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作目标视觉测量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非合作目标视觉测量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论文摘要

自主在轨服务凭借其成本低、风险小、隐蔽性高、军事利用价值强等特点,成为了目前乃至未来空间技术新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解决在轨服务中最终逼近阶段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问题,本文对非合作目标视觉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立体视觉的测量方法,并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实现了基于DSP的测量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非合作目标的特征提取与跟踪算法。该方法针对点特征的稳定性不高等缺点,利用线特征的高稳定性,采用Hough变换实现对非合作目标进行识别和特征提取。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对目标进行准确稳定地定位。2.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快速区域匹配算法。该方法首先以局部特征为中心建立匹配区域,然后采用快速区域匹配算法进行快速匹配,快速区域匹配算法采用极限约束和Box滤波技术。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匹配速度。3.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逆的三维重建和位姿求解与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广义逆进行空间点重建,然后利用广义逆对基于空间向量的位姿求解方法进行改进,最后采用优化方法对姿态矩阵进行优化。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4.设计实现了基于DSP的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基于前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双目CCD摄像机,光源和DSP处理系统。对运动卫星模型的测量实验表明相对位置测量精度小于±20mm,相对姿态测量精度小于±2°,测量速度能够达到8fp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在轨服务的概念
  • 1.2.2 在轨服务的发展历程
  • 1.2.3 在轨服务的关键技术
  • 1.2.4 立体视觉的研究概况
  • 1.2.5 立体视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6 立体视觉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摄像机标定
  • 2.1 针孔模型及其各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2.1.1 针孔模型
  • 2.1.2 各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2.2 线性摄像机标定
  • 2.3 非线性摄像机标定
  • 2.3.1 非线性摄像机的表述
  • 2.3.2 Zhang 平板标定方法
  • 2.4 立体视觉摄像机的标定
  • 2.5 双目摄像机标定实验及结果
  • 2.5.1 标定实验组成及坐标系定义
  • 2.5.2 标定过程及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与跟踪
  • 3.1 图像平滑
  • 3.1.1 图像平滑原理与分类
  • 3.1.2 线性平滑滤波器
  • 3.1.3 中值滤波
  • 3.2 边缘检测
  • 3.2.1 常见的微分算子
  • 3.2.2 Canny 边缘算子
  • 3.2.3 边缘细化
  • 3.3 点特征提取与跟踪
  • 3.3.1 角点检测
  • 3.3.2 点特征跟踪
  • 3.4 线特征提取与跟踪
  • 3.4.1 Hough 变换检测直线的基本原理
  • 3.4.2 基于Hough 变换的线特征提取
  • 3.4.3 基于Hough 变换的线特征跟踪
  • 3.5 仿真实验及结果
  • 3.5.1 图像平滑实验
  • 3.5.2 边缘检测实验
  • 3.5.3 角点检测实验
  • 3.5.4 基于Hough 变换的线特征提取与跟踪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立体匹配
  • 4.1 立体匹配概述
  • 4.1.1 选择匹配基元
  • 4.1.2 匹配准则
  • 4.1.3 算法结构
  • 4.2 基于局部特征的快速区域匹配算法
  • 4.2.1 极线约束
  • 4.2.2 灰度相关测度函数
  • 4.2.3 局部匹配算法的加速技术
  • 4.3 仿真实验及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维重建与位姿解算
  • 5.1 由二维图像获取三维坐标的原理
  • 5.2 基于广义逆的空间点重建
  • 5.3 位姿解算
  • 5.3.1 坐标系变换
  • 5.3.2 基于空间向量的位姿求解方法及姿态矩阵优化方法
  • 5.3.3 欧拉姿态角的数学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DSP 的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系统
  • 6.1 测量系统组成及测量流程
  • 6.1.1 测量系统组成
  • 6.1.2 测量流程
  • 6.2 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实验
  • 6.2.1 实验系统
  • 6.2.2 特征点选取及坐标系定义
  • 6.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星编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仅测角跟踪方法[J]. 导航与控制 2020(02)
    • [2].近距离跟踪指向空间非合作目标有限时间控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4)
    • [3].基于触力感知的空间非合作目标惯量参数辨识方法研究[J]. 上海航天 2017(02)
    • [4].基于萤火虫群优化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粒子滤波算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7(02)
    • [5].空间非合作目标近程自主跟踪的全局鲁棒最优滑模控制研究[J]. 上海航天 2017(03)
    • [6].基于双目光学图像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自主相对导航方法[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9(02)
    • [7].非合作目标卫星三臂型对接机构及其力学分析[J]. 上海航天 2015(01)
    • [8].在轨服务中非合作目标空间圆检测方法研究[J]. 载人航天 2014(03)
    • [9].状态信息和轨道信息下的非合作目标精密跟踪技术[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6(02)
    • [10].对翻滚非合作目标终端逼近的姿轨耦合退步控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 [11].碰撞触发式非合作目标对接捕获机构设计[J]. 上海航天 2013(02)
    • [12].非合作航天器自主相对导航研究综述[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10)
    • [13].采用单目视觉的非合作目标星状态估计[J]. 宇航学报 2019(10)
    • [14].一种非合作目标的多传感器量化融合跟踪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4(10)
    • [15].空间非合作目标物柔性捕获技术进展[J]. 宇航学报 2020(02)
    • [16].具有同心圆特征的非合作目标超近距离姿态测量[J]. 光电工程 2018(08)
    • [17].一种适合海上非合作目标定位的数码相机标定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13(10)
    • [18].无人机跟踪地面非合作目标的分段引导与控制方法[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2(09)
    • [19].卫星编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测距相对导航精度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05)
    • [20].基于双目视觉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尺度测量技术研究[J].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03)
    • [21].天基非合作目标探测中的捕获概率模型[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0(04)
    • [22].非合作目标捕获过程中姿态反演滑模控制[J]. 控制工程 2019(02)
    • [23].空间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与展望[J]. 飞控与探测 2018(01)
    • [24].非合作目标超近距离光学相对导航方法及半物理仿真系统研究[J]. 上海航天 2017(06)
    • [25].一种非合作目标模型快速测量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01)
    • [26].基于影像信息的火星表面非合作目标定位分析[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04)
    • [27].长春站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资料的定轨[J]. 天文学报 2015(05)
    • [28].基于双星编队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联合定轨方法[J]. 宇航学报 2010(09)
    • [29].空间飞行器抓捕非合作目标后的复合控制[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06)
    • [30].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预报的实时修正方法研究[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9(01)

    标签:;  ;  ;  ;  ;  

    非合作目标视觉测量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