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与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之症状,证候与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台北与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之症状,证候与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由于台北与北京地区存在着地域、气候、人文等多种不同因素,本研究根据中医学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的治疗原则,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应用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量表评定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台北与北京两地失眠患者的症状、症候及复发因素的差异。方法:1.本研究采用失眠流行病学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两地各100例失眠症患者。比较两地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中医症状、证候及复发因素。2.患者自行填写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RSS);失眠专科医生进行测量并填写《失眠中医临床调查表》。结果:1.在台北普通中医门诊收集得到的100人中,失眠症男性为21人,占21%,女性为79人,占79%,在31至40岁的患者中出现率最高,为23%;其次为18至30岁,为20%;再次为41至50岁,为17%。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主要分布在大学和大学以上学历的人群中,脑力劳动和失业两类人群中出现率较高;在北京普通中医门诊收集得到的100人中,失眠症男性为24人,占24%,女性为76人,占76%,在41至50岁的患者中出现率最高,为23%;其次分别为31至40岁、51至60岁,均占为20%。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受教育程度主要分布在高中和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中,脑力劳动和失业两类人群中出现率较高。2.台北地区失眠症患者失眠的症状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脉弦76%,不易入睡54%,头晕眼花52%,烦躁易怒52%,气短懒言51%,嗳气51%,夜寐不安、多梦47%,喜欢叹息45%,情绪抑郁45%,胁痛嘈杂43%。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失眠的症状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脉弦69%,气短懒言54%,头晕眼花53%,不易入睡52%,嗳气52%,烦躁易怒50%,夜寐不安、多梦46%,喜欢叹息43%,情绪抑郁42%,胁痛嘈杂41%。3.台北地区失眠症患者中医证候中肝郁脾虚为33人,占33%;痰热扰心25人,占25%;瘀血阻络为16人,占16%。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中医证候中肝郁脾虚为32人,占32%;瘀血阻络27人,占27%;心脾两虚为21人,占21%。4. SSRS量表中:因子3(睡眠不足或觉醒不够)、因子4(睡眠时间),心脾两虚证的积分明显高于其他四种证型;因子5(入睡困难),肝郁脾虚、痰热扰心患者入睡时间需两小时以上的比例较高;因子6(易醒程度)与非淤血阻络证患者相比,淤血阻络证患者保持睡眠困难的比例较高。5.失眠证反复前后的自身对照表中有七项内容与失眠症反复具有相关性(p>0.05)分别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呼吸不畅、咳嗽或鼾声高、做噩梦、感到困倦、精力不足。夜间去厕所、其他影响睡眠的事情、药物催眠的情况差三项(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不明显。6.研究发现两地失眠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心理因素共12项,其中北京地区失眠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台湾地区失眠患者的心理因素包括焦虑,忧愁感,无价值感,害怕,思考困难,不安感,无用感,生活空虚感,兴趣丧失等。台湾地区失眠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失眠患者的心理因素包括发疯感,静坐不能,能力减退感,易激惹。结论:1.男女失眠症患者比率约为1:3,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发病率越高,脑力劳动和失业两类人群中出现率较高,台北地区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北京地区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2.两地失眠症患者失眠排在前十位的症状随有小的差异,但基本上都还是以肝郁为主的症状群为主。3.两地证型对比结果:大陆地区的失眠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心脾两虚为主,而台北地区以肝郁脾虚、痰热扰心、瘀血阻络常见。4.心脾两虚证、淤血阻络证多见:睡眠不足或觉醒不够;肝郁脾虚、痰热扰心多见:入睡困难;瘀血阻络证多见:易醒程度。5.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呼吸不畅、咳嗽或鼾声高、做噩梦、感到困倦、精力不足七项内容可能与失眠症反复具有相关性。对比台北与北京两地失眠患者,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病人群、教育程度、失眠证型、心理因素等方面,各证型特征与复发因素差别并不明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失眠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排除标准
  • 四、调查与分析方法
  • 五、结果
  • (一) 两地区失眠患者流行病学比较
  • (二) 两地区失眠患者中医症状比较
  • (三) 两地区失眠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 (四) 两地区失眠患者睡眠及心理因素量表比较
  • 六、讨论
  • 一、失眠症中医证候分析
  • 二、两地区失眠状况比较研究结果分析
  • 三、肝郁脾虚证与失眠症
  • 四、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心理月刊 2019(24)
    • [2].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 2020(02)
    • [3].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程度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07)
    • [4].成都市某医院失眠症患者防御机制、述情障碍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6(12)
    • [5].加味疏肝汤治疗50例失眠症患者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 2017(03)
    • [6].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7].蒙医心身互动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4)
    • [8].人参总皂甙对失眠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0)
    • [9].40余年失眠症患者1例个性化护理成功的体会[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 [10].军人失眠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药杂志 2015(02)
    • [11].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04)
    • [12].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06)
    • [13].无法分辨(小说)[J]. 豳风论丛 2016(00)
    • [14].82例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研究[J]. 现代养生 2015(02)
    • [15].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及心理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4)
    • [16].睡与梦[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0(09)
    • [17].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对重度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02)
    • [18].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调查与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03)
    • [1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在失眠症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11)
    • [20].脑电治疗在帕金森病伴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 蛇志 2017(03)
    • [21].133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 中医药信息 2016(01)
    • [22].枣仁安神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13)
    • [23].穴位按摩治疗高血压失眠症患者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15)
    • [24].失眠症患者应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04)
    • [25].蒙古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9)
    • [26].临床护理路径在代偿期肝硬化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6)
    • [27].80例失眠症患者经颅多普勒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4(12)
    • [28].失眠症患者睡眠与觉醒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01)
    • [29].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9)
    • [30].军人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02)

    标签:;  ;  ;  ;  ;  ;  ;  

    台北与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之症状,证候与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