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经济的发展,对沥青面层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从沥青面层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两个角度进行总结,原材料准备工作、施工设备的检查、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要点、沥青混凝土配比等施工过程的分析,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质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引言

市政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路质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速度等交通问题,与此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是城市对外整体形象的展示。现阶段,路面工程主要的原材料为沥青,沥青面层是最常见的道路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的交通量日益增加,车辆数量越来越多,车速越来越快。受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在施工完成后容易出现路面裂缝、坍陷、车辙、水害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影响城市交通安全。为了提高城市路面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1],必须加强沥青面层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确保城市交通安全。

2.市政工程沥青层面的施工过程

2.1原材料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控制和验收。加强对原材料来源的监控,特别是沥青等主要材料。根据我国规范[2],表1为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为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表1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施工单位及分包商往往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用质量好的样品送检,而实际施工工程中使用质量差的材料偷梁换柱。抽样的频率不够,在工程管理中发现,许多工地只有在沥青混凝土进场施工时检测一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未再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造成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缺少。

原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施工单位和分包商经常使用高质量的样品进行检验,而在实际施工项目中,使用低质量的材料来偷换。第二、采样频率不够[3]。在项目管理中,发现很多施工现场沥青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只检查一次,原材料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第三、管理方对产品性能的不了解,对关键的参数未能很好地控制。第四、对于原材料厂商,并没有从材料质量和成本视角考虑,而是在实际过程中,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厂商。

2.2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要点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组成材料是沥青聚合物,因此加强对沥青聚合物本身材料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沥青聚合物的材料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原材料的选择、聚合物的混合状态、混合料的运输等环节,将制约路面结构层的最终形成。由于过多的施工过程和环节,从而造成施工缺陷。因此,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需要结合路面宽度,科学设置所需摊铺机的数量,合理调整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对于摊铺设备,必须经过全面检查后,方可投入摊铺施工。结合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实际产量,确定摊铺机速度,避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较大裂缝现象。

2.4沥青混凝土配比

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符合要求。沥青配合比设计分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是为了优选矿料级配、最佳油石比进行确定,从而作为冷料仓进料皮带速率的使用及试拌使用,指导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油石比为5.1,对沥青混合料按上限[5]、中限、下限进行拌制分别对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等参数进行试验、计算,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参数实测值见表3。从表中可知,中限级配各个指标均符合要求,是理想的设计级配。

表3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参数实测值

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依照规定对每个热料仓的原料级配进行取样和测试,确定每个料仓的比例并提供给搅拌站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热料筛的尺寸和安装角度,以尽可能配合热料仓和冷料仓的进料,减少溢流。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根据预先确定的混合料配比进行试拌,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从而提升混合料均匀性。同时,从测试段的取芯结果中观察孔隙度,从而确定最终的生产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路线短等因素的影响,单位工程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摊铺试验段不能满足工期和各方经济效益的要求。

3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3.1规范施工工艺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流程。沥青混凝土应首先在试验段摊铺。通过试验段获得的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最佳控制指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规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试验段获得的控制指标指导施工,规范工艺流程和检测标准。

3.2加强原材料控制力度

施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大大降低了路面施工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施工单位沥青面层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对于沥青等主要材料,应根据试验检验评定规范,按照标准取样频率进行取样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用于现场施工。采购人员在选择沥青材料时,选择软化点比较高的材料[6],以更好地满足施工作业的实际要求。采购沥青混合料时,应遵守采购计划,严格按照沥青面层细集料的质量要求进行采购。原材料的抽样检验应在材料进场后进行,施工方应有专职质检员对软化点、针入度、粘度等,按照抽样标准在现场进行科学的抽样检验。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沥青材料应该来自同一厂商。

3.3沥青拌合站质量控制

沥青拌合站作为沥青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基地,决定在沥青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因此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第一,生产前应准备足够的原材料,防止因原材料、集料准备不足,导致沥青混凝土不足,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第二,施工前对拌合站的搅拌设备进行例行检修,对于检修筛网和布袋等易耗件进行重点检修,确保施工过程中,拌合站连续出料,避免由于出料的不及时导致工程停顿,使得道路出现裂缝现象。第三、配备专业设备维护人员,建立自检实验室。实验室可以完成集料筛分、黏附性、混合料的密度等参数指标的检测。第四、严格按照生产配比进行拌合,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混合料性能的测试每天定时定点进行测试。

3.4沥青混合料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现场施工管理是与沥青路面质量最直接相关的。做好交通分流方案,为施工工作面提供便捷。尽量用钢丝绳,控制面层的标高。雨天导致混合物的温度急剧下降,碾压不实,造成质量问题。根据试验段的实际摊铺厚度、摊铺和压实温度、压实次数和机械组合,总结出摊铺作为施工经验参数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监测和厚度监测。加强井圈周围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控制。使用热接缝,骑缝压实的方式做好接缝处理工作,以便减少路面不平整问题。

4.结束语

规范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能有效防止因施工工艺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施工质量与沥青等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合理控制这些内容。为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应不断创新和有效加强。

参考文献:

[1]林继仪.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70-73.

[2]常健.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市政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2018,44(11):164-165.

[3]周东伟.市政工程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190.

[4]孟令全,李新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6):55-56.

[5]刘文红.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47.

[6]王伟.市政工程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7(06):90.

标签:;  ;  ;  

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