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论文题目: 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微生物学

作者: 梁昌镛

导师: 陈新文

关键词: 杆状病毒,苜蓿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膜融合蛋白,基因治疗载体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杆状病毒作为异源病毒进入哺乳动物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现象。虽然有一些研究组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许多卓越的工作,但是对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另外,杆状病毒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不同杆状病毒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具有不同膜蛋白的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杆状病毒侵入哺乳动物细胞的特性以及引起的细胞反应的研究,揭示杆状病毒侵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效率,哺乳动物细胞对杆状病毒入侵的反应,以及杆状病毒膜蛋白在病毒侵入中的功能,为进一步将杆状病毒开发成基因治疗载体打下基础。第一章以综述的形式描述了杆状病毒的病毒学特点,病毒侵入昆虫细胞的机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介绍了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最后,介绍了目前杆状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杆状病毒AcMNPV 已经显示能高效地进入许多类型的哺乳动物细胞系,而且还表现出对肝细胞系的偏好。第二章阐明了AcMNPV 也表现出对转导哺乳动物肾细胞的偏好。AcMNPV 介导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多种传代的哺乳动物(小鼠、仓鼠、猴、猪和人)肾细胞系和原代的小鼠肾细胞中高效表达。但是报告基因必须由哺乳动物启动子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杆状病毒的感染剂量成正相关,而且,丁酸钠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由于丁酸盐是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以促进沉默基因的表达,说明杆状病毒的实际转导率比正常情况下表达报告基因的细胞比率更高。另外,杆状病毒介导的报告基因能在肾细胞中表达一段较长的时期,而且杆状病毒的转导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这表明AcMNPV 具有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优良特性。另外,还发现杆状病毒AcMNPV 能刺激哺乳动物细胞SMMC-7721 细胞产生抗病毒的活性,而使SMMC-7721 细胞获得抵抗水疱口膜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感染的能力。杆状病毒AcMNPV 诱导SMMC-7721 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的主要成分为干扰素α/β。然而,重组杆状病毒AcMNPV 并不能介导哺乳动物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在SMMC-7721 细胞中表达。该病毒在WISH 细胞中则既能诱导抗病毒状态又能介导转基因的表达。而在BHK 细胞和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杆状病毒简介

2. 基因治疗简介

3. 杆状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概况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杆状病毒高效转导哺乳动物肾细胞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核多角体病毒组I 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效果,而组II 则不具此功能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GP64 拯救 HaSNPV 转导哺乳动物细胞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AcMNPV 侵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可能机制

2. AcMNPV 诱导哺乳动物细胞的抗病毒反应

3. 含有 F 膜蛋白的组 II 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的关系

4. 受体结合和宿主范围

5. 杆状病毒膜融合蛋白的进化

6. 杆状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2-02

参考文献

  • [1].囊膜蛋白P74在杆状病毒侵染宿主的初级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姚伦广.武汉大学2004
  • [2].杆状病毒新型表达系统及P74基因功能和杀虫剂800亩田间释放研究[D]. 周文科.武汉大学2005
  • [3].杆状病毒基因组扫描技术筛选病毒因子和顺式元件及其表达系统的应用[D]. 陈寅.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4].杆状病毒泛素、多角体基因启动子分析及表达系统的应用[D]. 林旭瑷.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5].两种与生育功能有关的蛋白基因BSD-84及BED-20在人染色体上的定位及其在杆状病毒-昆虫体系中的表达[D]. 储文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
  • [6].杆状病毒p10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 董春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
  • [7].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及p35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D]. 宋建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
  • [8].杆状病毒介导的丙肝病毒可感染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D]. 姚相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9].杆状病毒AcMNPViap基因功能及分子机理的研究[D]. 曾宪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10].昆虫杆状病毒AcMNPV ORF38的功能研究及特异性转导B淋巴细胞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D]. 葛晶.复旦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重组杆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D]. 潘永飞.华中农业大学2009
  • [2].杆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D]. 王鑫.复旦大学2010
  • [3].杆状病毒泛素、多角体基因启动子分析及表达系统的应用[D]. 林旭瑷.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4].杆状病毒p10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 董春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
  • [5].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及p35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D]. 宋建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
  • [6].杆状病毒调控宿主肌动蛋白的分子机理研究[D]. 王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7].杆状病毒介导的丙肝病毒可感染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D]. 姚相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8].杆状病毒AcMNPViap基因功能及分子机理的研究[D]. 曾宪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9].杆状病毒的分子进化及密码子偏性研究[D]. 江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10].杆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研究[D]. 李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标签:;  ;  ;  ;  ;  

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