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

自1998年以来,增发新股发展迅速,它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之一,而企业增发后的业绩变化情况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开展了很多,但对于业绩的变化及其原因的解释并不一致。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业绩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影响业绩变化的可能因素。 本文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文章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基本问题。第二章对增发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就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利用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回报率两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业绩变化展开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后业绩出现明显下滑。第五章通过对增发前后的公司特征和增发特征的回归分析,找出了业绩下滑的可能影响因素。第六章对前两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概括和解析。第七章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如何提高增发融资效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本文的写作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增发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
  • 2.1 增发新股的基本概念
  • 2.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三章 我国增发再融资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分析
  • 3.1 我国增发再融资的发展历程
  • 3.1.1 第一阶段: 1998年以前
  • 3.1.2 第二阶段: 从1998年开始增发作为国企解困手段的时期
  • 3.1.3 第三阶段: 从1999年7月到2000年5月的探索期.
  • 3.1.4 第四阶段: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3月的开放期
  • 3.1.5 第五阶段: 从2001年3月至今的规范发展期
  • 3.2 1998年至2004年我国增发再融资的相关统计分析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分析
  • 4.1 经济增加值理论的介绍
  • 4.1.1 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的缺陷
  • 4.1.2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基本原理
  • 4.1.3 经济增加值的优点
  • 4.1.4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 4.2 经济增加值的主要计算过程
  • 4.2.1 税后净营业利润
  • 4.2.2 资本总额
  • 4.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4.2.4 EVA指标的扩展
  • 4.2.5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后的EVA举例计算
  • 4.3 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研究
  • 4.3.1 研究前的相关问题阐述
  • 4.3.2 增发后上市公司EVA及其回报率的变化分析
  • 4.3.3 增发前后企业盈利能力的初步分析
  • 4.3.4 增发前后公司可支配资金的变化情况
  • 第五章 关于增发后业绩下滑成因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的选取
  • 5.2 模型的建立
  • 5.3 研究假设
  • 5.3.1 企业增发新股筹资额的比例
  • 5.3.2 会计收益能力变化
  • 5.3.3 增发前的非流通股比例
  • 5.3.4 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
  • 5.4 回归分析
  • 5.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6.1 “重融资、轻利用”是增发后业绩恶化的直接原因
  • 6.1.1 增发成为“强有力的圈钱工具”
  • 6.1.2 募集资金使用不当
  • 6.1.3 拟投资项目被频繁变更
  • 6.2 体制缺陷是增发后业绩普遍下滑的根本原因
  • 第七章 提高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果的政策建议
  • 7.1 建立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制度
  • 7.2 强化对改投项目的监管
  • 7.3 建立增发“倒逼机制”
  • 7.4 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 7.5 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
  • 7.6 本文的局限与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