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

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

论文摘要

公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的转型给当今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现实的问题:中国是否必然存在公民社会?如何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当前中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民间团体、公益性组织,这些组织机构普遍带有公民自治色彩,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社会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个新生的社会系统可以称为公民社会。成熟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的作用。而建构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高低有别、“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及其权力运作体制,建立“三维制衡”的新型社会结构,合理界定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生态。本文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方法、理论思辨和实证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及其带来的变化,着重论述新出现的公民社会的特征与作用,考察其历史渊源和理想模型,详细阐述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之间的关系,科学论证公民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提出建构现代性的社会结构。第1章“社会: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本章首先实证考察了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变革,这场变革带来了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分化,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认为社会结构变革的目标是“强国家、强社会”,在此基础上,辨析了社会概念以及公域与私域。第2章“公民社会(上):从西方话语到中国语境”。本章研究西方公民社会内涵及其理论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的演变,揭示了西方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一个从一体到两分再到三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文所研究的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论证了公民社会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同样具有适用性,是对社会转型所催生的新的社会结构要素的准确理论把握。第3章“公民社会(下):从理想到型塑”。本章从总结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特征和问题入手,详细论证了中国发展公民社会的必要性,梳理了国内学者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各种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模型,包括主体要求、文化特征、制度环境和价值范式等,认为公民社会的建设必须结合公民的不同角色定位来进行。第4章“市场:从创制到基本确制”。本章主要讨论市场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焦点在于给予“三分法”以理论和现实的支撑。市场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市场的发展要求确立自身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博弈导致公民社会的出场。重点在于突出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明确建立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但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注意市场的负面影响。第5章“国家:从全能到有限”。本章首先论述了国家与政府的起源与含义,梳理了国家的作用和限度,提出要谨防国家权力的扩张,同时,对政府的治道模式和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民社会的限度,提出建立良性互动的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第6章“社会结构:从传统到现代”。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社会结构及其“官本位”的权力运作体制,这是一种新的关于中国政治哲学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因而探寻其基本理论、形成过程、核心理念,区别了与唯物史观、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提出建构“三维制衡”的社会结构,发展公民社会。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逻辑结构
  • 六、重点、难点问题及几点创新
  • 第一章 社会: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
  • 一、社会结构转型
  • (一) 社会结构与社会转型
  • (二)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 (三) 社会分化与利益集团
  • 二、社会领域的变化
  • (一) 宗法社会造就弱国家、弱社会
  • (二) “国家全能主义”造就强国家、弱社会
  • (三) 改革与强国家、强社会
  • (四) 国家、市场与社会自治领域
  • 三、社会领域中的公域与私域
  • (一) 广义社会、中义社会、狭义社会
  • (二) 公域与私域
  • 第二章 公民社会(上):从西方话语到中国语境
  • 一、三次分离与历史演变
  • (一) 城邦、文明与政治社会
  • (二) 商品经济与公民社会
  • (三) 经济社会、公民社会与政治社会
  • 二、概念的界定
  • (一) 四种译法
  • (二) 两分法与三分法
  • (三) 内在观念与普遍特征
  • (四) 描述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
  • 三、中国语境与现状考察
  • (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历史探索
  • (二) 改革与公民社会的初现
  • (三) 现状考察
  • 第三章 公民社会(下):从理想到型塑
  • 一、中国公民社会的个性特征
  • (一) 先天的“自发性”与后天的“选择性”
  • (二) 先天的“草根性”与现实的“官方性”
  • (三) 先天的“自主性”与“依赖性”
  • (四) 现实的“合作性”与潜在的“真空性”
  •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理性选择
  • (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困境突破
  • (二) 治理与公民社会
  • (三)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三、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路径比较与价值范式
  • (一) 发展障碍
  • (二) 路径比较
  • (三) 价值范式
  • 四、建构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 (一) 实体维度的结构模型与解释维度的理论支撑
  • (二) 制度环境
  • (三) 公民素质环境
  • 第四章 市场:从创制到基本确制
  • 一、市场的自主逻辑
  • (一) 市场经济的人性基础
  • (二)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 (三)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 (四) 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尺度与我国市场现状
  • 二、国家与市场
  • (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二) 谨防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 (三) 政府与市场博奕下的公民社会
  • 三、市场与公民社会
  • (一)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出场
  • (二) 市场领域与公民社会的互动
  • (三) 资本的扩张性及其对公民社会的侵蚀与挤压
  • 第五章 国家:从全能到有限
  • 一、国家与政府的基本理论
  • (一) 国家与政府含义
  • (二) 国家的起源
  •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理论
  • 二、政治国家的作用与限度
  • (一) 政治国家的作用
  • (二) 政治国家的限度
  • (三) 政治国家的扩张性与公共权力异化
  • 三、政府的治道模式与选择
  • (一) 全能政府与有限政府
  • (二) 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
  • (三) 政府治道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构
  • 四、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
  • (一) 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几种关系
  • (二) 公民社会的限度
  • (三)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内在紧张及其消解
  • 第六章 社会结构:从传统到现代
  • 一、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的基本理论
  • (一) 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的形成与核心理念
  • (二) 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的特征
  • (三)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结构的论述
  • 二、传统社会层级结构与公民社会
  • (一) 传统社会层级结构与中国问题
  • (二) 传统社会层级结构与公平正义
  • (三) 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
  • 三、建构“三维制衡”的社会结构,发展公民社会
  • (一) 重塑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分析
  • (二) 建构“三维制衡”的理念与实践
  • (三) “三维制衡”视域下的中国公民社会
  • 结束语 一种从三维结构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01)
    • [2].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善治的关系[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4)
    • [3].信息时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J]. 电子测试 2013(12)
    • [4].中国公民社会缺失原因初探[J]. 学理论 2013(23)
    • [5].试论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实然条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6].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价值[J]. 长江论坛 2011(01)
    • [7].中国公民社会政策参与的主要特征[J]. 前沿 2011(04)
    • [8].2006年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新进展[J]. 思想战线 2011(06)
    • [9].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论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0].浅析中国公民社会影响中国软权力的方式[J]. 网络财富 2009(02)
    • [11].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J]. 理论月刊 2009(04)
    • [12].在参与中成长:一种新的公民社会理论框架——《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述评[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6)
    • [13].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8(06)
    • [14].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J]. 理论月刊 2008(09)
    • [15].试论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J]. 新疆社科论坛 2008(04)
    • [16].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J].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2011(01)
    • [17].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J]. 知识经济 2014(17)
    • [18].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执行的动因和方式[J]. 行政论坛 2012(02)
    • [19].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J]. 学理论 2012(27)
    • [20].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论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6)
    • [21].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变量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2].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价值工程 2011(17)
    • [23].大力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实现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大转移[J]. 社会科学 2009(07)
    • [24].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 社团管理研究 2008(05)
    • [2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 2008(04)
    • [26].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社会建设[J]. 前沿 2008(09)
    • [27].新世纪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5)
    • [28].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背景、中心景观及未来蓝图[J].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0)
    • [29].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其建构[J]. 党政干部论坛 2010(11)
    • [30].中国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和方式[J]. 理论导刊 2011(03)

    标签:;  ;  ;  ;  ;  ;  

    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