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张辉蒋立明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张辉蒋立明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民医院4155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60例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应在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下待病情稳定、条件许可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虽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但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瘘;治疗时机;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肠瘘是胃肠道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为吻合口瘘。肠瘘发生后消化道内容物流进腹腔,引发腹膜炎、腹腔脓肿等严重不良后果,必须早作处理。但患者刚刚经过胃肠道手术,机体处于生理极限状态,此时进行再次手术可加重机体紊乱,甚至导致进行性代谢功能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1]。本研究分析了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60例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为对象,均在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腹膜炎体征,经实验室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未成年人、妊娠期女性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4岁~68岁,平均年龄(45.34±11.63)岁;体重52kg~87kg,平均体重(63.54±12.15)kg;肠瘘出现时间距胃肠道手术1h~10h,平均时间(4.28±1.20)h;胃肠道手术类型包括胃癌根治术1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8例。

实验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2岁~70岁,平均年龄(46.13±10.82)岁;体重51kg~76kg,平均体重(63.75±12.38)kg;肠瘘出现时间距胃肠道手术1h~8h,平均时间(4.12±1.15)h;胃肠道手术类型包括胃癌根治术1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9例、肠粘连松解术7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肠瘘出现时间、胃肠道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为肠瘘后立即禁食禁饮,行胃肠减压、通畅引流、控制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适当应用生长抑素控制消化液分泌。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小肠瘘患者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采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清亮,于脾窝、结肠旁沟、盆腔等部位放置引流管。结直肠瘘患者行肠瘘口修补术[2]。

实验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第1阶段进行充分引流。第2阶段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继续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第3阶段确定性手术,待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修补肠瘘口[3]。

1.3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治疗效果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胃肠道术后肠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机体处于低体温、凝血障碍、高分解代谢等生理极限状态,此时时进行肠瘘手术治疗可加重机体紊乱,增加恢复难度。损伤控制性手术是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控制病情恶化,但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患者全身状况获得恢复时间,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确定性处理[4]。

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第一阶段应充分、彻底引流,以减少消化液对腹腔的刺激和腐蚀,降低腹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第二阶段应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消化液丢失,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患者的全身状态迅速恢复[5]。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处理后,患者内环境紊乱状态得到纠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一般在3个月后再行CT检查了解瘘口闭合情况,决定确定性手术治疗方案[6]。

本研究中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三阶段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者,三阶段总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胃肠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应在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下待病情稳定、条件许可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治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者的70.00%。这一结果提示,胃肠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应在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下待病情稳定、条件许可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参考文献:

[1]马保坤,柳顺伟,马秋霞.肠瘘29例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8):687~688.

[2]赵宇,申连东,王敏.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36例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5~1347.

[3]李伟,李志霞.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

[4]邓维成,陈学金,丁国剑,等.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21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13(14):158~160.

[5]朱惠东.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痰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3):65~66.

[6]汤浩,孙健,吴登峰.肠瘘的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6):424~426.

标签:;  ;  ;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张辉蒋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