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预后临床研究及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肝衰竭预后临床研究及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论文摘要

全球大约有4亿慢性HBV感染人口,每年死于HBV感染的人数达1百万。其中部分病例最终死于肝衰竭。由于我国ALF的病因组成和诊断标准和国外不一致,其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别。原位肝移植(OLT)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方法。然而由于肝源限制等问题的存在,肝移植尚无法广泛开展。如何选择OLT时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外常用的OLT标准如英国皇家学院标准(KCH)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于我国ALF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也缺乏系统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和人工肝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能否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目前还存在着争议。目前我国对于肝衰竭缺乏统一有效的登记和管理,缺乏统一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和随访,因此难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合作交流。临床如能建立一个收集肝衰竭病人住院信息的网络数据库并实现资料共享,对提高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将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参照国外及国内最新的诊断标准对ALF的病因及构成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评价了KCH标准和MELD对ALF的预后判断价值;评价了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结局的影响;初步建立了肝衰竭病例网络数据库,为今后开展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初步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成果:1. 323例ALF患者主要的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83.6%),其次为病因不明(7.0%)和药物引起(5%)。对于ALF的预后判断,KCH标准的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38%;MELD评分>27的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45.6% ;KCH标准和MELD评分的预测精度分别为66.2和77.9%。2. 206例乙型肝炎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纳入拉米夫定远期疗效研究。拉米夫定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5d,3年生存率为42.7%;未用拉米夫定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d,3年生存率为23.4%,两组之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3.除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细胞和肌酐外,血清HBV DNA和钠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风险比(RR)分别为2.347和0.023。4. 5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纳入人工肝支持疗效研究。根据年龄、脑病和MELD评分进行配对,比例为1:1。配对结果为人工肝治疗组28例,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组28例,对观察组进行人工肝治疗前后指标及MELD评分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1、3和6月生存率的差别。28例患者共成功进行53次ALSS治疗,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ALSS治疗前后MELD评分显著降低。ALSS治疗组1、3和6月的生存率为67.2%、35.7%和32.1%;对照组1、3和6月的生存率57.1%、28.6%和25.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无差异(P>0.05)。5.成功建立了肝衰竭患者住院病例资料网络数据库,初步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交流稳定,数据资料存储方便完整,检索功能完善可靠,数据输出准确。结论1. HBV感染是重庆地区ALF的主要发病原因。KCH标准和MELD评分>27有较高的阳性预测率和较低的阴性预测率。MELD评分和KCH标准相比,有较高的预测精度。2.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远期生存率。3. ALSS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晚期乙型肝炎慢加急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MELD评分,但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网络数据库系统稳定,安全性好。实现了临床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共享,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肝衰竭预后临床研究及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 前言
  • 第一部分 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基于.NET 的肝衰竭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ALF 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英文论著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肝衰竭预后临床研究及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