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紫色》中的双性同体人物——莎格

解读《紫色》中的双性同体人物——莎格

论文摘要

艾丽斯·沃克是近年来美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实现妇女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紫色》中,她有意识地将双性同体性格赋予小说中的人物,探究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揭示她们的悲惨人生,并为她们寻求可能的出路。双性同体指的是人类最初身兼两性特点、浑然完整的圣洁状态。这一概念虽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古哲学和《圣经》,但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由伍尔夫引入文学领域。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认为人类的大脑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双性同体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有助于男人和女人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从而消弭性别对立,走向自由、平等。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出发点,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莎格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男女主人公的影响。全文分为六部分:导论部分概述中西方批评界对《紫色》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简要介绍双性同体观的起源,重点关注伍尔夫在《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里提出的双性同体观,指出其内涵、分析其意义。第二章探究蕴含于莎格情妇身份和女歌手身份中的女性气质。第三章讨论莎格叛逆者身份与统治者身份中所体现的男性气质。第四章为本文核心部分,分析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最终能和睦共处的原因。在莎格的影响下,女主人公茜丽成为一名具有女性意识的成熟妇女,而男主人公艾伯特也抛弃了其性别优越感,开始把黑人女性视为平等群体。结语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具有双性同体性格特点的莎格是小说的关键人物之一,其身上体现出来的女性魅力和男性力量深刻地影响了男女主人公,并且烘托出小说反性别歧视与种族压迫的主题。只有当黑人群体放弃其父权制时,黑人男性与黑人女性才有可能和睦相处,黑人内部也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团结来共同反抗来自白人的种族压迫。总之,双性同体状态有助于消弭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有助于两性之间达成和谐,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The Notion of Androgyny
  • 1.1 Origin of the Notion
  • 1.2 The Notion of V.Woolf
  • 1.2.1 Forming of the Notion
  • 1.2.2 Connotation of the Notion
  • 1.2.3 Significance of the Notion
  • Chapter 2 Femininity Embodied in Shug's Roles
  • 2.1 Role of Paramour
  • 2.1.1 Being Emotional
  • 2.1.2 Being Kind
  • 2.2 Role of Songstress
  • 2.2.1 Being Attractive
  • 2.2.2 Being Warmhearted
  • Chapter 3 Masculinity Embodied in Shug's Roles
  • 3.1 Role of Rebel
  • 3.1.1 External Image
  • 3.1.2 Language
  • 3.1.3 Action
  • 3.1.4 Internal Spirit
  • 3.2 Role of Dominator
  • Chapter 4 Harmony Achieved by Shug's Influence
  • 4.1 Influences on Celie
  • 4.2 Influences on Albert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解读《紫色》中的双性同体人物——莎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