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重要技能,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幼儿期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产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够预测个体儿童期、青春期、大学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个体发展还是对社会进步,均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在综述以往有关自我延迟满足研究的基础上,对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做以深入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理论检索,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形成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理论建构,确定榜样示范、自我分心策略、认知转化策略、任务言语策略为实验因子;其次,研究一采用现场教育实验,探讨榜样示范、自我分心策略、认知转化策略、任务言语策略为实验因子精心设计的四种主题教育活动对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程度不同,具有一定年龄特征,从而确定四种主题教育活动在小、中、大班的数量分布,使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理论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第三,研究二采用现场教育实验,依据研究一中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理论建构,为小、中、大班各选取研究一中的主题教育活动14个,用以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从而验证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理论建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从延迟选择、延迟维持过程入手,以榜样示范、自我分心策略、认知转化策略、任务言语策略为实验因子精心设计的四种主题教育活动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促进作用程度不同,即促进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具有年龄特征;2.依据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理论建构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3.建议幼儿教师从延迟选择、延迟维持过程入手,以榜样示范、自我分心策略、认知转化策略、任务言语策略为主题在幼儿园中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各项活动,以促进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全面快速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1.1 引言
  • 1.2 文献综述
  • 1.2.1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概念的界定
  • 1.2.2 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
  • 1.2.2.1 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
  • 1.2.2.2 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 1.2.3 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1 认知因素
  • 1.2.3.2 环境因素
  • 1.2.3.3 情绪
  • 1.2.3.4 生理因素
  • 1.2.4 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研究
  • 1.2.4.1 国外关于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研究
  • 1.2.4.2 国内关于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研究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实证研究
  • 研究一 四种实验因子对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促进作用的年龄特征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设计
  • 2.4 被试
  • 2.5 研究工具与材料
  • 2.6 实验程序
  • 2.6.1 培训教师
  • 2.6.2 前测
  • 2.6.3 实施教育实验因子
  • 2.6.4 后测
  • 2.7 统计处理
  • 2.8 研究结果
  • 2.9 讨论
  • 研究二 3~6 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设计
  • 2.4 被试
  • 2.5 研究工具与材料
  • 2.6 实验程序
  • 2.6.1 培训教师
  • 2.6.2 前测
  • 2.6.3 实施教育实验因子
  • 2.6.4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
  • 2.6.5 后测
  • 2.6.5.1 问卷后测
  • 2.6.5.2 自我延迟满足选择等待实验范式后测
  • 2.7 统计处理
  • 2.8 研究结果
  • 2.9 讨论
  • 第三章 综合讨论
  • 3.1 本研究的内部逻辑关系
  • 3.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4 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