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的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吸毒者的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吸毒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毒品的严重危害,导致他们在看待和理解问题时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吸毒者的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复吸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过吸毒者的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之间的内在关系,更无有效测量吸毒者归因方式的工具。本研究以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在参阅已有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吸毒者归因方式问卷,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初步探讨了吸毒者的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吸毒者归因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吸毒者归因方式的有效工具。该问卷共16项生活事件,其中积极事件与消极事件各8项,并将归因方式划分为部位性、稳定性、整体性三个维度。(2)吸毒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性吸毒者相比,男性吸毒者的归因方式更为消极;吸毒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差异,在对消极事件进行归因时,文化程度低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做出稳定的归因,而文化程度高的吸毒者则更倾向于做出不稳定的归因。(3)吸毒者对戒毒成功这一事件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文化程度上差异不显著,只在复吸次数上差异显著,随着复吸次数的增加,吸毒者对戒毒成功进行归因时更倾向于做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归因。(4)吸毒者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回归社会问题上以及家庭问题上,男性吸毒者都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女性吸毒者则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吸毒者在应对方式上文化程度差异不显著。(5)吸毒者的归因方式与复吸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复吸次数的增加,吸毒者的归因方式越来越消极。(6)吸毒者的应对方式与复吸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复吸次数的增加,吸毒者的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越来越的消极。(7)吸毒者的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归因方式可以预测应对方式,具有积极归因方式的吸毒者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具有消极归因方式的吸毒者则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其中归因方式的部位性和稳定性维度对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问题提出
  • 2.1 复吸
  • 2.1.1 复吸的定义
  • 2.1.2 复吸的研究现状
  • 2.2 应对方式
  • 2.2.1 应对理论的历史发展
  • 2.2.2 应对方式的定义
  • 2.2.3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 2.2.4 应对方式的测量
  • 2.3 归因方式
  • 2.3.1 归因理论的历史发展
  • 2.3.2 归因方式的定义
  • 2.3.3 归因方式的研究现状
  • 2.3.4 归因方式的测量
  • 2.4 复吸与应对方式
  • 2.5 应对方式与归因方式
  • 2.6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4 吸毒者归因方式问卷编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项目编制及初始问卷的形成
  • 4.2.2 效标问卷
  • 4.2.3 问卷的施测
  • 4.3 结果
  • 4.3.1 信度检验
  • 4.3.2 效度检验
  • 4.4 讨论
  • 5 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工具
  • 5.2.3 施测测序
  • 5.3 结果
  • 5.3.1 吸毒者归因方式的基本情况
  • 5.3.2 吸毒者对戒毒成功的归因方式
  • 5.3.3 吸毒者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 5.3.4 吸毒者归因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 5.3.5 吸毒者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 5.3.6 吸毒者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5.4 讨论
  • 5.4.1 吸毒者归因方式的概况分析
  • 5.4.2 吸毒者对戒毒成功的归因方式分析
  • 5.4.3 吸毒者应对方式的概况分析
  • 5.4.4 吸毒者归因方式与复吸的关系分析
  • 5.4.5 吸毒者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分析
  • 5.4.6 吸毒者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 6 研究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未接受治疗吸毒者的随机生存性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吸毒者心理抑郁症状自评结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08)
    • [3].男性吸毒者经验性回避对吸毒动机的影响: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中介作用[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05)
    • [4].我为什么要做“吸毒者”——一位环保创业者的自白[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4(12)
    • [5].走进吸毒者的世界——西安市Y区戒毒所吸毒者的访谈实录[J]. 社会中的法理 2011(02)
    • [6].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吸毒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12)
    • [7].上海吸毒者日趋低龄化 25岁青年过半[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1(04)
    • [8].吸毒者为个人吸食携带毒品的定性[J]. 人民司法 2010(12)
    • [9].女性吸毒者复吸的心理因素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0].研究吸毒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毒品种类对其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0)
    • [11].社会转型期福建省女性吸毒者的特征分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03)
    • [12].以社区为基础招募的乌鲁木齐市吸毒者首次吸毒发生情况的调查[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8(03)
    • [13].307例吸毒者尿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2018(09)
    • [14].男性吸毒者的人格特征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7)
    • [15].非穆斯林男性吸毒者包皮环切术接受意愿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02)
    • [16].27例吸毒者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 [17].2001-2006年广西玉林市吸毒者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的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01)
    • [18].戒毒工作人员与吸毒者的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04)
    • [19].热系统在不同成瘾程度的吸毒者中对冷系统的影响[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9(01)
    • [20].常州市2005~2007年吸毒者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23)
    • [21].禁毒执法对降低危害工作影响的快速评估[J]. 医学与社会 2008(04)
    • [22].论我国戒毒制度下吸毒者主体性[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9(04)
    • [23].以历奇治疗介入吸毒者的治疗元素[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10)
    • [24].福建省吸毒群体的性别差异比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5)
    • [25].社区戒毒制度的反思与改良——以“毒品法庭”为视角的考察[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6].2009—2015年乌鲁木齐市女性吸毒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6(09)
    • [27].关于中国女性吸毒者维持毒品使用行为的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15(04)
    • [28].浅论吸毒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0(12)
    • [29].为吸毒者代购毒品在运输途中被查获的司法定性 姚某某非法持有毒品案[J]. 中国检察官 2010(24)
    • [30].吸毒者自尊、应对方式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标签:;  ;  ;  ;  

    吸毒者的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复吸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