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制备纳米钌负载催化材料的研究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制备纳米钌负载催化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活性炭为载体、无机金属化合物RuCl3为前驱物、SCCO2为溶剂,利用SCFD技术制备了Ru/C复合催化材料。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超临界流体中H2还原条件下制备Ru/C催化剂的研究;(2)超临界流体中KBH4还原条件下制备Ru/C催化剂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在超临界流体中H2还原条件下制备Ru/C催化剂时,以葡萄糖催化加氢反应表征了催化剂的活性,研究了助溶剂种类、助溶剂用量、超临界CO2压力以及超临界CO2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SCFD技术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传统的水浸渍干法还原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助溶剂的种类、助溶剂的用量、超临界CO2压力以及超临界CO2温度对制备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该方法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合适的助溶剂为甲醇、较佳的甲醇用量为2ml、较佳的超临界压力为12.0MPa、较佳的超临界温度为2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Ru/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24.82mmol·min-1·g-1是传统水浸渍干法还原制备的催化剂的1.49倍。通过对样品的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组分钌在载体活性炭上分布十分均匀,已非晶态存在,而且钌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不容易发生聚集。(2)在超临界流体中KBH4还原条件下制备Ru/C催化剂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CO2的量和还原剂KBH4的量等因素对制备Ru/C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Ru/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顺序为:温度>充CO2的量>KBH4的量。制备Ru/C催化剂的最优工艺为:助溶剂甲醇的量为0.5ml,温度为60℃,充CO2量为40ml,还原剂KBH4的量为0.10g。最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28.3mmol·min-1·g-1是传统水浸渍湿法还原制备催化剂的1.89倍。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BET分析,结果表明:RuCl3与颗粒C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物理粘合,而是发生了一定的化学作用,使得活性炭样品的红外吸收峰发生一定的改变;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仍保持了活性炭原有的表面形貌,并且钌的分布十分均匀,平均粒径为2.2nm;催化活性高的样品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活性中心体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强;大的比表面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1.2.1 纳米尺度材料
  • 1.2.2 纳米复合材料
  • 1.2.3 山梨醇简介
  • 1.2.4 超细贵金属催化剂
  • 1.2.5 担载型超细贵金属催化剂
  • 1.2.6 超临界流体的概念
  • 1.2.7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 1.2.8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 1.2.9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的原理
  • 1.2.10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1.2.11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SCFD)
  • 1.2.12 SCFD 技术在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优点
  • 1.2.13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SCFD)研究进展
  • 1.2.13.1 在基材表面沉积金属薄膜
  • 1.2.13.2 在基材表面或孔道内沉积金属纳米颗粒
  • 1.2.13.3 超临界模板技术制备多孔材料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2还原制备催化剂'>2.3.1 超临界状态下 H2还原制备催化剂
  • 4还原制备催化剂'>2.3.2 超临界状态下 KBH4还原制备催化剂
  • 2.3.3 传统干法还原制备催化剂
  • 2.3.4 传统湿法还原制备催化剂
  •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2.5 催化剂的表征
  • 2.5.1 催化剂的 SEM 分析
  • 2.5.2 催化剂的 XRD 分析
  • 2.5.3 催化剂的 TEM 分析
  • 2.5.4 催化剂的 XPS 分析
  • 2.5.5 催化剂的 IR 分析
  • 2.5.6 催化剂的 DSC 分析
  • 2.5.7 催化剂的 BET 分析
  • 2还原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研究'>第三章 超临界流体中 H2还原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研究
  • 3.1 助溶剂的选择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3.2 助溶剂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2的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3 超临界 CO2的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2的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4 超临界 CO2的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3.5 传统干法还原制备催化剂的比较
  • 3.6 催化剂的 XRD 分析
  • 3.7 催化剂的 XPS 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还原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研究'>第四章 超临界流体中 KBH4还原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研究
  • 4.1 正交实验分析
  • 4.2 传统湿法还原制备催化剂的比较
  • 4.3 催化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4.4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TEM)分析
  • 4.5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4.6 催化剂的 DSC 分析
  • 4.7 催化剂的 BET 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1(04)
    • [2].浅议环境保护中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03)
    • [3].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9(10)
    •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2)
    • [5].超临界流体抗溶工艺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微粉[J]. 中国粉体技术 2011(05)
    • [6].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制备药物微粒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11)
    • [7].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多肽微粉[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2)
    • [8].银杏叶提取物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实验研究[J]. 干燥技术与设备 2009(06)
    • [9].超临界流体辅助废橡胶螺杆挤出连续再生工艺优化设计[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09)
    • [10].脂肪酶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研究[J]. 内江科技 2014(03)
    • [11].水力空化混合强化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制备罗红霉素超细微粒[J]. 化工学报 2008(02)
    • [12].超临界流体结晶分离黄芩苷的工艺研究[J]. 安徽化工 2011(06)
    • [13].煤的超临界流体抽提研究进展[J]. 洁净煤技术 2010(06)
    • [14].超临界流体染色及其装备研究(一)[J]. 印染 2019(13)
    • [15].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过程制备药物微粒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7(10)
    • [16].超临界流体萃喷造粒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过程工程学报 2013(02)
    • [17].超临界流体传热综述[J]. 低温与超导 2008(10)
    • [18].废旧电子超临界流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8(11)
    • [19].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15(09)
    • [20].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概述[J]. 农村科学实验 2018(08)
    • [21].高压超临界流体气辅系统研究[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4(04)
    • [22].超临界流体抗溶剂结晶流程设计与装置研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3].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在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体系中的稳定性模拟[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05)
    • [24].地下深部C-H-O超临界流体涌逸及石油(天然气)成因评述[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02)
    • [25].超临界流体染色及其装备研究(五)[J]. 印染 2019(17)
    • [26].合成及天然纤维纺织品的超临界流体染色(一)[J]. 印染 2013(10)
    • [27].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相行为研究[J]. 广州化工 2012(21)
    • [2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新进展[J]. 福建分析测试 2009(02)
    • [29].CO_2超临界流体可控冷却淬火技术[J]. 金属热处理 2019(04)
    • [30].准液体:从自然认识到精准调控的跨越[J]. 过程工程学报 2017(05)

    标签:;  ;  ;  ;  ;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制备纳米钌负载催化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