧帽道人鞋
  • 第四节 工匠与雅集
  • 一 各色工匠与雅集
  • 二 墨工与雅集
  • 三 刻工与雅集
  • 第三章 雅集的书画活动
  • 第一节 雅集的绘画主体
  • 一 参与画家的广泛
  • 二 业余文人画家对雅集绘画的参与
  • 第二节 雅集中绘画活动的开展
  • 一 丰富多样的绘画创作
  • 二 雅集中的书画品赏与交流
  • 三 雅集中的绘画理论
  • 第三节 雅集绘画的题材与风格
  • 一 雅集绘画的题材选择
  • 二 雅集绘画的风格选择
  • 三 李郭画风与董巨画风
  • 四 雅集绘画中人物图像的呈现
  • 第四节 雅集的诗画观
  • 一 题画诗在雅集中的流行
  • 二《荆溪图》与诗画合璧
  • 第五节 雅集中的书画收藏
  • 一 顾瑛的收藏
  • 二 其他雅集主人的收藏
  • 第四章 雅集的绘画史意义
  • 第一节 吴门画派的渊源
  • 一 雅集群体入明后的境遇
  • 二 陈氏家族——雅集文化的文脉传承
  • 三 元末雅集对吴门画派生活和绘画方式的影响
  • 第二节 "逸乐":元末文人生活的另一样态
  • 一 逸乐生活的艺术化呈现
  • 二 逸乐背后的文人心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图片
  • 附录二:在校期间的科研与创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顾瑛研究三题[J]. 中国书画 2016(01)
    • [2].玉山雅集之外的顾瑛[J]. 中国书画 2016(01)
    • [3].“江海神探”: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追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顾瑛[J]. 人民公安 2019(07)
    • [4].石玉之恋[J]. 啄木鸟 2011(02)
    • [5].顾瑛的书画鉴藏[J]. 中国书画 2016(01)
    • [6].血写忠诚 温暖百姓——刑侦专家顾瑛用生命诠释刑警本色[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1(01)
    • [7].顾瑛:刑警本色[J]. 人民公安 2010(22)
    • [8].顾瑛与道家、道教[J]. 中国道教 2015(04)
    • [9].热烈祝贺《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总编辑顾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6(01)
    • [10].热烈祝贺《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总编辑顾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6(02)
    • [11].论元末顾瑛“三教合一”视域中的玉山雅集[J]. 艺术学研究 2014(00)
    • [12].元代玉山雅集诗序探微[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3].从顾瑛及其玉山雅集看元顺帝时期士风的转变[J]. 船山学刊 2019(02)
    • [14].顾瑛与玉山雅集绘画创作[J]. 中国书画 2016(01)
    • [15].用生命诠释刑警本色[J]. 刊授党校 2011(01)
    • [16].玉山雅集:文人们的末路狂欢[J]. 学习博览 2011(04)
    • [17].顾瑛其人与《玉山璞稿》研究[J]. 语文学刊 2012(03)
    • [18].顾瑛不同时空下的创作比较[J]. 殷都学刊 2011(03)
    • [19].典型创树:用“声音”塑造形象[J]. 新闻战线 2014(04)
    • [20].人员最“杂”的集会——玉山雅集[J]. 艺术品鉴 2019(31)
    • [21].两位南通人的名字是如何登上“中国好人榜”的?[J]. 新闻战线 2011(01)
    • [22].顾瑛的多面人格和多变诗风[J]. 殷都学刊 2011(01)
    • [23].用“声音”塑造典型[J]. 传媒观察 2014(02)
    • [24].袁华与元明之际名士交游考[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 [25].元代江苏文化的再审思[J]. 学海 2009(06)
    • [26].释良琦与玉山雅集考论[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8)
    • [27].聂镛:玉山雅集中的蒙古人[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32)
    • [28].青楼闺阁殊同分析(下)[J]. 艺术品 2014(05)
    • [29].“玉山文人”心态研究——以于立、顾瑛、袁华为例[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30].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J].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

    标签:;  ;  ;  ;  

    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 ——以玉山雅集为中心的展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