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曾珍宋思姜全艳

(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均于2018年08月--2019年05月收入我院。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就诊双号纳入研究组,则加强健康教育。每组各占35例。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更高,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胃炎;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是因为生活饮食习惯不良、极易免疫功能减弱、感染细菌所致,患病时间长,加之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知识、生活饮食注意要点,促使患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意义重大[1,2]。本文特此以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例,着重探讨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主体为70例慢性胃炎患者,接收的时间为2018年08月--2019年05月。经胃镜检查予以确定,存在不同程度腹部胀痛、嗳气以及呕吐恶心等症状。排除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常规组;就诊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各占35例。研究组包括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25-77岁,平均(45.5±13.5)岁;13例萎缩性胃炎,11例肥厚性胃炎,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高中及以上,18例高中以下。常规组包括21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23-77岁,平均(45.7±13.6)岁;12例萎缩性胃炎,11例肥厚性胃炎,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高中及以上,16例高中以下。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包括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纾解患者负面情绪,简单的口头讲解,以消除患者疑虑、担忧,促使其配合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即(1)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身心情况以及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性格特点,以此作为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的依据,临床实际应用期间以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合理调整。(2)通过专题讲座、面对面交流、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样化的方式,为患者普及慢性胃炎发病原因、注意要点、治疗措施、预后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说明不良习性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进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一定要按时按量,多餐、少食,尽量以易消化、清淡为主,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禁止摄入冷硬、过烫、辛辣食物。禁止过饥、过饱,以免损害胃黏膜,禁止患者抽烟喝酒;嘱咐患者适当休息,作息规律,天冷时注意保护好胃部。(4)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说明遵医嘱用药对疾病转归的意义,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5)心理疏导。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加之疾病折磨,极易导致患者过度焦虑抑郁,对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态变化,耐性倾听患者主诉并解疑答惑,尊重、重视、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促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疾病治疗,早日回归社会。

1.3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评估采用NHP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患者情感、精力、社会生活、睡眠、躯体活动等5个维度,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检验。以t检验计量资料(X±S)的差异。P值小于0.05时,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并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组情感、精力、社会生活、睡眠、躯体活动等5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胃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症状明显之后,此时胃黏膜受损特别严重,治愈困难,常常反复发作,进而使得患者过于焦虑不安、急躁,丧失治愈信念。此次研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显著提高了患者治愈信心。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感染幽门螺杆菌、胆汁逆流、长期饮食不洁、心情波动幅度过大等原因有关[3]。若是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成为胃出血、胃溃疡、胃癌。该病患病时间长且根治难度大,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但由于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看不到疗效,对其身心带来了巨大挫折,而负面身心状态又会紊乱内分泌、神经以及免疫功能,进而导致胃受损加重。故而通过健康教育,叮嘱患者规律服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说明良好身心对疾病转归的意义,以此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生存质量明显更高,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实了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付秀军.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67-268.

[2]刘妍.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0):50-52.

[3]毕晓菊,何秀堂.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43-43.

标签:;  ;  ;  

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