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病变血管内超声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探讨

早发冠心病病变血管内超声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影像学特征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并观察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研究背景现有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狭窄病变的资料主要以冠状动脉造影或者心脏移植供体进行研究,而在体研究少见报道。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2004年4月到2007年4月共有620例患者完成了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有175例(早发冠心病患者118例,年龄(48±6)岁,晚发冠心病患者57例,年龄(64±7.0)岁)符合本研究观察斑块特点入选要求,11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脂质核心所占病变的百分比与血浆HsCRP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而资料完整的能够进行分析的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各有57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完成了临床随访。结果在11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中,血管内超声测量脂质核心所占冠状动脉斑块的百分比与血浆中HsCR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298,R2=0.088,P<0.001);早发和晚发冠心病比较,前者有更多的冠心病家族史(17.5%与3.5%,p=0.015)、吸烟(70.2%与42.1%,P=0.003)、心肌梗死(45.6%与19.3%,P=0.002)、高脂血症(61.4%与28.1%,P<0.001)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9.6%与35.1%,P=0.009),而后者则有更多的糖尿病患者(14.0%与39.8%,P=0.042);而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二者无差别,但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病变长度(24.62±11.69与20.55±10.77,P=0.047)、外弹力膜包绕横截面积(17.30±4.84与13.83±6.52,P=0.037),偏心指数(0.54±0.24与0.83±0.56,P<0.01)、斑块+中膜面积(12.57±3.58与8.77±3.95,P=0.038)、正性重构(67%与17.5%,P=0.007)、斑块负荷(39.37±34.26与24.34±33.10,P=0.045)和脂质核/斑块百分比(39.37±7.92与32.35±6.45,P=0.049)均以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常见;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发现两组之间在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的百分比上没有差别,总的MACE发生率为7.89%(9/114),其中早发冠心病组5例,晚发冠心病组4例。死亡、TVR和TLR分别为2,3和4例,无MACE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1.2%与92.89%(P=0.341)两组中只有1例发生了晚期支架内血栓(0.87%)。结论在本研究小样本量人群中,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晚发冠心病患者相比,其脂质核心与斑块的比例与血浆中HsCRP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目的观察伴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超声特点方法从114例完成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特点,观察伴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的不同性质斑块的比例以及外弹力膜包绕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中膜斑块负荷、管腔面积狭窄率、重塑指数指标。结果在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中,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病变长度和最小管腔直径其他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别;糖尿病患者病变较长且较重,脂质核与斑块的百分比较高;伴高脂血症患者可以观察到较多的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变较长,均达到统计学差异,而脂质核与斑块百分比以高脂血症患者为高,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的趋势;而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在血管内超声观察未见到有差别;吸烟患者中病变中有较多的软斑块和混合斑块(P均<0.05),病变长度和程度均较无吸烟患者重。破裂斑块在糖尿病亚组较多,其他亚组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别;糖尿病亚组斑块以正性重塑为主,而其他亚组斑块以负性重塑为主。结论脂质核与斑块比例在有危险因素组均有高于无危险因素组的趋势,而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破裂斑块较多。背景目前没有国人大样本量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资料。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资料,分析这类人群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不同性别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进行亚组分析。方法从2004年4月到2008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数据库中以男性<55岁,女性<65岁,并完成左心室造影患者作为入选条件,符合条件早发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易患因素资料(包括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结果4478例(男性3056例,女性142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49.9±7.0)(15~64)岁,临床表现中稳定性心绞痛1534例(34.3%),不稳定性心绞痛2400例(53.6%),无心绞痛但无创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544例(12.1%)。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吸烟史,既往心肌梗死时,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和脑血管病史所占比例分别为6.7%(300),53.0%(2373),35.3%(1582),20.8%(930),90.3%(4045),43.3%(1937),16.6%(744),1.5%(68)和1.1%(49);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复杂病变偏心性病变占93.7%(4196),向心性病变占6.3%(282),病变部位有血栓所占比例为5.8%(258),完全闭塞病变占23%(1032),钙化病变占42.8%(1905),单支、双支、三支及累及左主干的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32.2%,32.6%,29.9%和5.1%,受累及血管分布以前降支最多为50.6%。在3934例心绞痛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比较,前者有更多的OMI(42.2%与32.5%,P<0.001),PCI(15.7%与20.2%,P<0.001),复杂病变(B2+C)(80.9%与78.3%,P=0.045),偏心性病变(93.2%与94.8%,P=0.040),钙化病变(43.5%与40.5%,P=0.036);性别之间比较,男性有更多的OMI(50.6%与27.4%,P<0.01),PCI(17.8%与14.1%,P<0.002),DM(17.8%与27.2%,P<0.001),高脂血症(37.0%与31.7%,P=0.001),高血压(48.4%与62.8%,P<0.001),脑血管病史(6.9%与1.9%,P<0.001),吸烟(86.7%与95.6%,P<0.001),复杂病变(B2+C)(81.3%与76.9%,P=0.001)(P均<0.05)结论:早发冠心病男性比例较高,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和吸烟病史较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单支病变多见。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患者均应积极控制冠心病易患因素。

论文目录

  • 缩写词表
  • 第一部分:早发冠心病病变血管内超声形态学特点及其与HsCRP之间的关系探讨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伴不同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材料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后续研究
  • 个人简历
  • 博士期间已发表、待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早发冠心病病变血管内超声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