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叶木兰茎叶解剖学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凹叶木兰茎叶解剖学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et Wils.)隶属于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为我国特有种,是重要的园林观赏、香料、药用植物和用材树种。近年来,其种质资源急剧减少,分布区日益缩小:目前凹叶木兰呈岛屿状间断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1987年该种被列为四川三级保护植物。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对凹叶木兰进行了生境植物区系、茎叶形态解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凹叶木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凹叶木兰生境地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种类非常丰富,种子植物起源古老,种子植物区系具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过渡性明显。2.现有凹叶木兰在其分布区内呈集群分布,自然居群数量不多,植株老龄化现象严重,林下几乎无幼苗,居群在年龄结构上属于衰退型。居群规模变小是物种趋向濒危的特征之一。3.凹叶木兰适宜生长在温凉、湿润、多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凹叶木兰一般不具备较大的种间竞争优势,在群落中属于从属地位。4.凹叶木兰角牟剖结构较为原始;与其近缘广布种白玉兰相比,叶表面角质化程度低,没有表皮毛,叶片略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为1。其它未发现异常。这说明凹叶木兰的形态结构可能不是导致它濒危的原因。5.用RAPD技术,对凹叶木兰自然分布区四川、云南等地的8个自然居群和昆明1个人工栽培品种的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96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7个,共扩增出46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32条,占总数的73.9%。应用UPGMA法对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系图。分析结果表明:(1)凹叶木兰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2)凹叶木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这些个体的居群间的地理分布有关,即同一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不同产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两居群间隔距离越大,遗传差异越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生物多样性概述
  • 1.1.1 基本概念
  • 1.1.2 生物多样性价值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1 遗传多样性研究简史
  • 1.2.2 遗传多样性研究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 1.3 凹叶木兰概况
  • 1.3.1 凹叶木兰生物学特性
  • 1.3.2 凹叶木兰天然分布概况
  • 1.3.3 凹叶木兰形态解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4 凹叶木兰形态解剖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展望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样地基本情况
  • 3.2 技术路线与样地的调查方法
  • 3.2.1 技术路线
  • 3.2.2 样地调查方法
  • 3.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3.3.1 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 3.3.2 遗传多样性测定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凹叶木兰生境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4.1.1 凹叶木兰生境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 4.1.2 小结
  • 4.2 茎叶解剖学研究
  • 4.2.1 凹叶木兰茎的解剖学研究
  • 4.2.2 凹叶木兰叶的解剖学研究
  • 4.2.3 小结
  • 4.3 凹叶木兰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1 引物筛选
  • 4.3.2 RAPD扩增的结果
  • 4.3.3 凹叶木兰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4.3.4 小结
  • 5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凹叶木兰茎叶解剖学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