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工业的营销传播研究 ——“权势传播”与“民主传播”

时装工业的营销传播研究 ——“权势传播”与“民主传播”

论文摘要

时尚/时装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她的营销传播正呈现出与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方面,在消费者声音日益强大的今天,时尚,主要是高级时尚(HighFashion)还一直沿袭着自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自上而下、由高而低的传播模式。另一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街头时尚(Street Fashion)中又呈现出几乎相反的情况——消费者往往就是时尚的创造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不仅模糊,甚至经常重合。研究者如果只看到这其中的任何一面,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笔者提出了一个“人类服饰需要的金字塔”,指出“生理性的服饰需要”、“社会性的服饰需要”和“自我表达的服饰需要”是时装工业的心理基础,它决定了时尚的更替、时尚的消费群、时尚的消费模式以及传播模式。由于高级时尚(High Fashion)与街头时尚(Street Fashion)侧重的是人类对于服饰不同需要,所以两者是现今时尚工业并行不悖的两个平行体系。前者继承了自古以来的时尚的“权势传播”模式,后者却体现出民主社会多样化、包容性的“民主传播”模式。由于人类的服饰需要相对稳定,所以这两种时尚体系和两种传播模式将会长期共存,互相影响。对于每个时尚/时装品牌来说,首先应当找准自己在时尚体系中的定位,然后根据两个不同体系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范畴的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时装工业营销传播框架及其特征分析
  • 1.1 人类对服饰的需要:时尚的起源
  • 1.1.1 人类服饰需要的层次
  • 1.1.2 侧重不同服饰需要的时尚体系:High Fashion和Street Fashion
  • 1.2 时装工业的驱动力:时尚的更替
  • 1.2.1 时尚更替的微观原因——权势阶层维持其自身独特性的需要
  • 1.2.2 时尚更替的中观原因——"审美需要"与"审美疲劳"
  • 1.2.3 时尚更替的宏观原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 1.3 时装工业的营销传播特征:时尚的消费和传播
  • 1.3.1 时尚的消费:符号化的消费
  • 1.3.2 时尚的消费:品位的消费
  • 1.3.3 时尚对消费群体的作用:聚合和区隔
  • 1.3.4 时尚的传播和扩散模式
  • 第二章 权势传播:High Fashion(高级时尚)的营销传播模式
  • 2.1 高级时尚的生产与传播
  • 2.1.1 高级时尚的一次生产和二次生产
  • 2.1.2 高级时尚的单向传播模式:权势传播
  • 2.2 主流时尚的权势们
  • 2.2.1 上层阶级
  • 2.2.2 时尚设计师
  • 2.2.3 时装杂志编辑
  • 2.2.4 时尚偶像(Fashion Icon)
  • 2.3 "权势传播"的主要渠道
  • 2.3.1 时尚媒体
  • 2.3.2 时装周
  • 2.4 "权势传播"的整合营销传播工具
  • 2.4.1 高级时尚品牌的广告表现
  • (1) 广告媒体的选择
  • (2) 置入式广告:高级时尚品牌和电视电影的合谋
  • 2.4.2 高级时尚品牌的公关表现
  • (1) 高级时尚品牌与艺术
  • (2) 高级时尚品牌与明星赞助
  • (3) 高级时尚品牌的其他跨界合作
  • 2.4.3 高级时尚品牌的购物空间
  • (1) 挑剔的选址
  • (2) 精心的建筑和空间设计
  • 第三章 民主传播:Street Fashion(街头时尚)的营销传播模式
  • 3.1 主流时尚权力体系的弱化和时尚的民主化
  • 3.1.1 案例:朋克(PUNK)和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
  • 3.2 街头时尚的消费群体——亚文化群体
  • 3.2.1 街头时尚的消费者(以日本为例)
  • 3.3 街头时尚品牌
  • 3.3.1 STUSSY和BAPE品牌
  • 3.3.2 街头时尚品牌的特点
  • 3.4 街头时尚的产生和传播
  • 3.4.1 街头时尚传播的意见领袖
  • 3.4.2 网上族群社区
  • 3.4.3 街头时尚杂志
  • 第四章 结语和展望
  • 4.1 High Fashion和Street Fashion各自的营销传播策略
  • 4.1.1 高级时尚品牌的营销传播策略
  • 4.1.2 街头时尚品牌的营销传播策略
  • 4.2 "权势传播"和"民主传播"会长期共存、互相影响
  • 4.2.1 时尚的"权势传播"和"民主传播"会长期共存
  • 4.2.2 两大时尚体系的互动带来了新的传播和发展空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时装摄影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2].简析时代变化对中西时装的影响[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2)
    • [3].傅丽时装插画作品[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0(01)
    • [4].对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竞赛内容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培训 2020(03)
    • [5].“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4)
    • [6].三维可操作汉元素时装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07)
    • [7].针对可持续背景下时装产业社会责任感的分析[J]. 西部皮革 2020(12)
    • [8].服装摄影技巧研究——评《时装摄影》[J]. 上海纺织科技 2020(07)
    • [9].时尚审美引导下的时装消费及其文化更迭[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7)
    • [10].瓷绘百美——民国“时装人物瓷绘”概念界定及粉本来源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3)
    • [11].罗兰·巴特的时装符号思想研究[J]. 美育学刊 2019(06)
    • [12].沈阳金地社区:迎“六一”爱老敬老少儿环保时装秀[J]. 民心 2019(06)
    • [13].现代中国的时装变迁[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6)
    • [14].我在新中国第一支时装队当模特[J]. 档案春秋 2018(01)
    • [15].中国第一个获得世博会大奖的时装商标——“鸿翔”牌(上)[J]. 中华商标 2018(03)
    • [16].小学生环保特色时装展风采[J]. 新产经 2018(09)
    • [17].浅析时装摄影中的中国元素表现[J]. 美与时代(上) 2018(09)
    • [18].基于立体折叠技术的时装艺术[J]. 美术观察 2018(11)
    • [19].论时装与艺术形象性的感知[J]. 河南教育(高教) 2017(02)
    • [20].论时装与艺术的跨界融合[J]. 韶关学院学报 2016(11)
    • [21].秘鲁时装展: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J]. 中国纺织 2017(04)
    • [22].皮尔·卡丹:绝望中绘制的时装曲线[J]. 智慧中国 2016(01)
    • [23].秘鲁亚洲时装展亮相北服[J]. 纺织服装周刊 2017(10)
    • [24].十年旭化成·中国大奖 助力中国时装产业提升[J]. 纺织服装周刊 2017(15)
    • [25].时装摄影之叙事语言探析[J]. 美术大观 2015(12)
    • [26].影视剧中的时装文化研究[J]. 服饰导刊 2016(03)
    • [27].时装[J]. 中国报业 2015(07)
    • [28].霓裳幻象——时装秀叙事性的语义构建[J]. 新闻世界 2015(04)
    • [29].浅谈时装配饰与高级定制[J]. 包装世界 2015(03)
    • [30].鸿翔女子时装公司制作的“鸿翔”牌时装[J]. 上海商业 2015(05)

    标签:;  ;  ;  ;  ;  ;  ;  ;  

    时装工业的营销传播研究 ——“权势传播”与“民主传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