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实证研究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作为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创新型城市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我国已明确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国内已有数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远景目标,并着手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地方化和具体化,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下进行。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的深入,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和战略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创新型城市的主体和构成要素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型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武汉创新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创新型城市的理论基础,包括创新型城市的相关概念辨析,理论依据,运行模式和构成要素,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和创新环境。第二部分根据城市创新系统的结构将城市创新能力分为城市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水平。基于这五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15个副省级城市和3个直辖市作为样本进行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得出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第三部分对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建立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对武汉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评价,得出武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状和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上面得出的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主题与背景
  • 1.1.1 背景
  • 1.1.2 创新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 1.2.2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1.3 创新型城市理论依据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1.3.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2章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2.1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1.1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2.1.2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功能
  • 2.1.3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2.2 评价方法与原理
  • 2.2.1 熵值法原理
  • 2.2.2 熵值法赋权步骤
  •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3.1 数据来源
  • 2.3.2 数据处理
  • 2.4 综合评价
  • 第3章 武汉城市创新系统评价
  • 3.1 武汉市城市创新系统系统现状
  • 3.1.1 知识创新系统
  • 3.1.2 技术创新系统
  • 3.1.3 服务创新系统
  • 3.1.4 制度创新系统
  • 3.1.5 创新环境系统
  • 3.2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优势
  • 3.2.1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
  • 3.2.2 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 3.2.3 武汉市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 3.3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 3.3.1 融资体系不适应市场要求
  • 3.3.2 企业自主能力不强
  • 3.3.3 “产学研”一体化没有形成
  • 3.3.4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
  • 3.3.5 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较低
  • 3.3.6 激励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尚未完善
  • 第4章 构建武汉创新型城市路径选择
  • 4.1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 4.1.1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 4.1.2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原则
  • 4.1.3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
  • 4.2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路径
  • 4.2.1 “激活一个主体”
  • 4.2.2 “构筑三个平台”
  • 4.2.3 “完善五大体系”
  • 4.3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保障措施
  • 4.3.1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 4.3.2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
  • 4.3.3 完善政府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 4.3.4 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创新型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9(05)
    • [2].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综合能力评价[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03)
    • [3].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的特点与构建[J]. 社会科学家 2008(05)
    • [4].城市创新系统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基于全球436个城市数据的结构化方程模型[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2)
    • [5].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01)
    • [6].浅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结构类型及运行机制——基于城市创新系统视角[J]. 今日科技 2008(09)
    • [7].基于城市经营视角的创新系统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7)
    • [8].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城市创新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研究[J]. 开发研究 2013(02)
    • [9].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5)
    • [10].亚洲典型城市创新系统比较及其对天津的启示[J]. 特区经济 2013(07)
    • [11].上海建设全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20)
    • [12].人与环境匹配视角下城市创新系统动力生成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03)
    • [13].大连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副省级城市的比较[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4].社会资本驱动城市创新发展[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1)
    • [15].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演化机理及其政策启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6].西安城市创新能力的培育途径[J]. 消费导刊 2008(22)
    • [17].城市创新系统知识转移过程分析[J]. 现代商业 2019(36)
    • [18].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研究——以芜湖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9].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西部中小城市创新体系构建——以白银市为例[J]. 财会研究 2012(22)
    • [20].卷首语[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02)
    • [21].乡村创新系统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 2020(03)
    • [22].基于组合赋权与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经济师 2013(09)
    • [23].城市创新能力的动态仿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5)
    • [24].浅谈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J]. 低温建筑技术 2010(06)
    • [25].知识流动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J]. 城市观察 2010(01)
    • [26].我国地区间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10)
    • [27].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演化过程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J]. 开发研究 2013(06)
    • [28].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 城市问题 2010(03)
    • [29].城市创新系统的结构与演化——基于代理的建模[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1)
    • [30].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标签:;  ;  

    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