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

论文摘要

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特点、时代需求出发,简述高职院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办学模式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进而对我国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培养新型实用的人才,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环保人才。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方向单一,而目前市场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环保人才,专业方向过于单一就会使学生就业面狭窄。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的设置,按专业知识内容、行业类别、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划分专业方向,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它们的权重,最后得出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设置的方案。通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须具有较扎实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工程的能力。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对现有高职环境专业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提出全新的“3+2+1”教学模式,即学生用3学期的时间学完教学计划设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经双向选择到环境污染治理设计、控制、设施运行管理的生产一线岗位学习、工作1年(两学期),期满后再回学校用一个学期时间学习部分专业理论课,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及现场工作需补充的知识,并完成毕业设计。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模式进行调整。最后,以实证法为基础,主要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的走访,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现有高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办学模式研究中,着重研究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总之,本文对高职环境专业的方向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对指导高职院校环境工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高职教学改革背景
  • 1.1.2 研究高职院校环境专业模式的必要性
  • 1.2 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实证法
  • 1.3.3 系统分析法
  • 1.3.4 层次分析法
  • 2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研究
  • 2.1 高职教育的概念和现状分析
  • 2.1.1 高职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 2.1.2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概况
  • 2.2 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研究
  • 2.2.1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 2.2.2 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2.2.3 高职办学模式现状
  • 2.3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重庆市为例)
  • 2.3.1 高职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 2.3.2 重庆市高职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实证分析
  • 3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
  • 3.1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 3.1.1 我国环保产业的基本构成
  • 3.1.2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 3.1.3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 3.2 环保产业类人才需求分析
  • 3.2.1 环保产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环境类专业办学扩大了空间
  • 3.2.2 环保产业对高素质环境工程类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
  • 4 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专业方向探析
  • 4.1 我国高职环境教育的基本定位
  • 4.2 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的主要培养模式
  • 4.2.1 环境教育发展滞后
  • 4.2.2 专业设置混乱,专业名称缺乏规范
  • 4.2.3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理论研究和专业教材匮乏
  • 4.2.4 课程设置不合理
  • 4.2.5 师资队伍和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
  • 4.3 环境主要专业方向设置
  • 4.3.1 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正确定位
  • 4.3.2 与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 4.3.3 与环保产业紧密结合
  • 4.3.4 宽窄并举,设置专业
  • 4.3.5 立足自身,发挥优势
  • 4.3.6 社会参与、专家决策
  • 4.4 运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确定专业方向的划分
  • 4.4.1 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基本原理
  • 4.4.2 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工作程序
  • 4.5 环境工程主要专业方向探析
  • 4.5.1 水污染控制方向
  • 4.5.2 大气污染控制方向
  • 4.5.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噪声控制方向
  • 4.6 重庆市实证分析
  • 4.6.1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 4.6.2 市场供求分析
  • 4.6.3 专业方向设置合理性分析
  • 4.7 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 5 高职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
  • 5.1 高职环境专业现有教学模式研究
  • 5.1.1 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
  • 5.1.2 教学方法
  • 5.1.3 考核方式
  • 5.1.4 技能训练
  • 5.2 “3+2+1”教学模式研究
  • 5.2.1 “3+2+1”教学模式内容
  • 5.2.2 “3+2+1”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5.2.3 “3+2+1”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 5.2.4 “3+2+1”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5.3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5.3.1 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 5.3.2 校企合作的系统分析
  • 5.3.3 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 5.4 高职院校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 5.4.1 突破传统安排,实行全新的“3+2+1”模式
  • 5.4.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核心课程
  • 5.4.3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 5.4.4 师资队伍建设
  • 5.4.5 多元的办学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途径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