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吸收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

乙烯吸收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

论文摘要

炼厂干气中乙烯含量高达14%~22%。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炼厂中干气都作为燃料气被烧掉。分离回收其中的乙烯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意义。本课题主要针对乙烯气体物理吸收的方法进行了汽液相平衡研究。首先,本文选择最大超额Gibbs函数法作为吸收剂的评价方法,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择UNIFAC活度系数模型,计算了乙烯与近20种醇类、醚类、芳烃类等溶剂的活度系数和GEmax,分析结果认为芳烃与C2H4的二元体系GEmax数值相对小。收集了C2H4与一些溶剂的VLE数据,比较分析中发现,分子结构对溶剂吸收性能有一定影响,即:溶剂分子结构对称,乙烯在其中的溶解度越大。据此,选择芳环上甲基结构对称的1,3,5-三甲苯(C9H12)为C2H4的适宜吸收剂。然后,以提高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测定精度为目的,提出了两点取样管路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有效良好。利用该装置测定了C2H4+C9H12二元体系在温度253.15K~333.15K,压力0.5MPa~3.0MPa范围内的汽液相平衡数据。采用PR状态方程对此二元体系的VLE数据进行关联,得到该方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kij。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热力学一致性。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能较好的描述C2H4+C9H12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行为。C2H4+C9H12二元体系的VLE实验数据表明,C2H4在C9H12中的溶解度普遍比较高,并且随温度变化,液相中的C2H4浓度变化显著。通过比较C2H4+C7H8体系的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1,3,5-三甲苯作为乙烯吸收剂效果要明显优于甲苯,表明1,3,5-三甲苯具有作为一种新的乙烯吸收剂的研究与开发潜力。本研究为进一步的工艺应用开发提供了热力学数据和模型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验证了GE max判据作为吸收剂判据正确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乙烯分离工艺概况
  • 1.1.2 几种分离技术比较
  • 1.2 物理吸收法回收乙烯工艺研究
  • 1.2.1 物理吸收剂评选方法
  • 1.2.2 乙烯相关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研究
  • 1.3 汽液相平衡实验研究进展
  • 1.3.1 实验方法
  • 1.3.2 实验装置
  • 1.4 相关文献的模型关联工作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二章 汽液相平衡理论基础
  • 2.1 相平衡热力学
  • 2.2 汽液相平衡计算
  • 2.2.1 状态方程法
  • 2.2.2 活度系数模型
  • 2.3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 2.4 小结
  • 第三章 乙烯物理吸收剂的热力学评选
  • 3.1 吸收剂热力学评选方法的理论基础
  • 3.2 吸收剂评选
  • 3.2.1 最大超额Gibbs函数理论计算
  • 3.2.2 分子结构对溶剂吸收性能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汽液相平衡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 4.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4.1.1 实验流程
  • 4.1.2 主要实验设备
  • 4.1.3 实验步骤
  • 4.2 仪器和装置的调试
  • 4.2.1 控温系统的测试
  • 4.2.2 高压及真空测试
  • 4.3 小结
  • 第五章 汽液相平衡实验
  • 5.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5.2 实验结果
  • 5.3 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关联
  • 5.4 汽液相平衡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 5.5 实验数据与其他文献比较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乙烯吸收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