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致近紫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表征

一种新型电致近紫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表征

论文摘要

有机电致近紫外发光材料在全色显示、信息存储、照明光源以及偏振光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制备电致有机近紫外发光材料,本研究借鉴了共轭高分子能带工程中的取代基修饰的思路,在共轭高分子主链上引入合适的取代基,不仅提高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而且通过调节取代基的立体结构及电子效应改变了聚合物的共轭平面,从而成功的控制聚合物的能带隙。本论文由分子设计出发,通过Suzuki金属催化偶联反应,使用不同的共聚单体合成了以聚苯为主链,三联苯衍生物为侧基的主链上侧基密度不同的单苯共聚物P1和双苯共聚物P2、P3。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IR、NM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聚合物外观为灰白色粉状固体,室温下溶于CHCl3和THF等有机溶剂。通过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法、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三联苯衍生物侧基、不同键接方式及主链苯环密度对聚合物分子量、液晶性质及其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末端烷氧基的增加可以提高聚合物主链的立构规整性,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提高聚合物的溶液荧光量子效率。聚合物P1旋涂膜的最大发射峰位置在400 nm,P2旋涂膜的最大发射峰位置在410 nm,P3旋涂膜的最大发射峰位置在416 nm。说明侧基密度增大,主链发生扭曲,共轭效应减弱,造成发射峰蓝移;侧基密度减小,主链平面性较好,发射峰发生红移。从而得出:增大分子的空间位阻,可以得到近紫外发光聚合物。另外,P3的酯键连接相比于P1、P2的醚键连接,在液晶态加热后,聚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蓝移至393 nm,说明聚合物P3没有P1、P2的热稳定性好,聚合物P3的光学性质受热历史的影响比较大。最后,利用液晶基元在外力场下自发取向的特性,使用商业化的聚酰亚胺取向板研究了聚合物的取向能力。通过对比聚合物P1、P2和P3取向膜的偏振荧光光谱,发现液晶基元的取向对高分子主链的取向影响比较大,侧基密度大的聚合物更利于高分子主链的取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有机电致发光概述
  • 1.2.1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史
  • 1.2.2 有机电致发光机理
  • 1.2.3 有机电致发光的应用前景
  • 1.3 共轭高分子概述
  • 1.3.1 共轭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 1.3.2 共轭高分子的电致发光
  • 1.3.3 共轭高分子的能带工程
  • 1.4 液晶简介
  • 1.4.1 液晶的化学结构
  • 1.4.2 高分子液晶
  • 1.4.3 液晶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方面的应用
  • 1.4.4 共轭液晶高分子
  • 1.5 近紫外电致发光材料概述
  • 1.6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 原料试剂及其精制
  • 2.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2.1.2 溶剂的纯化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三章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1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3.1.1 1,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的合成
  • 3.1.2 1,4-二碘-2,5-二甲氧基甲氧基苯的合成
  • 3.1.3 1,4-二碘对苯二酚的合成
  • 3.1.4 1-溴-4-己氧基苯、4-己氧基苯硼酸的合成
  • 3.1.5 化合物6、7的合成
  • 3.1.6 单体1的合成
  • 3.1.7 化合物8的合成
  • 3.1.8 单体2的合成
  • 3.1.9 苯-1,4-二硼酸双丙二酯的合成
  • 3.1.10 4,4’-双苯二硼酸双丙二酯的合成
  • 3.2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2.1 聚合物P1的合成
  • 3.2.2 聚合物P2的合成
  • 3.2.3 聚合物P3的合成
  • 第四章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分析
  • 4.1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分析
  • 4.1.1 单体1与聚合物P1、P2的比较
  • 4.1.2 单体2与聚合物P3的比较
  • 4.1.3 聚合物P2与聚合物P3的比较
  • 4.2 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4.3 聚合物溶解性质的表征
  • 4.4 聚合物液晶性质的表征
  • 4.5 聚合物光学性质的研究
  • 4.5.1 侧基密度对聚合物光学性质的影响
  • 4.5.2 键接方式的不同对聚合物光学性质的影响
  • 4.5.3 聚合物P1、P2和P3在不同状态下的紫外及荧光图谱研究
  • 4.5.4 聚合物P1、P2和P3在聚酰胺取向板上的薄膜偏振荧光光谱研究
  • 4.5.5 聚合物溶液的荧光量子效率的测定
  • 4.6 待续的工作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使用亚苄基山梨醇成核剂制备无定形的聚合物泡沫的组合物[J]. 乙醛醋酸化工 2019(12)
    • [2].科学家研发新聚合物 或可用于自我修复电池[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0(01)
    • [3].基于天然萜类的可持续性聚合物[J]. 高分子学报 2020(03)
    • [4].用于桥梁基桩的化学聚合物泥浆的性能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9(12)
    • [5].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0(01)
    • [6].无色分散剂在聚合物多元醇中的应用研究[J]. 聚氨酯工业 2020(02)
    • [7].配制水对抗盐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12)
    • [8].驱油用聚合物水解度测定方法的改进[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5)
    • [9].基于固有微孔聚合物的高性能锂金属负极保护膜的构造[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6)
    • [10].基于聚合物复合物的自修复与可修复聚合物材料[J]. 高分子学报 2020(08)
    • [11].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 精细化工 2020(07)
    • [12].冷封聚合物分散体的使用[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7)
    • [13].高温高盐油藏驱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9(05)
    • [14].聚合物转化陶瓷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J]. 陶瓷学报 2020(02)
    • [15].两性聚合物在皮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0(05)
    • [16].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10)
    • [17].工业废渣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组分及性能增强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19)
    • [18].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 精细化工 2019(12)
    • [19].2025年印度塑料出口将占全球3%[J]. 塑料工业 2018(04)
    • [20].聚合物粉末床融合技术将成为3D打印领域增长最快的领域[J]. 山东化工 2018(16)
    • [21].有机-无机杂化一维磁性自组装聚合物纳米链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7(05)
    • [22].半柔性管状聚合物的微结构化蠕虫链模型(英文)[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3].多省并醌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塑料科技 2017(07)
    • [24].粉煤灰粒径对地质聚合物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非金属矿 2017(05)
    • [25].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水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7)
    • [26].铁尾矿-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6(02)
    • [27].抗菌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工程塑料应用 2016(06)
    • [28].刺激响应聚合物在金纳米粒子催化体系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6(07)
    • [29].2015'中国聚合物应用趋势发展论坛[J]. 聚氨酯 2015(02)
    • [30].两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5(10)

    标签:;  ;  ;  ;  

    一种新型电致近紫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