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的配位色谱分析研究

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的配位色谱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药理活性突出,如丹酚酸等,越来越受到药学界的重视。苯丙素类酚酸结构均含有苯丙基(Ph-C-C-C-),分离特性相似,存在稳定性差,检测条件苛刻,分离耗时长等问题,尤其是成分复杂的多酚酸混合样品,往往需要梯度洗脱法测定,与酚酸性质相近的杂质(如黄酮苷类,同分异构体等)干扰现象也很严重。本文围绕苯丙素类酚酸色谱分离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典型化合物为对象,研究其快速配位色谱分离与分析方法。选择了多种配体,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计算和实验分析探讨了目标化合物与配体的配位机理,分析了配体的适用性,总结了苯丙素类酚酸的配位色谱分离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1.如果分离测定一对常规方法较难分离的苯丙素类酚酸,要根据它们结构的差异来选择相应的配位色谱法,现将可能出现的结构差异分为两大类:(1)存在支链双键差异,(2)存在羧基差异。这种差异是基团数量或位置差异。当一对酚酸分子既有双键差异又有羧基差异的时候,要根据分子结构确定哪种差异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优先选用硝酸银配位色谱法。2.选择硝酸银,氯化钙,硼砂,尿素作为配体,采用ChemBioOffice 2008软件和依据分子力学(MM2)能量最小原则,对6种典型酚酸(丹参素,咖啡酸,菊苣酸,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与4种配体配位前后体系的最小总能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结论:对于金属配体,硝酸银的配位能力略强于氯化钙,对于非金属配体,硼砂和尿素的配位能力基本相同。几种配体配位能力强弱顺序为:Ag+>Ca2+>尿素≈硼砂。3.当一对酚酸结构差异符合(1)时,宜采用银离子双键配位进行样品的色谱分离,配体优选硝酸银。依此,建立了菊苣酸和单咖啡酰酒石酸,丹酚酸B和异丹酚酸B这两对酚酸的硝酸银配位色谱分离方法,硝酸银的浓度为6~9mmol/L,分离度分别为1.5和2.3。红外,质谱等分析表明,配位是多点(n≥3)联合作用,主配位点是双键,同时受到相邻苯环和羰基的强烈影响。4.当一对酚酸分子结构差异符合(2)时,宜采用钙离子羧基配位进行样品的色谱分离,配位剂优选氯化钙。依此,建立了丹酚酸A和B,菊苣酸和洋蓟酸这两对酚酸的配位色谱分离方法,氯化钙的浓度为5~8 mmol/L,分离度分别为1.9和1.7。主配位点是分子中的羧基,同时受到距离最近双键(直链双键或苯环大π键)电子云的强烈影响,配位是多点联合作用(n≥2)。苯环影响强于直链双键。5.当酚酸样品的杂质具有葡糖基结构,测定此样品时可选用硼砂抑制杂质,优化测定效果。硼砂溶解后生成硼酸,硼酸分子能够与葡糖基同侧三个或以上的羟基产生氢键平衡作用,形成空间结构契合型的氢键配位,这种配位不受pH值的影响,在酚酸测定的弱酸性条件下,这种配位大大强于四羟基硼络离子(硼砂溶解后的另一种产物)与酚酸邻二酚羟基的配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的药理性质
  • 1.3.2 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 1.3.3 苯丙素类酚酸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 1.3.4 苯丙素类酚酸分离和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 1.3.5 计算化学简介
  • 1.3.6 配位色谱简介
  • 1.4 拟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苯丙素类酚酸配位特性分析和配体选择与计算
  • 2.1 苯丙素类酚酸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2.1.1 苯丙素类酚酸的来源和结构
  • 2.2 苯丙素类酚酸化合物的配位特点
  • 2.3 苯丙素类酚酸配位作用的选择性和强弱
  • 2.4 苯丙素类酚酸的结构特点与配位特性的结合分析
  • 2.4.1 丹参素和咖啡酸的结构特性
  • 2.5 配体的选择
  • 2.5.1 金属离子配体的选择
  • 2.5.2 非金属离子配体的选择
  • 2.6 苯丙素类酚酸化合物与配体配位特性分析
  • 2.6.1 苯丙素类酚酸与配体配位的体系能量计算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硝酸银与苯丙素类酚酸的配位作用
  • 3.1 咖啡酸,菊苣酸和丹酚酸B 等的简介
  • 3.2 仪器与材料
  • 3.3 实验设计
  • 3.3.1 咖啡酸实验条件
  • 3.3.2 菊苣酸实验条件
  • 3.3.3 丹酚酸B 实验条件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咖啡酸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2 菊苣酸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3 丹酚酸B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氯化钙与苯丙素类酚酸的配位作用
  • 4.1 丹参素,丹酚酸A,B 和菊苣酸等简介
  • 4.2 仪器与材料
  • 4.3 实验设计
  • 4.3.1 丹参素的实验条件
  • 4.3.2 丹酚酸A,B 的实验条件
  • 4.3.3 菊苣酸实验条件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丹参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2 丹酚酸A 和丹酚酸B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3 菊苣酸和洋蓟酸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硼砂对苯丙素类酚酸的配位作用以及对葡糖基类杂质的抑制作用
  • 5.1 丹参素和迷迭香酸的简介
  • 5.2 仪器与材料
  • 5.3 实验设计
  • 5.3.1 丹参素的实验条件
  • 5.3.2 迷迭香酸的实验条件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1 丹参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2 迷迭香酸与硼砂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3 pH 值对硼砂配位作用的影响
  • 5.4.4 尿素对迷迭香酸检测的影响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刺五加注射液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3)
    • [2].天山雪莲中苯丙素类成分大孔树脂富集工艺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4)
    • [3].大叶紫珠苯丙素类衍生物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6)
    • [4].锦葵科植物的苯丙素类及相关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01)
    • [5].大叶紫珠中得到的一个新苯丙素类衍生物(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10)
    • [6].苦楝果实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苯丙素类成分(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8)
    • [7].橙黄瑞香中苯丙素类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6(22)
    • [8].长毛风毛菊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5(01)
    • [9].九牛造根中苯丙素类成分的分离及鉴定[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 [10].款冬叶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学分析[J]. 中草药 2018(13)
    • [11].火绒草的苯丙素类成分[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2)
    • [12].半边风苯丙素类成分及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4)
    • [13].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杜仲中5种苯丙素类成分[J]. 食品科学 2019(08)
    • [14].棕榈花蕾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9(11)
    • [15].不同干燥方法对金盏银盘中苯丙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07)
    • [16].响应面法优选玄参环烯醚萜苷和苯丙素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 重庆中草药研究 2018(02)
    • [17].杜仲的活性成分和保健功效及杜仲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0)
    • [18].圆二色光谱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7(10)
    • [19].中药绵马贯众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9)
    • [20].小叶三点金的苯丙素类成分分析[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02)
    • [21].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7(10)
    • [22].兖州卷柏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6(21)
    • [23].蒙药材香青兰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4)
    • [24].大王马先蒿苯丙素类含量测定及有效部位抗疲劳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5)
    • [25].款冬花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组学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7(06)
    • [26].近十年锦灯笼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9(10)
    • [27].芦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2016(07)
    • [28].枸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中国医疗设备 2016(S1)
    • [29].野菊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5(03)
    • [30].裸花紫珠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7(05)

    标签:;  ;  ;  ;  ;  

    苯丙素类酚酸性化合物的配位色谱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