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 ——对三本教会语料的考察

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 ——对三本教会语料的考察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英国传教士杜嘉德编写的《厦英大辞典》(1873),参考与其同时期的传教士材料《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和《英华口才集》,考察厦门方言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一百多年来的演变。这些教会方言材料在以往的方言研究中鲜少使用。19世纪下半叶,厦门方言处于纵横两项发展的交汇处,一方面经历方言自身演变,一方面方言因与他方言(语言)接触而相互影响。我们选取这一时代的厦门方言材料与现代厦门方言进行比较研究,试图考察方言语音系统演变与词汇发展的关系,分析影响词汇系统变化的内外因素。本文共6章。开篇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第二章从音系、字音、词音三个方面考察百年来厦门方言语音系统变化的主要特点。音系主要变化有二:入母混入柳母;参韵混入公韵。字音系统的调整有简化和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词音方面,轻声、变调和合音的基本规则不变,而二次变调现象有扩大倾向。第三章从义类角度出发,考察厦门方言词这一百年来的存留和消亡情况。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时间、地形地貌、人体器官等类词保存较好;与社会生活相关类词变化较大。其中,反映上层建筑的政府机构和宗教信仰类词、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渔业类词流失了一半以上;与底层人民关系较为密切的服饰、习俗、文学艺术等类词流失40%以上。第四章从社会文化生活、词汇系统本身和语言接触三方面分析厦门方言词存留与消亡的影响因素。旧制度和旧事物的消失、认知的深化与观念的改变以及语言政策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社会文化生活影响方言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义词的竞争和口语词、书面语词的竞争在百年来厦门方言词汇演变中作用突出。方言与共同语、与周边方言、与外国语言的接触也给厦门方言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五章考察厦门方言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百年来的演变情况。由于含义曲折深沉、形式不够稳定,三者间惯用语流失最为严重。第六章对厦门方言造词法百年来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语音造词逐渐萎缩,附缀造词类别基本不变,语素顺序逐渐稳定,文白造词有所扩展。由于材料的限制,本文只考察百年来旧词语的存留和消失,至于新词语的兴起和词义系统的改变(如义项增减、褒贬义的变化)是我们下一步继续深入考察的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厦门地理历史和方言概貌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三节 本文的选题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本文依据的理论、方法及体例
  • 第二章 语音的演变发展
  • 第一节 《辞典》体现的音系及其演变
  • 第二节 字音系统的调整
  • 第三节 词音的变化
  • 第三章 厦门方言词汇演变概述
  • 第一节 反映自然世界的词
  • 第二节 体现人与人际关系的词
  • 第三节 展现社会生活的词
  • 第四章 厦门方言百年来词汇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 第二节 词汇系统的竞争发展
  • 第三节 语言接触引起的词汇变化
  • 第五章 成语、谚语和惯用语
  • 第一节 成语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惯用语
  • 第六章 造词法的演变
  • 第一节 语音造词
  • 第二节 附缀造词
  • 第三节 变动语序的合成词
  • 第四节 文白造词
  • 参考文献
  • 附录:发音人简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古时期“病愈”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中古汉语“诵读”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论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构成[J]. 戏剧之家 2014(14)
    • [4].从第一主体到虚无——由“自”看词汇系统调整对系统成员的语义影响[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5].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的词义演变[J]. 求索 2014(03)
    • [6].可疑的“红红火火”[J]. 咬文嚼字 2012(05)
    • [7].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文化呈现[J]. 语文学刊 2014(08)
    • [8].关联理论与英语词汇系统的构建[J]. 宿州学院学报 2012(04)
    • [9].汉语年度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8)
    • [10].浅析《孟子》中“看见”语义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J]. 法制与社会 2009(08)
    • [11].词语演变的系统性原则——以睡眠、躺卧语义场为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 [12].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系统性[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13].近代官话词汇系统的形成——以《训世评话》与《老乞大》《朴通事》的比较为出发点[J]. 南开语言学刊 2018(01)
    • [14].英语外来新词的翻译及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15].《说文》词汇系统的认知研究[J]. 大家 2010(16)
    • [16].英语中有关禽兽的习语[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1(30)
    • [17].“诳”的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历史演变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5)
    • [18].盘点2009年度十大流行新词语[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0(05)
    • [19].论词汇的系统性[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 [20].英汉外来词同化现象的对比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1].“绿”与“欲”[J]. 英语沙龙(锋尚版) 2014(09)
    • [22].词汇学是关系之学[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3].海峡两岸“词语差”初探[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7)
    • [24].英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 长江丛刊 2018(06)
    • [25].导写与讲评,光景一样新[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Z1)
    • [26].新词语——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J]. 初中生世界 2010(28)
    • [27].《鼻奈耶》“持握”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J].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3(00)
    • [28].《朱子语类》愚昧、痴狂概念词语类聚考探[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9].同义词问题的新认识[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1)
    • [30].《左传》给予义类词汇系统对先民社会交换活动的折射[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7)

    标签:;  ;  ;  ;  

    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 ——对三本教会语料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