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中的影像学表现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中的影像学表现

(如东县中医院江苏如东226000)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中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确诊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位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半月板损伤处有46处,其中I级损伤6例,II级损伤12例,III级损伤28例,并经过手术及关节镜进行证实,MRI的诊断半月板损伤处44处,准确率为(44/46)95.65%。结论:MRI影像学科显示不同损伤级别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确诊率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87-0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指膝关节受到旋转外力而产生的运动性损伤[1],若不及时、准确的进行治疗,将使患者遗留长期的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故选取正确的临床检查方法尤为重要。核磁共振影像是近年来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常用的方法之一[3],为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MRI中的影像学表现,笔者以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作为研究对象进,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位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50.0±3.45)岁,10例患者为左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0例为右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6.2±2.3)年。按照不同损伤等级进行分级:所有患者均为III级损伤。纳入条件:①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并伴有弹响。②经麦氏试验确认。③关节间隙压痛征。排除条件:①二次及以上进行膝关节手术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脏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及参数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均于手术前2周进行核磁共振(MRI)影像学检查,具体MRI影像学检查步骤为:⑴嘱患者仰卧位,于下肢自然垂直后,固定患侧小腿,外旋15°~25°,并将膝线圈置于关节中心。⑵对核磁共振扫描参数进行调整(矢状位扫描参数TR/TE=500ms/10ms;快速自旋回波TR/TE=3689ms/81ms;冠状扫描参数TR/TE=4558ms/83ms;横断位扫描参数TR/TE=3912ms/82ms;矩阵=285×187;层厚=4.2mm;层距=0.7mm;激励次数=1~2次)。⑶对患者不同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患者的半月板损伤等级,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检测结果与术后确认结果的相似性。

1.3分级标准

I级为呈现椭圆形信号增高,未达到关节面;II级为水平线性状延伸至关节囊缘且呈高信号;III级损伤为高信号并达到关节面。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内容为:①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特征②不同级别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影像的特征性。③术前检测结果与术后确认结果的相似性。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以P<0.05则表明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分析

本组2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手术等发现半月板损伤处有46处,其中6例I级损伤,12例II级损伤,I级和II级均为半月板退变,28例III级损伤,为半月板撕裂(其中3处为水平撕裂,10例为纵形撕裂,20例为斜形撕裂,3处为桶柄状撕裂,10例为放射状撕裂)。并经过手术进行证实,其MRI的诊断半月板损伤处44处,准确率为(44/46)95.65%。见表1。

2.2不同级别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影像的特征表现

46处损伤中,6例I级损伤,见图1;12例II级损伤,见图2;I级和II级均为半月板退变,28例III级损伤,见图3;为半月板撕裂(其中3处为水平撕裂,10例为纵形撕裂,20例为斜形撕裂,3处为桶柄状撕裂,10例为放射状撕裂)。

3.讨论

近年来,磁核共振成像已成为了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为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提高较为清晰的镜像[4]。

高友富等[5]的研究表明,MRI成像在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诊断时,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敏感性较高及降低局部组织变化等优点,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能有效反映出半月板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但也有学者认为[6],MRI成像可导致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出现误诊情况,不能有效显示半月板与关节囊间的结构,膝横韧带、冠状韧带、及上下隐窝组织,造成了MRI成像的不足,导致MRI成像准确性降低,与手术中患者实际显示结果不符。在本研究中,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6处损伤中,其MRI的诊断半月板损伤处44处,准确率为(44/46)95.65%,P>0.05,充分说明患者术前检测结果与术后确认结果的相似性较高。不同级别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影像的特征表现均不相同,且具有各自的特异性。6例I级损伤,见图1;12例II级损伤,见图2;I级和II级均为半月板退变,28例III级损伤,见图3;为半月板撕裂(其中3处为水平撕裂,10例为纵形撕裂,20例为斜形撕裂,3处为桶柄状撕裂,10例为放射状撕裂)。并经过手术进行证实,充分说明,MRI影像具有准确性较高、无创、便捷等优点,与李培等[7]和陈海南等[8]所研究的内容均相符,且在本研究中,对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排除了二次及以上进行膝关节手术患者及合并严重肝、肾、心脏等疾病患者,纳入了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均确诊的患者,结果排除了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大,结果较为真实。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实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无创性检查,更能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具有可靠性高、敏感度强等优点。对不同级别损伤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特征性显示出半月板的形态、大小及影像学信号的改变,为临床上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提高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戴刚,张卫东,王东武等.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半月板损伤478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35(13):1168-1170.

[2]常光辉,孙西河,刘秀娟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2,24(3):163-165.

[3]陈兴灿,潘永清,刘淼等.正常和损伤膝关节半月板低场MRI研究(附损伤半月板关节镜所见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16(12):710-712.

[4]李仕臣,王文革,吕晓波等.关节镜与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诊断的对比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35(5):413-415.

[5]高友富,高强,廖海燕等.盘状半月板42例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79-80.

[6]谢海柱,王滨,苏续清.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及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1(7):760-762.

[7]李培,郑卓肇,袁亮.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征象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12,20(19):2229-2231.

[8]陈海南,董启榕,汪益等.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性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4,20(2):2231-2234.

标签:;  ;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中的影像学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