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

论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刑事司法改革的发展方向凸显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犯罪被害人学研究的兴起不仅动摇了传统刑事法学的基石——犯罪概念(即犯罪不单是对国家公权的侵害,也是对私权的侵害),而且对刑事法的其他理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刑法视野下,与之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应从传统的“二元结构模式”(犯罪人和国家)转变为新型的“三元结构模式”(犯罪人、国家和被害人),从而为解决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确定更为科学的权利义务依据,使整个刑事司法活动更具有方向性、明确性和合理性。在刑事责任方面,最为典型的是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互动关系问题。然而,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很少有学者对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折减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尤其在整合刑法学、犯罪学和被害人学学科方面;在司法实务方面,我国刑法忽视被害人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主体地位,仅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情节加以考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西方国家法定责任相比,具有滞后性和不合理性。所以有必要对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可以重塑被害人在刑法视野中的人格主体地位,而且可以使量刑更加客观、公正和均衡。同时,对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中具有一定责任的研究,目的并不是惩罚被害人,而是更有利于从潜在被害人角度提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文从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模式”出发,在整合刑法学和犯罪学、被害人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以确立被害人在刑法视野中的人格主体地位。论文运用比较研究、历史考察、概念辨析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引言提出了问题。第一章论述了本文涉及的被害人、被害人过错和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定位问题。鉴于本文在整个刑事法治视野下探讨被害人,所以在本文中所用的“被害人”统指犯罪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而且主要是指个体受害者,而不包括无被害人和作为抽象被害人的国家和社会。同时指出犯罪学中的被害人过错过于宽泛,本文限于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在刑事责任方面,本文首先对大陆法系关于“责任”的学说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责任本质上认为道义责任论是合理的,在责任要素上认为规范责任论是合理的。同时对我国关于刑事责任的不同学说进行了分析,指出责难说的合理性,为后文论述打下基础。第二章介绍了被害人过错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理论基础,指出互动论是研究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关系的前提,同时对西方国家被害人过错责任论和谴责论进行了评析,指出被害人过错责任论的不足,而犯罪人应受谴责性降低理论才是符合我国情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第三章论述了被害人过错与刑事责任折减的依据,指出哲学依据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法学依据为刑法的谦抑性主义和期待可能性原理;现实依据为国外立法实例和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被害人过错折减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体现。第四章从被害人轻微过错、被害人明显过错、被害人重大过错和被害人完全过错四个方面论述了与犯罪人刑事责任关系。第五章从过失犯罪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提出运用大陆法系合理信赖原则和危险分配的理论来解决过失犯罪中被害人分担责任问题,可以避免现行刑法以犯罪人为中心解决此问题的理论不足。最后一章探讨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可行性和意义,以及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注意事项,以完成对本文的论述。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概念界定
  • 一、犯罪被害人
  • 二、被害人过错
  • (一) 犯罪学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
  • (二) 刑法学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
  • 三、刑事责任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责任"的学说
  • (二) 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的定义
  • 第二章 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折减关系的理论基础
  • 一、互动论下的被害人过错
  • 二、被害人过错责任分担与影响犯罪人应受谴责性降低
  • (一) 被害人过错责任分担理论评析
  • (二) 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应受谴责性降低理论评析
  • 第三章 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依据
  • 一、哲学依据
  • 二、法学依据
  • (一) 刑法谦抑主义
  • (二) 期待可能性原理
  • 三、现实依据
  • (一) 国外立法实例
  • (二) 我国刑法的立法依据
  • 第四章 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
  • 一、被害人轻微过错
  • (一) 促进盗窃
  • (二) 被害人非法使用麻醉剂或毒品及酗酒的行为
  • (三) 被害人促进因素与犯罪人刑事责任折减
  • 二、被害人明显过错
  • (一) 被害人推动与被害人挑衅的区别
  • (二) 被害人挑衅因素
  • 三、被害人重大过错
  • (一) 被害人加害因素
  • (二) 被害人承诺因素
  • (三) 被害人故意自危因素
  • 四、被害人完全过错
  • (一) 正当防卫中的被害人
  • (二) 虚假的被害人
  • 第五章 过失竞合犯罪中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折减
  • 一、理论基础
  • (一) 旧过失说与新过失说
  • (二) 合理信赖原则与危险分配理论
  • 二、过失竞合犯罪中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折减
  • 第六章 被害人过错的法定化期待
  • 一、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意义
  • 二、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可行性
  • (一) 国外成熟的立法模式
  • (二) 我国学者的立法建议
  • 三、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注意事项
  • (一) 避免过宽评价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范围
  • (二) 防止司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和被害人二次被害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