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脂平对痰浊湿阻型高脂血症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泻脂平对痰浊湿阻型高脂血症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金黄地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及HepG2(人类肝癌细胞系)离体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证实以建泽泻为君药的纯中药组方—“泻脂平”的可靠降脂作用,并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初步探讨其降脂作用机理,为研发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天然药物奠定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分别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对高脂血症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中医部分从病因病机、临床论治、降脂中草药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现代医学部分从病因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对泻脂平的组方依据进行了分析,该复方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并有明确的中药化学成分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支持,符合中医“方证一致”的组方理念。2.实验研究:①在体实验:用金黄地鼠作为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用高脂饲料喂养30d,以血脂四项值(TC、TG、HDL-C、LDL-C)并结合体重增长判断造模成功后,用高、中、低剂量的泻脂平给药治疗30d。实验结束后,再次测定血脂四项值并做肝脏病理切片,观察治疗效果。②离体实验:以HepG2细胞系作为细胞模型,先用不同剂量的泻脂平粗提物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确定安全剂量后,再进行泻脂平粗提物的降低胆固醇实验。用Amplex(?)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细胞内及培养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初步研究泻脂平的降脂作用机制。结果:1.在体实验:①造模后增加体重方面:金黄地鼠经高脂饲料喂养30d后,各高脂组与普通饲料喂养组相比,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且各高脂组之间体重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造模后血脂四项的变化:高脂饲料喂养金黄地鼠30d后,各高脂组与普通饲料喂养组对比,TC、TG、LDL-C值上升非常显著(P<0.01),HDL-C值下降明显(P<0.05,P<0.01);且高脂组之间TC、TG、LDL-C值的上升和HDL-C值的下降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泻脂平治疗后对血脂四项的影响:泻脂平给药治疗高脂地鼠30d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TC明显下降(P<0.01),TG有所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1);中、低剂量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④泻脂平治疗后对肝脏病理状况的影响:空白对照组金黄地鼠的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小叶规则,无脂滴发现;模型对照组肝脏弥漫性重度脂肪变性,发生重度气球样变,伴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泻脂平高剂量组肝细胞呈现中度气球样变,伴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中剂量组肝细胞轻度灶性气球样变,局部可见少量正常肝细胞;低剂量组肝细胞呈中度脂肪变性,可见中央静脉及汇管区些许淋巴细胞浸润。2.离体实验:当泻脂平粗提物浓度达5mg/ml时已出现一定的细胞毒性,经预试验,实验用药浓度拟定为0、0.25、0.5、1mg/ml,结果显示泻脂平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HepG2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正量效关系,即随着浓度的升高,胆固醇含量越低。浓度为1mg/ml的泻脂平粗提物其降低胆固醇效应与3μM的Lipitor(阳性对照药)相当;而对培养液内的胆固醇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初步提示了该药的部分作用环节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而发挥降血脂的作用,并对细胞的向外转运与外泌胆固醇功能影响不大。细胞培养结果证实了泻脂平粗提物的降胆固醇作用,与整体动物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1.泻脂平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TC、TG、LDL-C并升高HDL-C;2.泻脂平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具有修复作用;3.泻脂平粗提物的部分降脂机制在于抑制了HepG2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4.泻脂平可以用于治疗痰浊湿阻型高脂血症;5.利湿健脾,化痰理气法治疗高脂血症是有效的、可行的。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理论研究
  • 传统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泻脂平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 实验研究
  • 一、在体实验 泻脂平药效学实验研究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二、离体实验 泻脂平粗提物的降胆固醇作用实验研究
  • 试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全文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泻脂平对痰浊湿阻型高脂血症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