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最适融资结构的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最适融资结构的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各地区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如果不适时解决这一问题,将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以往的研究表明,金融对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就为通过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不同于以往单纯从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角度所提出的“银行主导”或“市场主导”的金融改革思路,2006年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将经济金融关系调整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全国和30个省市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金融要素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在发达地区,金融对经济的主动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在对典型发达地区的检验中,本文以融资结构作为描述金融结构变化的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当年新增间接融资所占比例与该地区GDP增速的比值的变化,对当地人均GDP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得到对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速的最适弹性系数。综合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与该最适融资结构间的差距,本文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地区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推进发达地区间接融资市场的多元化改革,从而确保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概括来江,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对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包括区域金融发展理论)及实证检验进行梳理;二、探讨(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三、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模型的推理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中国各地区的区域金融经济等领域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四、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意图
  • 1.2 区域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1.3 研究任务与研究思路
  • 第2章 经济金融发展的理论综述
  • 2.1 传统金融“中性”论
  • 2.2 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 2.2.1 经济增长与货币理论的发展
  • 2.2.2 实证检验与争论焦点演变
  • 2.3 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实践
  • 2.4 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
  • 2.5 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及以往实证研究回顾
  • 3.1 经济内生增长机制
  • 3.2 金融——经济增长模型
  • 3.3 以往实证检验综述
  • 3.3.1 实证检验方法及结果的综合比较
  • 3.3.2 本文研究中改进创新之处
  • 第4章 中国实证数据检验
  • 4.1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比较
  • 4.1.1 指标选择说明
  • 4.1.2 初步数据检验(全国)
  • 4.2 金融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增长作用
  • 4.2.1 指标选择说明
  • 4.2.2 各地区数据检验
  • 4.2.3 地区经济金融关系归类
  • 4.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融资结构特征
  • 4.3.1 金融结构指标说明
  • 4.3.2 经济增长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
  • 4.3.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适合的融资结构特征值
  • 第5章 小结与政策建议
  • 5.1 汇总小结
  • 5.1.1 理论发展脉络
  • 5.1.2 中国分地区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 5.1.3 实证检验,创新提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适融资结构的量化指标
  • 5.2 政策建议
  • 5.2.1 如何应用最适合融资结构指标
  • 5.2.2 未来金融改革方向
  • 5.3 不足与希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区域经济发展与最适融资结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