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

论文题目: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韦乐

导师: 徐湘霖

关键词: 清代,文言小说,婚恋型,狐女故事

文献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婚恋型狐女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类古老的精怪故事,它在上古神话中开始萌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在充分吸取了民间文学营养和融汇民俗精神的清代文人笔下定型并取得辉煌成就。因此,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既是前代文学发展的结果,更是清代时代特征的产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引论部分”:对“婚恋型狐女故事”的含义加以界定,回顾它的由来和在清之前的发展演变状况,为清代文言小说中的故事作一历史铺陈和背景描述。 上篇“清代文言小说中婚恋型狐女故事的三大类别”:将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大致划分为“妖狐”故事、“义狐”故事和“诗狐”故事三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叙事类别。这三个类别既传承于前代婚恋型狐女故事,更通过情节内容的变换增减表现出故事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尽管它们各具特色,其共同特征大多是狐女占主体地位,而男性则相对处于从属地位。美艳风流的狐女虽仍带有非人特点,但却是美的、善的,颇具人的形神和性情,能给落寞中的男子带来温馨、欢乐,满足他们的种种世俗欲望。清代文言小说中的狐女在总体上可称为寄托意愿、补偿现实的一种象征性的文学意象。 下篇“清代文言小说中婚恋型狐女故事的时代成因”:从清代民俗信仰、现实女性文化环境以及文人心理等方面来考察婚恋型狐女故事的时代成因。民间盛行的狐仙信仰从民俗大环境上奠定了故事的世俗基调和文化氛围;处境困顿的文人自觉运用民间素材,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对故事进行开掘和再创造,将神怪荒诞的故事转化为一种审美理想,以获得现实的超越和精神的救赎,使狐女故事的内涵上升到更文明的层次;而清代一些优秀的复苏女性

论文目录:

前言

引论

上篇 清代文言小说中婚恋型狐女故事的三大类别

一、“义狐”故事

二、“妖狐”故事

三、“诗狐”故事

下篇 清代文言小说中婚恋型狐女故事的时代成因

一、民俗信仰的社会氛围

二、现实文化女性的崛起

三、清代文人心理透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05

参考文献

  • [1].《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中宋人的鬼神观解读[D]. 王会珍.安徽大学2011
  • [2].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刘韵.安徽大学2017
  • [3].清代文言小说中青楼女子形象研究[D]. 苗本凤.苏州大学2009
  • [4].高澍然古文研究[D]. 齐道芬.福建师范大学2017
  • [5].论宋代元夕词[D]. 陈海娟.苏州大学2004
  • [6].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佛教故事研究[D]. 项波.陕西师范大学2009
  • [7].形象与现实[D]. 黄洁琼.安徽大学2014
  • [8].清代教育小说研究[D]. 刘莉.河北师范大学2005
  • [9].清代文言小说中书生形象研究[D]. 王东亮.苏州大学2009
  • [10].明代笔记小说中科举资料的文献价值[D]. 付婷.江西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古代狐妖故事在《聊斋志异》中的变迁[D]. 林春虹.曲阜师范大学2005
  • [2].明清小说男性形象弱化现象研究[D]. 林如敏.暨南大学2005
  • [3].《搜神记》研究[D]. 张亚南.山东大学2005
  • [4].唐五代人妖婚配小说研究[D]. 周彩虹.暨南大学2005
  • [5].试论唐代仙道小说中的道教文化色彩[D]. 李春辉.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 [6].魏晋南北朝志怪中的人妖恋小说[D]. 胡梅.南京师范大学2005
  • [7].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世界的构建[D]. 易琼.首都师范大学2006
  • [8].论《聊斋志异》的异类婚恋作品[D]. 王锡婷.首都师范大学2000
  • [9].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D]. 刘颖慧.陕西师范大学2002
  • [10].《聊斋志异》女妖形象研究[D]. 高志源.暨南大学2004

标签:;  ;  ;  ;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