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艾

导师: 刘德福

关键词: 三江平原,草地基本建设,沼泽化草甸,火管理,草甸白浆土,羊草,苜蓿

文献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草地建设的技术措施应当针对具体的不同生态区域组合相应的配套体系,三江平原沼泽化草地有其独特的地理、土壤、水循环、热能转化等特点,因此,有选择地采用了不同的技术组合,对三江地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建设进行了长期重点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及研究成果: (1) 通过草地焚烧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火管理”是沼泽化草甸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植被,提高草地牧草生物产量达16.5t/hm~2以上,但频繁的火烧将造成植被矮化和减产,“火”对群落结构影响的持续效应达11年;(2) 在补播研究中发现火前补播能够大幅度提高野豌豆的出苗率,从而改善植被结构并提高草地产量和饲用价值,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火能够改变植物群落结构”的事实;(3) 耕作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营养化”是提高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无论何种耕作措施,只要能够“改变非土壤化营养”,就能够大幅度提高草地的生产力,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多水份”是小叶章生存的主导因素的不正确说法:(4) 在施肥研究中发现N、P、K化肥的“大剂量使用(750kg/hm~2)”能够带来高效益增长,并呈现出“富K土壤施用K肥大幅度增产”无法解释的问题。(5) 在人工草地建设中,通过“深松”增加土壤容水量和改善氧亏缺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封闭灭草和秋播是建植成功的有效方法,苜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二次返青”而非越冬困难,苜蓿生产利用的最后期限是初霜期前后,根系分布格局及总糖、双糖、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证明在该地区“霜前30-45天最后一次利用”的经典理论应用将造成越冬困难和大面积减产;(6)在酸性土壤上大面积成功建植羊草草地2万亩,是冲破生态隔离的一大创新,为这一优良牧草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并且使羊草的植物学特性发生重大改变,由灰绿型转变为黄绿型,由此有理由怀疑羊草黄绿生态型的划分是错误的,并非适应环境内质变异的结果。 沼泽化草甸是三江平原的重要草地类型,到目前为之尚无综合治理系统的报道,因此,本项研究填补了该类草地研究的空白,为丰富我国草地建设和综合治理理论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提出了“基本草地建设农田标准化的高标准”,草地建设应着重于“草地环境良化和植被牧草化”的理念,超前改良、超前建设,而非简单的“受损植被的生态修复”。未雨绸缪,绝非亡羊补牢。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概况

1.1.1 地质地貌特点

1.1.2 气候条件

1.1.3 水文条件

1.1.4 土壤条件

1.1.5 生物资源

1.1.6 草地资源

1.2 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自然状况存在的问题

1.2.2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2.3 植被破坏严重

1.2.4 自然灾害频繁

1.2.5 水土流失严重

1.2.6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1.2.7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1.3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的重要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沼泽化草甸保护与开发利用

1.4.2 人工草地对白浆土的改良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土壤

2.1.5 水资源

2.1.6 植被类型

2.2 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

2.2.1 饲草料生产

2.2.2 绿色产品基地建设

2.2.3 组织形式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内容

3.1.1 草地资源开发、改良、建设、管理、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研究

3.1.2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和管理利用的研究

3.2 研究思路

3.2.1 人工草地建植

3.2.2 天然草地综合治理

3.3 研究方法

3.3.1 样地设置

3.3.2 研究方法

4 草地焚烧

4.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可燃物特性及焚烧程度季节动态

4.2.2 焚烧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2.3 焚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4 焚烧对群落结构动态影响

4.2.5 不同季节焚烧对小叶章个体发育的影响

4.2.6 焚烧对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生物过程的影响,

4.2.7 无性系种群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增长规律的火影响

4.2.8 年度间焚烧频次对沼泽化草甸草地生物量累积量的影响

4.2.9 年度间焚烧频次对沼泽化草甸草地生物量增长量的影响

4.2.10 生态因子对火烧草地生物量累积的交互作用

4.2.11 沼泽化草甸草地地下生物量累积的火影响

4.2.12 沼泽化草甸草地枯死地被物分解速率的火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补播

5.1 试验地自然概况

5.2 研究内容及方法

5.3 结果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6 施肥

6.1 试验方法及内容

6.2 试验结果

6.3 效益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7 耕作改良

7.1 试验方法

7.2 结果分析

7.2.1 饲草产量

7.2.2 牧草构成

7.2.3 层次结构

7.2.4 成本费用

7.2.5 小结

8 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8.1 深松改土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

8.1.1 试验方法

8.1.2 结果分析

8.1.3 效益分析

8.2 苜蓿的肥料试验

8.2.1 试验方法

8.2.2 结果分析

8.3 建植方式的研究

8.3.1 试验方法

8.3.2 结果分析

8.4 苜蓿草地的化学灭草试验

8.4.1 材料和方法

8.4.2 结果分析

8.5 苜蓿最后一次刈割的最佳收获期

8.5.1 试验方法

8.5.2 结果分析

9 羊草人工草地建植的研究—酸性土壤大面积种植成功的技术分析

9.1 羊草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性

9.1.1 羊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9.1.2 羊草实生苗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

9.1.3 羊草第二年的生长情况

9.1.4 羊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9.2 羊草人工草地的栽培技术

9.2.1 项目地自然条件及整地

9.2.2 播种方法

9.2.3 羊草人工草地的管理与利用

10.牧草生产成本估测

11 结论

11.1 天然草地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11.1.1 火计划管理良好的生态效应

11.1.2 野豌豆是小叶章草地良好的补播材料

11.1.3 增施N肥是提高小叶章草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措施

11.1.4 耕作改良的最有效方法试土壤营养化

11.2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要点

11.2.1 苜蓿草地建植的关键技术

11.2.2 羊草人工草地建植的关键技术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图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研究[D]. 胡靖.兰州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三江平原不同水位梯度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循环特征研究[D]. 郭雪莲.东北师范大学2008
  • [2].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 付强.东北农业大学2000
  • [3].三江平原水稻田间生产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综合优化设计研究[D]. 王金武.东北农业大学2001
  • [4].山西白羊草草地生产性能、种群生态位及草地培育的研究[D]. 董宽虎.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三江平原白浆土养分演变规律及其有效性的长期定位研究[D]. 田秀平.沈阳农业大学2004
  • [6].三江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仿真问题研究[D]. 郭龙珠.东北农业大学2005
  • [7].基于遥感技术的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D]. 杨澍.吉林大学2005
  • [8].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 郝庆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
  • [9].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D]. 刘殿伟.吉林大学2006
  • [10].三江平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D]. 宋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标签:;  ;  ;  ;  ;  ;  ;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