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反贫困绩效研究 ——以四川民族贫困县为例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反贫困绩效研究 ——以四川民族贫困县为例

论文摘要

重点扶持民族地区的脱贫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后续项目,反贫困绩效的评价是民族地区反贫困行动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为政府的扶贫开发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扶贫资金的具体投向提供参考。当前,反贫困绩效评价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没有统一的口径、针对性不够、对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少有涉及等。如何评价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绩效,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对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进行了评价,全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分析了民族地区反贫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民族地区贫困现象的存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反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三部分,对现阶段四川省民族贫困县的反贫困进行了概述,包括贫困的现状、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投入状况、反贫困所取得的成就等,对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概况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第四部分,在回顾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合实际,从缓贫目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选取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并建立了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省20个少数民族扶贫重点县的数据为基础,分别就2005年到2009年民族地区反贫困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测度。第五部分,通过第四部分的研究,指出了当前反贫困绩效存在的问题,结合5年来民族地区反贫困取得的成果就如何提高反贫困绩效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有所帮助。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尤其是使用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尽量全面地考虑到了民族地区反贫困绩效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地反映了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反贫困取得的成果,利用数据说明了当前反贫困绩效的状况,验证了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出的结果也就更有说服力,有力地支撑了论文的观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3.2 贫困
  • 1.3.3 反贫困
  • 1.3.4 绩效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和谐社会构建中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
  • 1.4.2 反贫困绩效研究
  • 1.4.3 评述
  • 1.5 研究目标和思路
  • 1.5.1 研究目标
  • 1.5.2 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7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7.1 可能的创新
  • 1.7.2 不足之处
  • 2 民族地区反贫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 2.1 民族地区贫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 2.1.1 影响社会稳定
  • 2.1.2 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 2.1.3 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
  • 2.2 民族地区反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2.2.1 民族地区反贫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 2.2.2 民族地区反贫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3 和谐社会进程中四川省民族贫困县反贫困概况
  • 3.1 四川省民族贫困县贫困现状
  • 3.1.1 贫困发生率高,收入差距大
  • 3.1.2 农牧民素质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
  • 3.1.3 社会矛盾凸显,民族和谐稳定难度增加
  • 3.1.4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 3.2 四川省民族贫困县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反贫困主要举措
  • 3.2.1 四川省民族贫困县扶贫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 3.2.2 四川民族贫困县扶贫政策投入情况分析
  • 3.3 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贫困县反贫困取得的主要成就
  • 3.3.1 缓贫成果显著,贫困人口减少
  • 3.3.2 经济快速增长,农牧民收入增加
  • 3.3.3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民族和谐稳定
  • 3.3.4
  • 4 和谐社会进程中四川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绩效实证研究
  • 4.1 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绩效概述
  • 4.1.1 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绩效的含义
  • 4.1.2 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绩效的特征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理论基础
  • 4.2.2 构建原则
  • 4.2.3 指标体系
  • 4.3 评价方法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4.3.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4.4 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评价研究
  • 4.4.1 数据来源说明
  • 4.4.2 评价过程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4.5.1 总体评价分析
  • 4.5.2 各子目标动态评价结果
  • 4.5.3 三级指标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程度
  • 5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建立市场化反贫困机制,提高缓贫效果
  • 5.2.2 实施教育扶贫计划,提升农牧民素质
  • 5.2.3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
  • 5.2.4 制定稳定的政策,确保反贫困的顺利进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小康·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20(01)
    • [2].新时代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20(Z1)
    • [3].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地区反恐发展战略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0(01)
    • [4].关于黑龙江省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9(04)
    • [5].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3)
    • [6].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10)
    • [7].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J]. 中国民族 2020(09)
    • [8].突发疫情下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思考[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0(04)
    • [9].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19(05)
    • [10].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1949-2019 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19(07)
    • [11].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19)
    • [12].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09)
    •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状况调查——以恩施州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4].民族地区传统法制文化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及解决途径[J]. 传播力研究 2018(10)
    • [15].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致因*——兼与非民族地区对比[J].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2)
    • [16].文化视域中的民族地区有效治理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7].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群众艺术建设的新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
    • [18].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民俗文化的推广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8)
    • [19].民族地区村社治理结构完善程度评估系统构建研究[J]. 经贸实践 2016(14)
    • [20].把临夏州建成全国民族地区依法治理示范州[J]. 发展 2017(02)
    • [21].《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研究》[J]. 理论与当代 2017(05)
    • [22].情理与规法: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民间智慧运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3].民族地区习俗、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J]. 商 2016(12)
    • [24].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面临的困境探析[J]. 商 2016(16)
    • [25].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6(08)
    • [26].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J]. 北方经济 2016(09)
    • [27].抓机遇 促发展 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J]. 中国民族 2015(03)
    • [28].教育为贫困民族地区脱贫插上理想翅膀——基于畲族教学与黎族扶贫教育事迹的反思[J]. 新教育 2020(29)
    • [29].民族地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 高考 2018(28)
    • [30].民族地区记者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记者观察 2018(08)

    标签:;  ;  ;  ;  ;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反贫困绩效研究 ——以四川民族贫困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