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

论文题目: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徐亚军

导师: 杨坤光

关键词: 断裂,分形,多重分形,南堡凹陷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断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断裂在油气成藏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对盆地内部断裂研究所能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贫乏,特别是在半定量一定量化方面更是显得不足。这种矛盾是断裂与油气聚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的内因。随着分形理论在地质研究上的应用,使断裂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冀东南堡凹陷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燕山台褶带南缘,为渤海湾盆地北侧的一个小型的第三纪含油气断陷。盆地内部主要存在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错,致使盆地内部地质条件错综复杂,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勘探实践证明,断裂带又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断裂带的定量化研究就显得很重要。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以东营组及其以上各层底界断裂分布图为底图(1:100000),把各层断裂图划分为若干个边长为40cm的区域,对每个区域采用容量维数法检验了断裂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自相似性,相关系数在0.98-1之间,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结构。计算了每个区域断裂的容量维,把该区域的容量维赋予区域中心点,采用suffer软件作图,获得了东营组以上各层底界断裂分维等值线图。从各层底界分维等值线图我们分析得出以下两点: 1.在南堡凹陷明化镇组底界断裂分维等值线图上,D0>1.18等值线区与四个油田中的二个重合,断裂分维值对油田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进一步推断D0>1.18的区域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据此可以圈定北堡西构造带、南堡构造带,老堡构造带和蛤坨构造带应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2.从各层分维等值线图中圈定的区域来看,油气藏分布的区域固定在几个构造带上,由此来看,断裂在油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的同时也形成了断层圈闭。也进一步明确了断裂带是寻找油气藏的目标区带。 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断裂与油田分布之间的关系。根据南堡凹陷明化镇组底界断裂分布图,利用多重分形方法,检验了断裂空间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相关系数大于0.99,表明断裂具有分形结构,计算了凹陷及其下属的五个构造带的多重分维值,并根据已发现油田的多重分维值(D0:1.68~1.84,D1:1.57~1.76,D2:1.45~1.73)界定了油气聚集区带的多重分维值范围,进一步确定了南堡构造带、北堡西构造带、老堡构造带和蛤坨构造带为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带。同时,分析了南堡凹陷多重分维值的特征和影响多重分维值大小的因素。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中断裂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分别分析了断裂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把现有油气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南堡凹陷构造特征

1.2 南堡凹陷地层特征

1.2.1 中生界

1.2.2 新生界

1.3 南堡凹陷油气地质特征

1.3.1 烃源岩

1.3.2 储层

1.3.3 油气分布

第二章 南堡凹陷构造单元划分

2.1 南堡凹陷基本构造特征

2.1.1 断裂特征

2.1.2 主要构造单元空间展布特征

2.2 构造单元划分

2.3 各构造单元特征

2.3.1 构造带特征

2.3.2 次凹特征

第三章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

3.1 分形理论

3.1.1 分形的含义

3.1.2 分形的度量

3.2 断裂系统(单)分形研究

3.2.1 分维值(D)的计算

3.2.2 分维特征与油田分布的关系

3.3 断裂系统多重分形研究

3.3.1 多重分维值的计算

3.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关系

4.1 断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4.1.1 断裂对成藏要素的影响

4.1.2 断裂对成藏作用的影响

4.2 油气聚集有利区带分析

4.2.1 目标区带与现有油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4.2.2 目标区带成藏分析

结论及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布时间: 2007-01-12

参考文献

  • [1].塔南凹陷断裂系统及对潜山形成演化控制作用[D]. 白海丰.东北石油大学2009
  • [2].塔中北坡断裂系统研究[D]. 张建伟.西安石油大学2015
  • [3].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D]. 信海锋.大庆石油学院2010
  • [4].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D]. 谢天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 [5].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沙河街组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 柳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 [6].辛1、23断块储层构型要素及油气分布特点[D]. 赵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 [7].南堡2号构造东段中浅层断裂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许辰璐.东北石油大学2014
  • [8].重庆地区断裂系统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D]. 林蒲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 [9].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系统特征研究[D]. 陈骏.成都理工大学2008
  • [10].束鹿凹陷缓坡带断裂系统及其控藏作用[D]. 刘世瑞.东北石油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南堡滩海地区浅层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 张国栋.中国石油大学2007
  • [2].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奥陶纪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研究[D]. 可旭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 [3].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结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性的响应[D]. 吕学菊.中国地质大学2008
  • [4].桂中坳陷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D]. 白忠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5].东营凹陷中浅层断裂运聚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 李涛.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南堡凹陷沙河街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 张新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7].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D]. 吴铁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样式及演化过程研究[D]. 聂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南堡凹陷东营组烃源岩与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 唐泽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标签:;  ;  ;  ;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