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Ⅳ型胶原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Ⅳ型胶原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nephropathy HSPN)是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并发症,也是造成儿童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点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大量基质堆积,系膜区变宽、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增厚,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发展为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整个肾脏功能的丧失。目前认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堆积和GBM增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造成的代谢紊乱所致。Ⅳ型胶原是肾脏ECM的主要成分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参与调节胶原代谢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两者在肾小球ECM沉积乃至硬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TGF和Ⅳ型胶原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病过程,如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然而对于其是否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以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CTGF和Ⅳ型胶原在不同阶段HSP患儿血清和尿液中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尿白蛋白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CTGF和Ⅳ型胶原在HS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HSPN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临床收集HSP患儿85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Ⅰ组,n=25)、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n=3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组,n=29),并设健康对照组(n=27)与之比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和尿液CTGF、Ⅳ型胶原的水平,并进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血、尿CTGF水平的变化: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儿血清CT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HSP患儿尿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蛋白尿的加重呈递增趋势。2.血、尿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各组HSP患儿血清和尿液Ⅳ型胶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蛋白尿的加重呈递增趋势。3.相关性分析:(1)HSP患儿血清CTGF水平与尿CTGF、血清Ⅳ胶原及UAER均无相关性(r=0.110,0.072,0.105,P均>0.05);(2)FISP患儿尿CTGF水平与尿Ⅳ型胶原、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3,0.629,P均<0.01);(3)HSP患儿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尿Ⅳ型胶原及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86,0.839,P均<0.01)。(4)HSP患儿尿Ⅳ型胶原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741,P<0.01)。研究结论:1.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P患儿血清CTGF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尿CTGF含量即已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GF水平与尿CTGF水平无相关关系,提示尿CTGF主要来源于肾脏,且可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早于尿微量白蛋白的早期诊断HSPN的更敏感指标之一。2.HSP患儿血清和尿液Ⅳ型胶原的含量变化早于尿白蛋白的出现,提示血清和尿液Ⅳ型胶原水平变化也可作为早期诊断HSPN的敏感指标之一。3.HSP患儿尿CTGF水平与尿Ⅳ型胶原、UAER以及尿Ⅳ型胶原与UAER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尿CTGF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HSP患儿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CTGF可能在紫癜性肾炎肾脏ECM积聚中起重要作用,为临床上防治HSPN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题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3)
    • [2].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区间的调查[J]. 广东医学 2017(18)
    • [3].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
    • [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职业与健康 2013(23)
    • [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浓度及临床价值[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1)
    • [6].血清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浅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07)
    • [7].人血清标准物质冻干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1)
    • [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6(19)
    • [9].COPD患者血清合肽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1)
    • [10].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在诊断异位妊娠方面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8)
    • [1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7)
    • [1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9)
    • [13].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12)
    • [14].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 2017(03)
    • [15].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2)
    • [1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4)
    • [17].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5)
    • [18].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与脂联素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测价值[J]. 临床医学 2016(07)
    • [19].不同年龄段男性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4(09)
    • [2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4)
    • [21].血清C反应蛋白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意义[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02)
    • [2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清hs-CRP测定的价值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4(10)
    • [23].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07)
    • [24].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观察[J]. 检验医学 2011(11)
    • [25].两种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方法的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 2008(05)
    • [26].血清促血管生成素水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7].薄层色谱技术在桉叶油含药血清制备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01)
    • [28].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2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11)
    • [29].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测定及其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5)
    • [3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9)

    标签:;  ;  ;  ;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Ⅳ型胶原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