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WPR)已经将2012年确定为本区各成员国消除麻疹的期限,但是,近几年我国部分省市仍然发生着麻疹疫情的暴发流行。与往年相比,2005年上海市麻疹病例数明显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70%的麻疹患者是成人,大部分成人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但原因不明,也不清楚其致病机制。为探讨导致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的原因,本研究拟从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麻疹患者免疫功能两个侧面开展研究工作。本研究首先对来自上海三个不同医院的成人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调查结果显示,3.3%(2/61)及9.8%(6/61)病人分别有及无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而86.9%(53/61)的病例不知道既往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同时从三个不同医院收集成人麻疹疑似病例的咽拭子、尿液。用Vero/SLAM细胞系从咽拭子、尿液标本中分离病毒,采用免疫荧光(抗麻疹病毒H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临床分离物进行鉴定证实,用RT-PCR法扩增所分离病毒N基因C末端450核甘酸片断,并将获得的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定序列;Phylogenetic分析数据提示2006-2007年在上海流行并引起成人感染的21株麻疹病毒基因型别均属H1a型。为研究麻疹病毒感染成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收集了三个医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浆及PBMC,并保存于低温冰箱及液氮。同时收集正常成人血标本,分离PBMC后用2006年本室分离的麻疹病毒攻击健康成人PBMC,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用CBA的方法检测对照及患者血浆及体外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5、IL-10、TNFα、IFNγ及IFNα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对照和患者及体外病毒攻击的PBMC中相应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及患者PBMC中CD14+、CD4+、CD4+CD25+及表达TLR2/4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百分比。实验结果显示,麻疹感染早期,成人患者先天性免疫功能受到广泛抑制,包括外周血中表达TLR2/4的淋巴细胞缺失、Ⅰ型干扰素缺乏等;同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也出现异常,表现为患者细胞因子IL-2、IFNγ及IL-10在转录、翻译水平均显著上调,CD14+细胞、CD4+T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伴随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目与其血浆中IL-10的量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2006-2007年在上海造成成人麻疹感染的病毒基因型别;并证实病毒变异不是造成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还证实,在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早期,其外周血中表达TLR2/4的淋巴细胞缺失、Ⅰ型干扰素缺乏等先天性免疫功能受到广泛抑制,表现出Th1/Th2免疫反应共同存在的现象,患者CD14+细胞、CD4+T细胞数目显著减少,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却明显上调;另外,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儿童麻疹病例相比,本课题研究对象血浆IFNγ及IL-10的量上升的幅度相对很高,从而提示高水平分泌的IFNγ、IL-10及上调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是造成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的主要原因;而CD4+CD25+T细胞可能是成人麻疹患者体内高水平的IL-10主要细胞来源。上述研究为提出控制近年出现的麻疹疫情暴发流行的策略及措施提供了流行病学线索和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
  • 文献综述
  • 致谢
  • 附录1 在学期间学术交流及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2 麻疹病毒基质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定位的研究
  • 附录3 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
  • 附录4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1)
  • 附录5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2)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专家开始建设中国人“健康数据库”[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02)
    • [2].2015~2018年玉溪市5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病毒学报 2020(03)
    • [3].寨卡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展及流行风险预测[J]. 热带医学杂志 2017(08)
    • [4].分子流行病学在低收入、高负担国家的作用[J].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文版) 2009(04)
    • [5].两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20(05)
    • [6].口蹄疫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5)
    • [7].2013~2017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家禽 2018(15)
    • [8].上海某医院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03)
    • [9].广西HIV-1分子流行病学20年[J]. 应用预防医学 2017(02)
    • [10].深圳市HIV-1分子流行病学及不同亚型混合感染研究[J]. 传染病信息 2011(06)
    • [11].云南省2011-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06)
    • [12].3起GⅡ.17型诺如病毒突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23)
    • [13].郑州地区2010年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检测[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10)
    •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甘肃省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J]. 疾病监测 2011(08)
    • [15].我国西部贵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01)
    • [16].北京地区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08)
    • [17].HC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05)
    • [18].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4(01)
    • [19].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对HBV携带概念的再认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2)
    • [20].重症监护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04)
    • [21].2018年成都周边部队感染55型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溯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24)
    • [22].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05)
    • [23].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05)
    • [24].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19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15(03)
    • [25].浙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浙江预防医学 2009(10)
    • [26].高黏型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04)
    • [27].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致病力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09)
    • [28].重庆单中心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5(04)
    • [29].我国专家开始建设中国人“健康数据库”[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03)
    • [30].2018年武汉地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11)

    标签:;  ;  ;  ;  ;  

    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