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论文摘要

国内外户外游憩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不仅游憩活动对游憩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也会反作用于游客本身,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游憩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关于这种负面影响对游客体验的反作用却未得到充分关注,缺乏探讨。本研究通过对大众旅游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分析,结合生态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运用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游客游憩动机、环境态度对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的影响,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强度及其与游憩动机、游憩期望等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游客游憩冲击感知与游憩冲击的实际强度之间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游憩冲击感知的类型与强度因游客的游憩动机、环境意识水平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以回归自然为主导动机的“回归自然者”对“资源冲击”的感知强度显著高于主导动机为其他类型的游客;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的游客对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与迹象更为敏感。(2)游憩冲击感知与总体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游憩冲击感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降低总体游憩体验。研究发现:①游憩冲击感知会降低总体满意度,但是游憩冲击感知对总体满意度的预测能力并不高,其对旺季与平季游客总体满意度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11.5%、6.7%,同时说明了影响总体满意度因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②一些游憩冲击感知虽然不直接降低总体满意度,但是它们将通过相应的满意度维度间接降低总体满意度;③游憩动机与“社会性冲击”感知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影响总体满意度,两者的交互作用可以解释旺季游客总体满意度变化的10.5%。④游憩冲击感知还可能充当其他因子对总体满意度作用的中间变量。‘(3)通常,游客并不能准确评价客观环境因子受冲击的强度。游客对地表植被冲击、土壤冲击的感受性较低,低于实际冲击强度;而对于明显是由游客的不“规范”行为引起的非正式游道与垃圾两个冲击因子较为敏感。(4)旺季与平季游客在游憩冲击感知类型与强度上具有显著差异。①旺季游客对所有游憩冲击因子的感知强度均显著高于平季的游客。对于植被、土壤、非正式游道因子,即使是实际受冲击强度相同,但是处于高利用水平之下的游客感知强度要高于处于低利用水平之下的游客感知强度。这与高利用水平带来的拥挤使游客产生了负面情绪效应有关。②旺季游客更倾向于注意由游客、管理者或其他人为导致的冲击,而不是对植被、土壤、水体等的资源冲击;在平季,由于利用水平较低,社会性冲突减少,游客更为关注“资源冲击”。(5)游客对可能采取的旨在保护资源与提高游憩体验的刚性与柔性管理措施表示强烈支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高利用水平下的户外游憩冲击管理模式,可为我国的森林游憩区管理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相关研究回顾
  • 1.2.1 概念辨析与术语界定
  • 1.2.2 户外游憩体验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 1.2.3 游憩体验研究
  • 1.2.4 户外游憩活动冲击研究内容与进展
  • 1.2.5 游憩区的社会冲突
  • 1.2.6 游憩冲击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
  • 1.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问题陈述
  • 1.4.1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 1.4.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5 研究区选择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自然地理位置与面积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
  • 2.1.4 土壤
  • 2.1.5 水文
  • 2.1.6 植被
  • 2.1.7 动物
  • 2.2 旅游业发展概况
  • 2.3 游憩活动对张家界生态环境的影响概述
  • 3 研究方法
  • 3.1 游客问卷调查部分
  • 3.1.1 研究目标的概念化与操作化
  • 3.1.2 问卷设计
  • 3.1.3 抽样与抽样结果
  • 3.1.4 抽样结果
  • 3.1.5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 3.1.6 问卷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 3.2 游憩资源冲击调查方法
  • 3.2.1 调查地点选择
  • 3.2.2 调查因子确定
  • 3.2.3 调查时间的选择
  • 3.2.4 游道冲击调查与评价方法
  • 3.2.5 观测样区的确定
  • 3.2.6 游憩冲击因子评价指标与调查方法
  • 4 游客调查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
  • 4.1 社会人口特征
  • 4.1.1 性别
  • 4.1.2 年龄
  • 4.1.3 受教育程度
  • 4.1.4 职业
  • 4.1.5 月收入水平
  • 4.1.6 居住城市
  • 4.2 旺季与平季游客特征比较
  • 5 研究结果
  • 5.1 游憩冲击感知
  • 5.1.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5.1.2 因素分析
  • 5.1.3 社会人口特征与游憩冲击感知的关系
  • 5.1.4 旺季与平季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强度比较
  • 5.1.5 小结
  • 5.2 游憩资源冲击的实际强度与游客感知之间的差异
  • 5.2.1 游憩冲击调查结果
  • 5.2.2 游客感知强度与实际冲击强度之比较
  • 5.2.3 小结
  • 5.3 游客的游憩动机与游憩冲击感知之间的关系
  • 5.3.1 游憩动机
  • 5.3.2 游憩动机与游憩冲击感知的关系
  • 5.3.3 小结
  • 5.4 游憩冲击感知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5.4.1 总体满意度
  • 5.4.2 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5.4.3 小节
  • 5.5 游憩动机与游憩冲击感知的交互作用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 5.5.1 交互作用检验
  • 5.5.2 小结
  • 5.6 游客的环境态度与游憩冲击感知之间的关系
  • 5.6.1 游客的环境态度
  • 5.6.2 环境态度对游憩冲击感知的影响
  • 5.6.3 小结
  • 5.7 游客期望、多维满意度、游憩冲击感知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5.7.1 假设模型的提出
  • 5.7.2 游客期望与多维满意度
  • 5.7.3 游客期望、多维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 5.7.4 假设模型检验
  • 5.7.5 小结
  • 6 基于资源保护与游客体验的户外游憩管理模式与对策
  • 6.1 对管理措施的看法
  • 6.2 森林游憩区户外游憩冲击管理模式
  • 6.2.1 森林游憩区游憩管理面临的问题
  • 6.2.2 游憩管理框架
  • 6.3 高利用水平下的户外游憩冲击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
  • 6.3.1 游客行为管理与对策
  • 6.3.2 游憩冲击管理与对策
  • 6.4 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游客调查问卷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跪地取款”的文明悖论[J]. 求学 2017(07)
    • [2].湿地景区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态度关系研究——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例[J]. 旅游科学 2015(06)
    • [3].《经济学通识》[J]. 国企管理 2019(Z1)
    • [4].湿地公园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行为关系研究——以芜湖市大阳垾湿地公园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5].神仙也烦恼[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9(07)
    • [6].阅读之旅[J]. 快乐作文 2015(Z6)
    • [7].书法认知与实践[J]. 西北美术 2015(03)
    • [8].2009款斯巴鲁森林人行驶时挡位有冲击感[J]. 汽车维修技师 2014(08)
    • [9].读《日子里的中国》[J]. 中国职工教育 2013(09)
    • [10].游憩冲击对游憩体验的影响——以三亚景区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1].某轻型客车驾乘舒适性调校[J].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9)
    • [12].名石档案[J]. 宝藏 2018(09)
    • [13].“印象派”的原研哉[J]. 现代装饰 2011(10)
    • [14].问题咨询[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7(02)
    • [15].基于环境态度的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差异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0)
    • [16].对《一九八四》的反思[J]. 青年文学家 2012(15)
    • [17].问题咨询[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7(01)
    • [18].读者点评[J]. 卫星与网络 2016(07)
    • [19].奢享4K Ultra HD极致体验 开启Sony KD-65X9000A的影画世界[J]. 家庭影院技术 2014(01)
    • [20].大众Amarok 特别版正式亮相[J]. 中国汽车市场 2017(19)
    • [21].雷诺Captur[J]. 汽车消费报告 2013(02)
    • [22].世博印象(一) 色彩的心理[J]. 大众心理学 2010(03)
    • [23].陈列组合拳冲击感官极限[J]. 中国服饰 2009(10)
    • [24].2008年路虎揽胜为何松油门2-3挡冲击[J]. 汽车维修技师 2018(11)
    • [25].影像品读[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6(10)
    • [26].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初探[J]. 美术界 2015(11)
    • [27].蓝调时光[J]. 现代装饰(家居) 2016(09)
    • [28].歌舞片中冲击感官的“第二舞台”艺术——浅析歌舞片中耐人寻味的“戏中戏”[J]. 文教资料 2013(29)
    • [29].我的节日 Best Parents Choose[J]. 父母必读 2018(06)
    • [30].非洲同胞——苦难的大多数[J]. 北方作家 2017(05)

    标签:;  ;  ;  ;  ;  ;  

    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