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 ——以鲁西北朱村为例

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 ——以鲁西北朱村为例

论文摘要

农民的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从其职业角度来定义的。而目前,农民的概念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演变为“一切农业户口者”,身份与职业混淆使用是当今农民研究话语中的主流。经典理论中无论是道义经济、理性小农,抑或以“内卷化”为代表的综合理论都为学术语境下理解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理论参照,其中对农民行为逻辑的研究更加复杂。农民研究的复杂性使我们很难对农民的行为作明确界定,更应该将农民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将个体行为与复杂环境相结合来深入理解农民行为。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鲁西北朱村农民的就业历程为研究对象,将农民的就业行为放置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试图展现在国家与社会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力量之下农民就业的真实面貌,分析农民就业的行为逻辑。并作出以下努力:用生活理性这一概念来概括农民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发展理性,农民的生活理性,是农民在满足基本生存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生活、发家致富、养老育子的本能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力量地双重影响,导致他们所承受地压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动机导向不同的就业行为,但在本质上都是为生活所迫,遵循生活逻辑。通过农民在其实践过程中的行为逻辑来理解农民行为,这是从动态的纵向分析角度来理解农村社会实践逻辑的一次尝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在回顾农民行为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理清学术界关于农民行为研究的各种观点,对既有成果进行评述并介绍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样本村的概况。第二章至第四章对农民就业历程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进行论述。第二章为集体经济制度下朱村农民的就业概况,通过还原在国家力量强力作用下农民的就业状况,考察农民就业的行为逻辑。第三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的就业行为,一直延续到2000年。本章以国家权力的逐渐放开和社会力量的增强为大背景,考察农民在这一背景下的就业活动,并深入挖掘农民的就业动机与行为逻辑。第四章考察2001年以后的农民就业状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地流转等政策的施行及社会不断进步。通过考察农民在这一时期的就业转向,找寻农民就业之行为逻辑。第五章是对以上三个历史时期农民就业行为的总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的就业表现为不同的行为逻辑,但生活逻辑是其就业行为的主线。第六章为结论。本研究认为农民的就业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生活的不安全感,原因在于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国家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时,须正视农民的职业性身份,对农民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因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消除农民的不安全感,给农民以保障性支撑。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既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村落概况
  • 第二章 生存逻辑:集体经济制度下的就业抉择(1961-1982)
  • 第一节 集体制农业生产方式时期朱村农民就业背景
  • 第二节 集体经济时期朱村农民的就业策略
  • 第三节 生存逻辑:生存动机下的就业选择
  • 第三章 经济逻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就业再造(1983-2000)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朱村农民就业背景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的就业出路
  • 第三节 经济逻辑:货币动机下的就业选择
  • 第四章 发展逻辑:土地自由流转实施后的就业转向(2001至今)
  • 第一节 土地流转实施后的朱村农民就业背景
  • 第二节 求稳与发展前提下的就业转向
  • 第三节 发展逻辑:追求自我实现的就业选择
  • 第五章 生活逻辑:生存逻辑、经济逻辑、发展逻辑的交集
  •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力量综合作用下的行为选择
  • 第二节 生活理性:农民就业的行为动机
  • 第三节 生活理性引导下的生活逻辑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 ——以鲁西北朱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