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侵权判定标准研究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侵权判定标准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美感和创造性的外观设计产品,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更高水平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带来了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然而,与之相随的是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的数量也在增加,这同我国相关专利立法的不完善、实践中授权审查和侵权判定适用标准的不合理等问题密切相关。我国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已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立足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试图解决我国专利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国内外各界人士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但是,由于专利法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实行标准还需在实践中予以解决。伴随着专利法的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最高人民法院也于2009年12月21日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在具体判定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令人遗憾的是,相关修改只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以及程序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整,在侵权判定的具体标准方面同过去的司法实践中的做法并没有本质区别。外观设计专利不同于商标、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侵权判定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在新专利法实施后,学界和实务界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争议,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参考了国外的立法与实践经验,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理论以及侵权判定的相关问题,最终对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正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理论基础,并对一些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部分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外观设计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专利法利益平衡理论以及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的具体规定和理论分歧。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或者地区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在司法判例中确立的三个侵权判定标准。第三部分首先分别从判定视角、判断方式、产品类别、外观设计相似性的判定标准几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混淆标准、创新标准和包含创新内容标准,这其中包括了立法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践做法分析;其次对三个标准各自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探讨了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相关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指出应当提高外观设计的保护水平,美国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标准与我国的混淆标准没有本质区别,应当单独规定外观设计专利的非显而易见性,不应随授权标准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侵权判定标准,要充分发挥简要说明在侵权判定中的作用。第五部分指出选择包含创新内容标准作为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及其理由,并进一步提出了侵权判断标准的完善方案。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
  • (二)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
  • 1、外观设计的定义
  • 2、外观设计与发明、实用新型号利权
  • 3、外观设计与商标权
  • 4、外观设计与著作权
  • (三)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
  • 1、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
  • 2、简要说明的作用
  • 3、区分独创性部分与非独创性部分
  • (四) 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
  • (五) 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
  • 1、专利法的相关规定
  • 2、是否提高了审查标准
  • 3、外观设计的美感
  • 二、境外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法律及实践
  • (一) 美国
  • (二) 英国
  • (三) 德国
  • (四) 日本
  • (五) 台湾地区
  • 三、我国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 (一) 混淆标准
  • 1、判定视角
  • 2、判断方式
  • 3、产品类别
  • 4、外观设计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判定标准
  • (二) 创新标准
  • (三) 包含创新内容标准
  • (四) 三个标准的利弊分析
  • 四、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相关的几个问题
  • (一)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强度分析
  • (二) 我国与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比较分析
  • (三)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的完善及其与侵权判定标准的关系
  • (四) 简要说明和设汁要点在侵权判定中的运用
  • (五) 部分外观设计的保护
  • 五、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标准的选择与完善
  • (一) 选择包含创新内容标准
  • (二) 我国外观设计号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完善
  • 1、明确简要说明在侵权诉讼中的适用
  • 2、将普通消费者的内涵具体化
  • 3、侵权判定中小应有产品类别的限制
  • 4、外观设计相似性判断的标准
  • 5、增加对部分外观设计的保护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融合背景下专利法实践教学的导向变革与模式选择[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0(03)
    • [2].现有技术存在缺陷对专利法第二十二条使用的影响[J]. 河南科技 2020(12)
    • [3].新修改专利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J]. 中国人大 2020(20)
    • [4].浅析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问题——基于《专利法修改草案》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7(02)
    • [5].从前后审标准一致看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审查[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04)
    • [6].德国专利法的扛鼎之作——《专利法(第6版)——德国专利和实用新型法、欧洲和国际专利法》评析[J]. 中国出版 2017(06)
    • [7].新专利法中同样的发明创造探析[J]. 法制博览 2016(08)
    • [8].浅谈专利法第5条、第33条在审查中的应用[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5(04)
    • [9].专利法修改施行带来五大变化[J].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9(12)
    • [10].新专利法的司法实施:若干问题及其比较[J]. 中德法学论坛 2014(00)
    • [11].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对专利受理与授权影响的实证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 2018(12)
    • [12].一九八四专利法破冰[J]. 党史纵览 2019(01)
    • [13].论3D打印技术背景下的专利法创新激励[J]. 经济体制改革 2019(03)
    • [14].专利法意义上的现有技术认定标准探讨[J]. 电子知识产权 2017(09)
    • [15].基于司法体系分析专利法中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 法制博览 2017(32)
    • [16].关于专利法“修改超范围”的判断原则的思考[J]. 百科知识 2020(18)
    • [17].中国专利法的发展道路:现代化、国际化与战略化——在中国专利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 知识产权 2014(03)
    • [18].一片爆竹声 迎来专利法——在中国专利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 知识产权 2014(03)
    • [19].中国专利法修改的理论思考与辨正[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0].基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审查不一致的分析[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05)
    • [21].论专利法生态化的必要性[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04)
    • [22].试论专利法的生态化[J]. 知识产权 2011(09)
    • [23].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关于施行修改后专利法有关事项的通知》[J]. 粉末冶金工业 2010(01)
    • [24].从专利法看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的法律移植[J]. 法制与社会 2010(22)
    • [25].德国专利法及其判例:“试验性使用”豁免原则的演进[J]. 德国研究 2009(01)
    • [26].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解析[J]. 中外企业家 2009(14)
    • [27].基因技术对专利法的挑战及如何应对[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9)
    • [28].与时俱进的专利法修法之路[J]. 中国人大 2008(20)
    • [29].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及其知识供给[J]. 国际商务研究 2008(04)
    • [30].英国工业革命中专利法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法学 2019(06)

    标签:;  ;  ;  ;  ;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侵权判定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