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技术史
作者: 蒋颖
导师: 张波,樊志民
关键词: 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社会经济,变迁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中叶,湖南形成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人才、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人才、以黄兴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志士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家四个人才群体,他们对中国的近现代进程产生巨大推动作用。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索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形成的背景和规律,对于我们今天人才的培养不无裨益。目前,国内对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的研究较为分散,还没有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发展培养新世纪人才提供历史的借鉴。本文在分析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对近现代以来湖南所形成的四个人才群体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剖析,并对这些人才群体呈现的总体特征进行简要论述。湖南人才群体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卓励敢死、百折不挠的民风,近现代有利的时势背景是它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本研究首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探讨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兴起的背景。本文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论中人与社会的观点,选取了在湖南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上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湖南籍人才。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括为四个人才群体,即湘军历练的人才群体、维新运动成就的人才群体、辛亥革命造就的人才群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的人才群体。本文从人才群体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和巨大历史贡献四个方面分别对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进行了具体系统的剖析。人才群体的形成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所谓时势造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近现代湖南四个人才群体的结构都不是单一的,既包括站在历史主流立场上的英雄人物,也包括其他阵营但同样对历史进程起着积极作用的人才;每个人才群体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不仅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而且也具有阶级属性;最后,人才群体对湖南乃至全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或者领导先进的改革、革命活动,或者思想先进,引领当时的社会思潮。本文再次审视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各个人才群体的概况,总结出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的总体特征,即一是人才的出生地多位于湖南的农业经济发达区域;二是领导核心对人才群体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聚合作用;三是他们思想先进,引导着社会思潮。对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总体特征的总结,有利于读者系统了解这四个人才群体的全貌和发展趋势。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 2 研究对象以及范围
1.3 研究综述
1.3.1 从文化角度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研究
1.3.2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研究
1.3.3 从群体关系角度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社会基础
2.1 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2.1.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1.2 经世致用的学风
2.2 卓励敢死、百折不挠的民风
2.3 近现代有利的时势背景
2.3.1 湖南在近代中国地位的凸显
2.3.2 经济的发展,促进湖南人才的产生和发展
2.3.3 社会政治状况,促进湖南人才群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湘军历练的人才群体
3.1 政治、经济等原因呼唤湘军人才的出现
3.1.1 清军主力军队的腐朽不堪
3.1.2 湖南复杂的政治经济斗争
3.1.3 经世致用思想对湖南知识分子的影响
3.2 湘军人才群体结构
3.2.1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领导核心
3.2.2 贫苦家庭出身的武职官员
3.3 具有鲜明特色的湘军人才群体
3.3.1 地域的集中
3.3.2 高官居多
3.3.3 曾国藩是公认的领袖
3.4 湘军人才群体的巨大贡献
3.4.1 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3.4.2 影响湖南民众的社会习俗和心理
3.4.3 领导和推动洋务运动
第四章 维新运动成就的人才群体
4.1 社会形势的发展孕育出新的人才群体
4.1.1 工矿企业的发展促进人才结构的变化
4.1.2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激烈斗争促进湖南人才的成长
4.1.3 领导集团的开明举措有利于人才的形成
4.2 维新运动中湖南人才群体的结构
4.2.1 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人才
4.2.2 以清朝政府官僚和守旧乡绅为主体的保守派人才
4.3 维新运动中湖南人才群体的特征
4.3.1 以绅士为主体
4.3.2 新式学堂的学生异军突起
4.4 湖南维新人才的历史贡献
4.4.1 促进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4.4.2 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和培养维新人才
第五章 辛亥革命造就的人才群体
5.1 内忧外患的国情促进革命人才的成长
5.1.1 日益加剧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是人才群体形成的催化剂
5.1.2 湖南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5.1.3 湖南教育的相对兴盛
5.2 辛亥人才群体的结构
5.2.1 辛亥革命中的湖南资产阶级
5.2.2 辛亥革命中的留日学生
5.2.3 辛亥革命中的封建官僚
5.3 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人才群体
5.3.1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立场和团结精神
5.3.2 资产阶级上层在保守中所体现出的进步
5.4 辛亥人才群体对湖南乃至全国的历史推动作用
5.4.1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激扬湖南民众的爱国热情
5.4.2 资产阶级立宪派维护了民族利权、发展了民族经济
5.4.3 革新湖南近代教育引进西方先进资本主义文化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的人才群体
6.1 时势的发展需要新人才的产生
6.1.1 时局动荡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6.1.2 新式教育的继续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迅速传播
6.2 无产阶级革命群体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共谱时代主题曲
6.2.1 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群体
6.2.2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
6.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才群体的特征
6.3.1 革命形势锻炼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群体
6.3.2 爱国主义精神激扬下的国民党将领
6.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湖南人才群体密不可分
6.4.1 积极组织农民、工人革命运动
6.4.2 革命军队的领导骨干
6.4.3 党的指导思想的主要贡献者
第七章 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的总体特征
7.1 人才出生地多位于农业经济发达区域
7.2 领导核心对人才群体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聚合作用
7.2.1 曾国藩是湘军人才群体的组织领袖
7.2.2 谭嗣同成为湖南维新人才的领头羊
7.2.3 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7.2.4 毛泽东是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核心
7.3 思想先进,引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相关论文
- [1].近代湖南的精神生活[D]. 刘荣军.湖南师范大学2007
- [2].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D]. 王惠荣.广西师范大学2004
- [3].桐城文派的形成及其古文理论意义之阐释[D]. 赵栋栋.陕西师范大学2006
- [4].晚清湖南经学思想述论[D]. 张在兴.湘潭大学2005
- [5].均势观与洋务时期的外交[D]. 胡慧娥.湘潭大学2005
- [6].薛福成近代化思想研究[D]. 欧阳红.湖南师范大学2006
- [7].曾国藩幕府的历史特色与作用[D]. 李建国.吉林大学2006
- [8].咸同士风研究[D]. 朱淑君.首都师范大学2006
- [9].晚清幕府与近代社会[D]. 杨正娜.新疆大学2006
- [10].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 胡影怡.苏州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