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预制型接头局部放电宽频带检测研究

11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预制型接头局部放电宽频带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高压电缆附件是电力电缆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特殊的运行地位被电力部门视为重要电力设备之一。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既是引起高压电缆附件内绝缘早期劣化的主要原因,又是表征其绝缘状况的特征量。因此,研究高压电缆附件PD检测和故障诊断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针对110kV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简称XLPE)电缆预制型中间接头,根据电缆PD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简称UHF)检测的特点,结合天线理论、电气测量技术,开展了PD宽频带检测的研究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定性分析了电缆接头内部结构和复合界面折、反射对UHF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结合110kV XLPE电缆接头实际尺寸,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简称FDTD)理论仿真,研究了影响UHF法检测电缆接头内PD信号的4种因素,为宽频带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研制了适用于检测高压电缆接头内PD的内置宽频带圆环型传感器,理论分析了传感器的电容耦合和微带天线感应双重特性,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DRAW分析得出了内置圆环的宽度、半径以及信号输出端杂散电感对传感器时、频响应特性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案。通过实测,传感器有效带宽为500MHz,能有效获取纳秒级暂态信号的下降沿或上升沿,具有良好的输出线性度,为宽频带检测系统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在实验室组建了110kV XLPE电缆接头PD宽频带检测系统,并对系统接线进行必要处理。引入R.Jobava提出的电缆阻抗加权比分布参数的传输线模型,分析了适合内置宽频带传感器安装的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放电量、灵敏度进行标定,结合系统性能验证实验表明:检测系统带宽为1GHz,在VHF和UHF频段信号感应能力强,输出信号信噪比高等特点,敏感度小于5pC,传感器安装在距离接头1.5m,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宽频带检测的要求。设计了110kV电缆接头模拟试验装置,改进了4种绝缘缺陷PD模型。通过大量PD试验,采集了4种绝缘缺陷产生的放电样本,量化了单次放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构建了? ? u ? n、? ? u、? ? n放电图谱,深入研究了4种绝缘缺陷的放电相位特点和统计特征,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的意义
  • 1.1.1 预制型电缆附件绝缘故障及局部放电的产生
  • 1.1.2 预制型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 1.2 预制型中间接头潜伏性缺陷研究现状
  • 1.3 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常用的检测方法
  • 1.3.2 超高频检测技术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时域有限差分法对电缆接头内超高频信号传播的分析
  • 2.1 前言
  • 2.2 中间接头内电磁波传播影响因素
  • 2.2.1 内部结构
  • 2.2.2 复合界面
  • 2.3 时域有限差分法与仿真计算模型
  • 2.3.1 时域有限差分法简介
  • 2.3.2 电缆头仿真计算模型
  • 2.4 仿真结果分析
  • 2.4.1 接收角度对UHF 信号检测的影响
  • 2.4.2 传播距离对UHF 信号检测的影响
  • 2.4.3 金属护套对UHF 信号检测的影响
  • 2.4.4 半导电层对UHF 信号检测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内置宽频带圆环型传感器的研制
  • 3.1 前言
  • 3.2 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
  • 3.2.1 检测原理
  • 3.2.2 结构设计
  • 3.3 传感性能分析与优化
  • 3.3.1 电容耦合
  • 3.3.2 天线感应
  • 3.4 传感器性能实测
  • 3.4.1 暂态响应特性
  • 3.4.2 输入输出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4 电缆接头宽频带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 4.1 前言
  • 4.2 检测系统组成与接线
  • 4.3 传感器安装位置确定
  • 4.4 放电量标定
  • 4.5 灵敏度标定
  • 4.6 系统性能验证
  • 4.6.1 数据采集性能
  • 4.6.2 传感位置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5 电缆接头绝缘缺陷放电特性试验与分析
  • 5.1 前言
  • 5.2 模拟电缆接头与放电物理模型设计
  • 5.2.1 模拟电缆接头设计
  • 5.2.2 放电物理模型设计
  • 5.3 试验步骤与方法
  • 5.3.1 试验接线与方法
  • 5.3.2 数据采集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5.4.1 单次放电时频域特性
  • 5.4.2 φ-u-n 三维图谱
  • 5.4.3 φ-u 、φ-n二维图谱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功能宽频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20)
    • [2].高比例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研究综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15)
    • [3].宽频网络的新闻工作应用分析[J]. 信息通信 2013(03)
    • [4].超材料宽频吸波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16(03)
    • [5].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研制[J]. 地震学报 2010(05)
    • [6].面向人体介质通信的双模输入宽频接收前端电路模拟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5)
    • [7].C波段宽频带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测量[J]. 低温物理学报 2015(04)
    • [8].基于实时数据传输的宽频海底地震仪[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3)
    • [9].论微带天线传输宽频化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2)
    • [10].体应变与测震宽频带数采并行观测初步研究[J]. 山西地震 2011(02)
    • [11].凤凰宽频的非常体验[J]. 青年记者 2010(09)
    • [12].一种具有U型调谐枝节的宽频带E型微带天线[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 [13].香港宽频无意发展自家OTT业务[J]. 中国有线电视 2016(08)
    • [14].一种宽频信号阻断设备的设计和实现[J]. 电子科技 2014(03)
    • [15].世界前沿科技:宽频地震勘探[J]. 海洋石油 2014(03)
    • [16].一种单层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1(03)
    • [17].宽频电视——体育赛事转播的新渠道[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 [18].PBN成立北京研发中心[J]. 电视技术 2008(08)
    • [19].小型宽频贴片天线设计技术的仿真分析[J]. 数字通信世界 2013(03)
    • [20].一种宽频带贴片天线设计[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2(01)
    • [21].一种新型低剖面、宽频带全向天线设计[J]. 微波学报 2011(03)
    • [22].网络宽频回归Web2.0本质[J]. 成功营销 2008(06)
    • [23].宽频调速模块研制与应用[J].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9(04)
    • [24].外军宽频多模战术无线电发展现状浅析[J]. 移动通信 2016(20)
    • [25].新型缝隙加载宽频微带天线[J]. 空间电子技术 2010(01)
    • [26].双层宽频微带天线的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10(21)
    • [27].一种新型宽频带双极化馈源的设计[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0(06)
    • [28].宽频共缆监控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7)
    • [29].基于散射参数测量的单口无源设备宽频建模[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5(08)
    • [30].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电容器宽频建模方法[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5(11)

    标签:;  ;  ;  ;  ;  

    11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预制型接头局部放电宽频带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