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通论文-严暄暄

跨文化传通论文-严暄暄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传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医药,跨文化传通,英国,人类学

跨文化传通论文文献综述

严暄暄[1](2016)在《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医药跨文化传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方社会而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是他们眼中不折不扣的“他者”;而对于我(们),研究中医在海外传通的中国学者和读者,“老外”是相对于中医源文化的“他者”。“他者”(中医药)在“他者”(西方)的社会中现状如何?中医药跨文化传通有着怎样的境遇和问题?本研究以传播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作为实证方法,以英国中医药跨文化传通为区域研究目标,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临床活动、教育学会、商业运作、政策立法等方面,考察中医药作为“他者”在英国跨文化传通中的传播者、受传者、内容、方式、过程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境遇,及其在与异文化的传通互动中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和改变,分析传通活动的规律、特点和传播障碍,为找到中医药跨文化传通系统的良性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观察。这些人类学观察揭示了中医药跨文化传通中的复杂具体的社会文化互动和政治经济境遇,这些远远超出了纯粹医学的领域。在英国,中医药是对主流的国民健康体系NHS的补充,与其他替代医学多元共存和竞争。英国中医形态以针灸、个体经营为主,无论在临床、教育还是商业运营中,呈现非常明显的本地化倾向。英国中医药表现出明显的“东方文化”“异国情调”“自然疗法”色彩,以“古老文明的医疗技艺”的面目大行其道,这凸显了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和“东方主义”等社会文化的本地构建作用。英国中医现貌是中医及中国文化与“他者”社会文化在传通中双方互动、进行意义协商和文化调适的结果。中医在英国立法的曲折历程揭示了“他者”在“他者”社会中制度层面的脆弱和多方利益角力纷争的政治境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表明,中医在英国的传播隔阂仍非常明显,传播系统不够完善,传播手段简单,传播能力有限,明显“去中国化”。建议树立传播意识,多领域多学科介入,完善传播体系,把传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完善传播途径,改善传播手段,提高传播有效性;注重人才培养,普及跨文化交际培训,提高传播能力;发展国内中医,形成对海外中医的有力支持;政府主导作为传播的组织者,把中医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来打造;把握话语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白丽敏[2](2013)在《理想跨文化传通中的语言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按照现象学为基础的跨文化传通学理论研究,论证语言贯穿于跨文化传通之始终的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并从语言的习得,语用的误区及谈话的技巧叁方面来介绍实理想的跨文化传通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03期)

马伯英[3](2012)在《中外医学的跨文化传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通(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医学的跨文化传通则是一个生机勃勃、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笔者自1988年涉足此领域以来,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而过去研究者未予阐发的特点和机制,在此提出并与有识之士分享。中医是一个被动但积极吸收的开放体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医是一个保守、封闭体(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洪明[4](2008)在《企业产品品牌跨文化传通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攻国际市场的一大利器。中国如何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中国企业如何树立国际形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要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重视对品牌国际化营销的研究,重视国际广告策略与品牌翻译策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企业活力》期刊2008年04期)

彭石玉[5](2001)在《汉字商标词的跨文化传通》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词的国际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传通。任何商标词都具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 ,商标词的发生和接受就是跨文化传通的过程。传通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商标词翻译的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商标词的文化属性与商标词国际化 (英语化 )的跨文化传通实质 ,结合英汉语言文化的特质来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01年04期)

陈义海[6](1999)在《从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谈跨文化传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通 (或交往 )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在 2 0世纪末、2 1世纪初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语境中 ,更需要通过这种传通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补。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形成了亦梵亦华、非梵非华的中国佛学 ,并最终丰富了中国的文化思想 ;基督教自唐代以后多次来华 ,但产生的影响远不能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相提并论。考察这两种宗教 ,尤其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对于跨文化传通来说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戴平[7](1990)在《论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跨文化传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通是一个新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往来,就存在一个跨文化传通的问题。美国文化学家萨姆瓦在《跨文化传通》一书中提出:“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由于空间上的隔离,以及在思想方法、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的差异,相互理解和和睦共处始终是一个难题。正因为如此,跨文化传通才得以成为一个专门学(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5期)

跨文化传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按照现象学为基础的跨文化传通学理论研究,论证语言贯穿于跨文化传通之始终的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并从语言的习得,语用的误区及谈话的技巧叁方面来介绍实理想的跨文化传通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传通论文参考文献

[1].严暄暄.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医药跨文化传通[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2].白丽敏.理想跨文化传通中的语言运用[J].金田.2013

[3].马伯英.中外医学的跨文化传通[J].科学.2012

[4].洪明.企业产品品牌跨文化传通策略研究[J].企业活力.2008

[5].彭石玉.汉字商标词的跨文化传通[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6].陈义海.从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谈跨文化传通[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7].戴平.论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跨文化传通[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

标签:;  ;  ;  ;  

跨文化传通论文-严暄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