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石广义

导师: 党凤兰

关键词: 区域,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生态林业安全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是国家GDP安全的支撑,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保障。我国目前以透支环境资源获取发展的走法,难以指望实现小康社会。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西部更为突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西部区域生态经济影响更为重大、复杂而深远。因此本文一个明显倾向就是始终着眼于战略高度、生态层面、区域范围、并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在一定的尺度内,始终将林业这一自变量置于区域并与区域中各种区位资源要素、生产力要素及生产关系要素中突出加以考虑,既内视林业问题,又外视其他要素,力求避免过分强调林业自身能力的倾向。研究顺序是从全局到局部到具体行业,即东中西三大地带到西部到生态到林业,层层递进,次次延伸。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战略理论,解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西部生态经济地域分异、西部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耦合关系,重在找出西部地区生态演变特点,揭示西部生态—经济地域环境演化驱动力及演化规律,划分西部生态—经济类型,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讨西部生态林业在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提出并设计典型生态经济类型区“生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认识来源于对共性与个性辨证关系的理解,由此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便会呈现出来,相应的模式、对策便会制定出来。 本类论文,研究旨在应用,创新旨在有效,因此本文力戒“八股”,崇尚适用,上题下解,围绕主题,涵盖模式,提出措施,其目的是更好地缩短由退化到发展到弱可持续发展到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即以强势政府为核心,以大工程推进西部生态林业跨越式发展;使西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成为强势;优先解决西部林业生态建设管理层面上的技术创新,以提升建设品质问题;采取积极的“空中调水”措施,优化配置生态水资源;同步发展西部草业;调整西部林业产业结构,优先选择森林旅游;优化整合土地、人口、生产力布局,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特殊作用;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补偿机制;组建国家直辖西部专业造林工程集团。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立论依据

1.1.1 两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排序

1.1.1.1 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居世界排位

1.1.1.2 西部可持续发展现居全国排位

1.1.2 我国西部林业格局、生态环境态势与林业战略地位

1.1.2.1 略述我国西部林业格局

1.1.2.2 略述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态势

1.1.2.3 略述生态林业在西部的战略地位

1.1.3 略述西部林业发展问题

1.1.3.1 总量不足,用材林比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

1.1.3.2 林产品市场发育缓慢,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落后

1.1.3.3 林业产业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1.1.3.4 现有林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1.1.4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西部林业战略选择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西部生态林业协调发展为全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与生态支撑

1.2.2.2 发展西部生态林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2.2.3 本文研究旨在有效缩短西部生态林业尽快进入可持续发展之进程

1.3 全文研究框架与研究重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重点

1.4 主要创新

1.4.1 研究视角、方法创新

1.4.2 提出西部分类引导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4.3 提出新的想法,选择合理对策

1.4.4 提出适用可行的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管理对策

2. 本研究的研究支撑理论及实践综述

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1.1 基本理论概念及主要观点

2.1.2 研究进展

2.2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概念及主要观点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2.2.2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2.2.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2.4 缩小地区差距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2.5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区域开发空间布局理论

2.3.1 增长极模式(据点式开发模式)

2.3.2 点轴开发模式(或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模式)

2.3.3 网络开发模式

2.3.4 地域分工理论

2.3.5 区域经济空间运动模式

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2.4.1 区位、区域与区划

2.4.2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

2.4.3 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2.4.4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2.5 关于战略的一般理论

2.6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2.6.1 国内外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方面的有关研究与实践

2.6.2 区域发展研究与实践

3. 我国地区差距与西部生态环境问题

3.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

3.1.1 简述东中西部差距产生背景

3.1.2 三大地带社会经济差距

3.1.2.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差异

3.1.2.2 经济结构的差异

3.1.2.3 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3.1.2.4 人文发展水平的差异

3.2 西部生态经济地域分异

3.2.1 人口、GDP和产业结构空间分异

3.2.2 土地利用/覆盖分异

3.2.3 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

3.2.4 生态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2.4.1 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

3.2.4.2 西部生态—经济空间演变特点

3.2.5 西部生态—经济格局

3.3 西部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3.1 林地利用率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总体趋于恶化

3.3.2 生态危机严重,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3.3.3 重化工业城市和矿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3.3.4 大型资源开发造成开发区及周围生态破坏和严重环境污染

3.3.5 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3.3.6 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

3.4 生态环境问题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耦合关系

4. 西部林业的战略定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4.1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资本与生态环境战略地位

4.1.1 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力资本

4.1.1.1 区位条件

4.1.1.2 生态环境条件

4.1.1.3 自然资源条件

4.1.2 经济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力资本

4.1.2.1 经济发展总量

4.1.2.2 经济发展质量

4.1.3 社会人文状况——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力资本

4.1.3.1 人口分布

4.1.3.2 人口素质

4.1.3.3 科技水平和研究与发展能力

4.2 西部生态林业发展模式

4.2.1 指导思想

4.2.2 布局战略

4.2.2.1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采取积极的城市--增长极带动的都市圈开发战略

4.2.2.2 依线延伸

4.2.2.3 面上顺次推进,轻重有度,形成网络

4.2.3 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4.2.3.1 黄土高原区以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为主的综合林业模式

4.2.3.2 横断山区及周围地区以天然林保护和林副产品开发为主的生态经济林模式

4.2.3.3 青藏高原和天山等高寒山地区生态林业模式

4.2.3.4 喀斯特地貌区以生态林和生态经济林为主的综合林业模式

4.2.3.5 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区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林模式

4.2.3.6 秦岭山地“绿色水库”发展模式

4.2.3.7 森林生态旅游替代传统林业模式

4.2.3.8 江河源地区生态重建与生态移民模式

5. 西部生态林业发展对策

5.1 强调国家意志,以强势政府为核心,以大工程推进西部生态林业建设跨越式发展

5.1.1 实行强势政府的必要性

5.1.2 以执政能力的提高推动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

5.1.2.1 提升政府自身能力

5.1.2.2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与道德平台

5.1.2.3 唤起国民意识,塑造民众心灵,使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5.1.2.4 赋予政府管理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组织能力与协调手段

5.1.2.5 建立公示、听证制度

5.1.3 对生态林业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

5.1.3.1 特殊时期内提升林业部门在政府机构序列中的地位

5.1.3.2 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5.1.3.3 将发展建设品质指标与为官指标有机结合

5.1.3.4 强化时效性,确保“硬计划”,资金拨付一站到达

5.1.3.5 解决权力错位,使执行权与验收权分离

5.1.3.6 行政执法,“严”字当头

5.2 使西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成为强势,最大程度提高其贡献率

5.2.1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过程、现状及态势

5.2.2 目前所存在问题

5.2.3 相应措施

5.2.3.1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5.2.3.2 在投入政策上,鼓励多元主体造林,调动“我种”的积极性

5.2.3.3 依法保障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切实落实“我有”政策

5.2.3.4 完善采伐限额政策,落实“处置权”,解决用材林“我砍”问题

5.2.3.5 取消乱收费并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5.2.3.6 进行制度与政策创新,培育活立木和林地流转市场

5.3 以管理层面上的技术创新推动西部生态技术集成性创新

5.3.1 我国林业科技目前所处状态及存在问题

5.3.2 生态技术创新及措施

5.3.3 把西部的人口负担转化为生态林业建设的财富

5.4 建设西部生态林业水利基础工程,优化配置生态水资源

5.4.1 西部水资源的重要性

5.4.2 因“水”制宜是我国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的核心

5.4.3 具体措施

5.4.3.1 采取以增量水发展带动增量地发展的方针

5.4.3.2 在西北地区采取积极的“空中调水”、“人工降雨”措施

5.5 林草结合同步发展草业,促进西部林业良性发展

5.5.1 我国西部草业是与林业相提并论的生态及产业主体

5.5.1.1 西部草业是同具“三大效益”的基础产业

5.5.1.2 发展草业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5.5.1.3 发展草业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

5.5.1.4 发展草业有利于促进奶业发展

5.5.1.5 我国草产业及下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5.5.1.6 提高西部草地生产力空间巨大

5.5.2 目前存在问题

5.5.3 同步发展西部草业

5.5.4 建议

5.5.4.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价值配置自然资源

5.5.4.2 建立国际水准的大型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

5.5.4.3 加快体制改革

5.5.4.4 改善国家投资模式

5.5.4.5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5.6 调整西部林业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5.6.1 发展西部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5.6.2 具体措施

5.6.3 以第三、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

5.6.4 创建西部林区商贸物流中心及贸易口岸

5.7 优化整合土地、人口、生产力布局,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

5.7.1 生态移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7.2 所采取措施

5.7.3 将有效的对口扶贫落实到乡、村

5.8 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特殊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税收体制

5.8.1 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

5.8.2 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各类资金使之流向西部生态林业建设

5.8.3 建立海外开发基金提供投资支持

5.8.4 实施西部生态林业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与个人参与建设

5.9 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补偿机制,促进西部生态保护事业良性发展

5.9.1 现有GDP的缺陷与绿色GDP

5.9.2 生态林业急待补偿

5.9.3 相应措施

5.10 组建国家直辖西部林业与草业工程集团

5.10.1 进行体制改革,在适宜区域,实行工程集团造林种草

5.10.2 具体做法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著作及论文

导师简历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D]. 孟凡东.青岛大学2012
  • [2].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荆立新.东北林业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D]. 马明.东北林业大学2006
  • [2].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D]. 刘家顺.东北林业大学2006
  • [3].中国林业社会化变革与发展制度研究[D]. 曾玉林.北京林业大学2006
  • [4].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后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 刘勇.北京林业大学2006
  • [5].西部大开发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研究[D]. 李红勋.北京林业大学2002

标签:;  ;  ;  ;  ;  

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