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迷走神经联系与胆碱能抗炎通路

耳—迷走神经联系与胆碱能抗炎通路

论文摘要

胆碱能抗炎通路(th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CAP)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以传出性迷走神经为基础的抑制炎症反应的神经免疫通路。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激活此通路,使传出性迷走神经冲动增加,释放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相关因子,最终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ETM)由内毒素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而引起,常用于制作系统性炎症模型和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理。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支,主要分布在耳廓的耳甲区(耳甲艇和耳甲腔),与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之间有密切联系。耳迷走神经投射到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等神经中枢,是耳-迷走神经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甲区迷走神经末梢与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有直接投射关系。针刺耳甲区能激活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放电。而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初级传入中枢是孤束核,并且通过迷走神经背核发出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因此,我们设想耳针刺激能够通过激活耳甲区传入性迷走神经进而促使传出性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最终抑制炎症反应。本研究从系统性炎症因子、NF-κB通路、组织器官炎症因子表达及器官病理状况等层面研究耳针刺激对炎症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探讨耳针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机制。1.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80-300g,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军) 2007-004。动物自由摄食和饮水。所有大鼠腹腔注射10%乌拉坦(1mL/100g)麻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Escherichia coli 0111:B4;Sigma)用生理盐水配制10mg/mL溶液,参照有关文献造模方法,相关各组动物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mg/mL,0.5mL/kg)。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图片判断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制作成功。其余组别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1实验一(静脉给药2h)实验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n=12):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n=12):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2h后取材。C组单纯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单纯耳甲电针组,n=12):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造模2h后取材。D组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耳甲电针组,n=12):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造模2h后取材。E组迷走神经刺激组(n=12):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造模2h后取材。F组“后三里”电针组(简称“后三里”组,n=12):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造模2h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0。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6、IL-1β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TNF-α、IL-6、IL-1β及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后三里”组‘TNF-α、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迷走神经刺激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L-6、IL-1β及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P<0.01),“后三里”组TNF-α水平、IL-6水平、IL-1β及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P<0.01)。1.2实验二(静脉给药4h)1.2.1实验分组G组正常对照组(n=12):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h后取材。H组模型组(n=13):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4h后取材。I组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耳甲电针组,n=14):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造模4h后取材。J组“后三里”电针组(简称“后三里”组,n=13):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造模4h后取材。1.2.2指标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0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2.3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6、IL-1β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后三里”组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13实验三(静脉给药6h)1.3.1实验分组K组正常对照组(n=11):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6h后取材。L组模型组(n=10):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6h后取材。M组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耳甲电针组,n=11):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造模6h后取材。N组“后三里”电针组(简称“后三里”组,n=10):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造模6h后取材。1.3.2指标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0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3.3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L-6、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后三里”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1.4实验四(迷走神经阻断)1.4.1实验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n=11):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n=10):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O组迷走神经切断+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迷切耳针组,n=11):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后立即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P组迷走神经切断+“后三里”电针组(简称迷切“后三里”组,n=10):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后立即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Q组N受体拮抗+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N受体拮抗耳针组,n=10):造模前经右侧颈静脉注射六烃季铵(10mg/kg),造模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R组N受体拮抗+“后三里”电针组(简称N受体拮抗“后三里”组,n=10):造模前经右侧颈静脉注射六烃季铵(10mg/kg),造模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S组N受体α-7亚单位拮抗+耳甲迷走神经电针组(简称α-BGT耳针组,n=10):造模前经右侧颈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1μg/kg),造模1.5h后进行双侧耳甲刺激。T组N受体α-7亚单位拮抗+“后三里”电针组(简称α-BGT’后三里”组,n=10):造模前经右侧颈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1μg/kg),造模1.5h后进行双侧“后三里”刺激。1.4.2指标检测血清TNF-α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4.3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O、P、Q、R、S及T组TNF-a水平无限制差异。2.耳针对NF-κB通路的影响2.1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2.1.1实验一(静脉给药2h)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一中A、B、C、D、E及F组的肺组织样本(在-80℃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肺右叶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模型组(B组)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D组)及迷走神经刺激组(E组)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耳甲电针组相比,“后三里”组(F组)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迷走神经刺激组相比,“后三里”组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1)。2.1.2实验二(静脉给药4h)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二中G、H、I及J组的肺组织样本(在-80。C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肺右叶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G组)相比,模型组(H组)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组)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5)。2.1.3实验三(静脉给药6h)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三中K、L、M及N组的肺组织样本(在-80℃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肺右叶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K组)相比,模型组(L组)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M组)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1)。2.2肺脏NF-κB p65活性变化2.2.1实验一(静脉给药2h)采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一中的A、B、D、E及F组中用甲醛固定的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模型组(B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D组)、迷走神经刺激组(E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迷走神经刺激组相比,“后三里”组(F组)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P<0.05)。2.2.2实验二(静脉给药4h)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一中的G、H、I及J组中用甲醛固定的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G组)相比,模型组(H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组)、“后三里”组(J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2.2.3实验三(静脉给药6h)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一中的K、L、M及N组中用甲醛固定的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K组)相比,模型组(L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M组)、“后三里”组(N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下调(P<0.05)。2.2.4实验四(迷走神经阻断)采用第一部分实验一中的A、B组及实验四中的O、P组用甲醛固定的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肺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模型组(B组)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迷切耳针组(O组)、迷切“后三里”组(P组)NF-κB p65表达无明显变化。3.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器官组织影响3.1肝脏组织TNF-αmRNA、IL-10 mRNA表达3.1.1实验一(静脉给药2h)采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一中A、B、D、E及F组的肝脏组织样本(在-80℃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肝左外叶组织)。采用定量PCR法测定各组肝脏组织TNF-αmRNA表达变化。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模型组(B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D组)、迷走神经刺激组(E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3.1.2实验二(静脉给药4h)采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二中G、H、I及J组的肝脏组织样本(在-80℃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肝左外叶组织)。采用定量PCR法测定各组肝脏组织。TNF-αmRNA、IL-10 mRNA表达变化。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G组)相比,模型组(H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组)、“后三里”组(J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G组)相比,模型组(H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I组)、“后三里”组(J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3.1.3实验三(静脉给药6h)采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二中K、L、M及N组的肝脏组织样本(在-80℃超低温冰箱保存的肝左外叶组织)。采用定量PCR法测定各组肝脏组织TNF-αmRNA、IL-10mRNA表达变化。实验结果:各组动物肝TNF-α、IL-10 mRNA表达变化见表X、图X。与正常对照组(K组)相比,模型组(L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M组)、“后三里”组(N组)TNF-α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K组)相比,模型组(L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耳甲电针组(M组)、“后三里”组(N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3.2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一中的A、B、D、E及F组中用甲醛固定的肺组织。采用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肺脏组织病理变化。实验结果:正常对照组(A组)肺泡结构完整,无萎陷,未见出血及炎细胞渗出。模型组(B组)肺泡结构破坏,可见萎陷、不张,肺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及渗出液,支气管结构紊乱。耳甲电针组(D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E组)较之模型组损伤程度减轻,肺泡结构破坏明显减少。“后三里”组(F组)较之模型组损伤程度略减轻。4.结论本研究从血液循环细胞因子水平、NF-κB亘路、内脏器官细胞因子mRNA水平及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等几个层面阐述了耳针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炎症发展的效应机制。通过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揭示内毒素血症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通过不同时间点相应指标的变化,观察耳针在炎症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针对各时间点的致炎因子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应与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相似,在进行迷走神经阻断后,耳针的抗炎效应消失。同时,耳针抑制了各时间点NF-κB p65的表达,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同样有赖于迷走神经的完整。以上结果说明耳针抑制血液循环炎症因子及NF-κB通路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来实现的。耳针刺激还有助于肝脏致炎因子TNF-amRNA水平的降低及抗炎因子IL-10mRNA水平的升高,这可能是抑制器官炎症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耳针刺激改善了肺脏组织的病理状态,说明其对内毒素血症中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以上这些结果为耳针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炎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还进行了直接刺激迷走神经、耳针刺激和“后三里”刺激三种刺激方法抗炎效应的比较。结果发现: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效果优于耳针刺激和“后三里”刺激,耳针刺激效果优于“后三里”刺激。这可能是由于同“后三里”刺激相比,迷走神经刺激和耳针刺激更为直接地激活了胆碱能抗炎通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耳廓与迷走神经反射
  • 综述三 针灸调节炎症反应的研究概述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一(给药2H)
  • 1.1 实验材料
  • 1.2 模型的制备
  • 1.3 实验分组
  • 1.4 处理过程
  • 1.5 样本检测
  • 1.6 数据统计
  • 2. 实验二(给药4H)
  • 2.1 实验材料
  • 2.2 模型的制备
  • 2.3 实验分组
  • 2.4 处理过程
  • 2.5 样本检测
  • 2.6 数据统计
  • 3. 实验三(给药6H)
  • 3.1 实验材料
  • 3.2 模型的制备
  • 3.3 实验分组
  • 3.4 处理过程
  • 3.5 样本检测
  • 3.6 数据统计
  • 4. 动物实验四(迷走神经阻断)
  • 4.1 实验材料
  • 4.2 模型的制备
  • 4.3 实验分组
  • 4.4 处理过程
  • 4.5 样本检测
  • 4.6 数据统计
  • 第二部分 耳针对NF-KB通路的影响
  • 1. 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
  • 1.1 实验一(给药2h)
  • 1.2 实验二(给药4h)
  • 1.3 实验三(给药6h)
  • 2. 肺脏NF-κB P65活性变化
  • 2.1 实验一(给药2h)
  • 2.2 实验二(给药4h)
  • 2.3 实验三(给药6h)
  • 2.4 实验四(迷走神经切断)
  • 第三部分 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器官组织影响
  • 1. 肝脏组织TNF-A MRNA、IL-10 MRNA表达
  • 1.1 实验一(给药2h)
  • 1.2 实验二(给药4h)
  • 1.3 实验三(给药6h)
  • 2.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1. 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1.1 给药2h结果
  • 1.2 给药4h结果
  • 1.3 给药6h结果
  • 1.4 经迷走神经阻滞后检测结果
  • 2. 耳针对NF-κB通路的影响
  • 2.1 肺脏NF-κB p65蛋白表达
  • 2.2 肺脏NF-κB p65活性变化
  • 3. 耳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器官组织影响
  • 3.1 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
  • 3.2 肺脏组织病理变化
  • 讨论
  • 1. 耳-迷走神经联系及前期工作基础
  • 2. 细胞因子及NF-κB通路在炎症中的作用
  • 2.1 细胞因子
  • 2.2 NF-κB通路
  • 3.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机制
  • 4. 本研究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 4.1 内毒素血症系统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发展变化
  • 4.2 干预性刺激对系统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4.3 干预性刺激对NF-κB通路的影响
  • 4.4 干预性刺激对网状内皮组织器官的影响
  • 4.5 迷走神经刺激、耳甲刺激、"后三里"刺激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激活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 6. 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
  • 6.1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
  • 6.2 耳针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林慧娟教授治疗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经验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15)
    • [2].刺激迷走神经治疗胃癌呃逆28例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23)
    • [3].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9)
    • [4].迷走神经完整性对抗反流手术的影响[J].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9(04)
    • [5].电针耳迷走神经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 2016(05)
    • [6].冥想:训练你的迷走神经[J]. 健康之家 2013(09)
    • [7].多层迷走神经理论及其临床价值[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3)
    • [8].初次和重复献血者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8)
    • [9].肺迷走神经对肺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04)
    • [10].胃癌患者保留迷走神经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4)
    • [11].耳甲穴迷走神经持续刺激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05)
    • [12].胃癌根治切除治疗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20)
    • [13].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迟发迷走神经亢进1例报告[J]. 吉林医学 2008(17)
    • [14].常刺激耳朵有助预防衰老和改善健康[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12)
    • [15].保留迷走神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07)
    • [16].耳鼻喉手术引发迷走神经危象18例临床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S1)
    • [17].1例桡动脉采血诱发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个案分析[J]. 名医 2019(08)
    • [18].迷走神经的随机扰动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9].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2(01)
    • [20].迷走复合体和迷走神经在炎症反应中的可塑性[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1].迷走神经-孤束核通路对心血管生理的调控功能[J]. 广东医学 2012(04)
    • [22].迷走神经在肺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内科 2008(02)
    • [23].循证护理对于降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几率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3)
    • [24].安装心脏起搏器,会损害迷走神经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1(04)
    • [25].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的研究现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0)
    • [26].迷走神经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小鼠高血压心脏纤维化进程的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 2018(08)
    • [27].眼带状疱疹致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8)
    • [28].中枢毒蕈碱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7(S2)
    • [29].保留迷走神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4)
    • [30].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06)

    标签:;  ;  ;  ;  ;  

    耳—迷走神经联系与胆碱能抗炎通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