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经验

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经验

一、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周芳[1](2021)在《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一项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体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与防治的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约有3亿口人被确诊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人数超过1100万,位列心血管疾病第二,并且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位列第一,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安全有效的防治工作对降低冠心病的病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贯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展及临床事件整个过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时间的沉淀和反复验证,在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转录组学的不断革新进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各种疑难疾病中揭开神秘面纱,有关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不在少数,这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思路,也为疾病的基因治疗夯实基础。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1,TUG1)首先是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细胞中被发现,后来被证实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可以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引起多种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活性物质的表达,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凋亡等过程。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旨在为小陷胸加味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理论研究探索冠心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的历史渊源及进展,揭示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中医辨证思路。基于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独特优势,从基因层面及分子生物学层面挖掘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可能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我们临床应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取56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小陷胸加味汤组和对照组,小陷胸加味汤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陷胸加味汤,疗程均为30天,分别观察(1)临床指标:中医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程度;(2)实验室指标: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发作时S-T段及T波的变化;血管内皮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分泌水平;(3)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随机选取15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所有入选对象取血6ml,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TUG1,免疫学方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分泌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分泌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内皮素做相关分析。4.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及时效关系研究,探索小陷胸汤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选用SPF级SD大鼠经灌胃给药制备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内皮损伤模型,MTT法筛选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实验分为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分别应用运用培养基、空白组血清及最佳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LncRNA TUG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内皮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不断扩义,明确提出在审明痰热互结病机的条件下,小陷胸汤能从多靶标、多途径、多层次改善血管内皮治疗冠心病。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小陷胸加味汤组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中医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6.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分泌水平上调(P<0.05),ET分泌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临床意义,小陷胸加味汤组出现1例胃痛(3.57%),2例腹胀(7.14%)。对照组出现2例头昏、头痛(7.14%),2例腹胀(7.14%)。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循环内皮细胞、ET的分泌水平、NO的分泌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增加,ET分泌增加,NO分泌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呈显着正相关(r=0.56,P=0.03),与NO的分泌(r=-0.58,P=0.02)呈显着负相关,同时与ET的分泌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2,P=0.01)。4.小陷胸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 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时效关系研究发现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以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改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的增值能力。最终选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干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24小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水平在模型组的平均值为1.00,在空白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8,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6,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p38、P-p38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与p38、P-p38蛋白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分别为(r=0.997,P=0.048),(r=0.990,P=0.017)。结论:1.小陷胸加味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痰热互结证)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2.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表达具有差异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进而减少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损伤。4.在审明病机的前提下,小陷胸加味汤可以从基因层面、分子生物学层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

谷珊珊,宋卓,李蒙,于明坤,许云[2](2020)在《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证治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中医干预癌因性疲乏(CRF)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分析,探求CRF的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CR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筛选,按照Cochrane Handbook标准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7项研究,共11 854例患者,均采用中医疗法治疗CRF。结果显示:64.20%以Ⅲ~Ⅳ期肿瘤患者为干预对象,化疗所致CRF占52.55%、放疗所致CRF占2.19%,47.45%为肿瘤本身所致CRF。中医辨证CRF以虚证为主,主要分为气血两虚(37.44%)、气阴两虚(18.64%)、脾虚湿盛(6.38%)、脾气虚(16.22%)、脾肾亏虚(15.05%)、肺肾阴虚(6.26%) 6个证型。中药干预涉及扶正类39种,扶正祛邪类21种,其中以汤剂最多,占51.09%,组方以"参类制剂"常见,中成药静脉注射液占29.20%,中成药口服制剂占19.71%。用药功效分类前3位为补虚药(51种),清热药(20种)、活血化瘀药(17种)。与其他干预措施相比,中医治疗在缓解疲乏状态、改善贫血,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或减轻感染、骨髓抑制等方面更具优势。结论中医药治疗CRF多以补虚为主,强调益气养血、温阳滋阴之法,同时根据辨证不同佐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行气逐瘀药物;中医干预CRF不仅可以提高其免疫功能,还可以改善其贫血状态。

姜炳辰[3](2019)在《基于病证结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2.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符合肝阳上亢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同时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反应动物眩晕程度的评价方法。方法:1.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VIP和Wan Fang Data共4个数据库(2018.12.31之前),设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应用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2.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80-320g)进行随机分组,使用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硬化剂)与附子汤灌胃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肝阳上亢证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联合造模组),与单用局部注射硬化剂的大鼠(硬化剂组)、单用附子汤灌胃的大鼠(附子汤组)、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以大鼠通过一段2米长玻璃管的时间(“跑管时间”)反应大鼠的眩晕程度,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2周、造模后第3周进行观测。结果:1.共检索99篇文献,最终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数为1110例,其中对照组555例,试验组5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ESCV评分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8,95%CI=[2.02,7.53],Z=3.39,P=0.0007);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血流速(LVA、RVA、BA)与对照组相比,由于I2值>90%,不能进行Meta分析,分别分析各数据不能明确结果是否有差异;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椎动脉血管阻力指数(VARI)与其他治疗方法对照组相比由于I2值>90%,不能进行Meta分析,分别分析各数据不能明确结果是否有差异;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8,1.24],Z=4.06,P<0.0001);运用随机数字表作为随机方法的文献中,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未见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0.98,1.52],Z=1.76,P=0.08);运用就诊顺序作为随机方法的文献中,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也未见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0.99,1.34],Z=1.85,P=0.06);随机方法只提到“随机”的文献中,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5,1.28],Z=3.00,P=0.003);高压氧联合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0,1.42],Z=3.46,P=0.0005);高压氧联合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未见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0.97,1.23],Z=1.46,P=0.14);高压氧联合中药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3,1.24],Z=2.58,P=0.01);高压氧联合中医物理类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2,1.25],Z=2.41,P=0.02);高压氧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6,95%CI=[1.11,1.44],Z=3.50,P=0.0005);增加了高压氧干预方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2,1.31],Z=2.31,P=0.02);增加了中医药干预方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4,1.21],Z=2.91,P=0.004)。文献中均未报道不良反应或其他安全性问题。2.附子汤组较对照组跑管时间缩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联合造模组与硬化剂组相比,跑管时间略有延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硬化剂组与联合造模组跑管时间延长,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单用附子汤造模组的差异更为明显(p<0.01)。造模后的跑管时间较造模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造模后2、3周的跑管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2.该造模方法能有效制成肝阳上亢证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且“跑管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鼠的眩晕程度,为今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动物模型与眩晕的检测方法。

杨勇[4](2019)在《养肝化瘀方在预防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养肝化瘀方在预防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中药预防与治疗门静脉血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和解放军302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脾切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84例(部分病人来自解放军302医院),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2人,对照组42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加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000IU,皮下注射。研究组:术后常规加抗凝治疗(给药、方法同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养肝化瘀方。服用方法:术后12小时第一次服药,上药100ml汤煎经胃管服用,日一次;术后约35天胃管拔出后,以上方药物经煎药房代煎,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尽量空腹温服,服用时间持续4周,期间不可间断。检测术前、术后1、3、7、14、21天血小板计数,并在手术前、手术后3、7、14和21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用多普勒超声仪监测两组术前、术后3、7、14天门静脉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试验过程中脱落4例,最终剩余38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剩余40例完成研究。1.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7、14、21天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血小板计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7、14天血浆D-二聚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天、21天血浆D-二聚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1)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均未发现有门静脉血栓形成;(2)术后3天研究组发现PVT3例,与对照组5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7天研究组发现PVT5例,与对照组14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14天研究组发现PVT2例,与对照组4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研究组PVT发生率26.32%与对照组57.5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在预防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比单纯应用西药预防有优势。

张倩[5](2019)在《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基础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已成常态,多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模式。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多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因安全性问题,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关注品种,其临床联合用药的情况复杂,然而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却相对薄弱,给临床用药带来未知的效益或风险。丹红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受到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专家共识的推荐,已经形成了《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但其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仍相对较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临床文献研究和通过临床数据挖掘,基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及在这种情况下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临床高频联用的应用实际,且两者有较多体内共同转运蛋白靶点的研究报道,选择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作为代表性联合用药组合,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等角度,评价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的相互作用特性及作用机制,以期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临床联合用药潜在的效益与风险,为后期完善丹红注射液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进一步检索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及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设计临床数据挖掘和药物相互作用方案,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特征和可能机制提供基础。(一)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临床常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能够协同增效,但是两者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常见临床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但是两者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二)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1.目前只有少量关于丹红注射液与头孢菌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但没有检索到两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献。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有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性药动学相互作用,其主要酚酸类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外能够显着抑制人肝微粒体9种CYP 450亚型酶和大鼠肝微粒体相应的亚型酶;在转运体方面,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3和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2.头孢菌素类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在血浆蛋白和转运体两个方面:头孢曲松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代表药物;与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摄取型转运体主要是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及肠道寡肽转运体PEPT1和PEPT2;有关的外排型转运体主要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4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筛选出2013年~2015年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7713例病案,建立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数据库,共登记73653条有效用药记录,针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主要诊断及联合用药情况开展数据挖掘,为设计药物相互作用实验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1.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占75.82%,临床主要诊断为高血压(72.29%)、脑梗塞(58.25%)、冠心病(40.94%)和糖尿病(27.28%),四大诊断关联密切,超过90.22%的患者有并发症。2.选取6935例四大诊断患者的有效用药信息66729条,按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丹红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脑血血管疾病用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频次逐年递增;女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男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脑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80岁以下患者多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80岁以上患者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和利尿药(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65%,最小提升度1.00)。(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占86.27%,主要的并发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25.05%)、尿路感染(9.19%)和肠胃炎(8.90%),出现频率最高关联密切的诊断为高血压和肺部感染(支持度25.05%)。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68.77%),其次喹诺酮类(32.01%),再次青霉素类(11.31%),其中联用频次最高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033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有10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8例是联合使用头孢类,但不能判断不良反应/事件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然相关。临床文献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两者在体内的共同靶点相对较多,因此将联用频次最高的头孢曲松作为头孢类代表,与丹红注射液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三、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由于头孢曲松体内不被代谢,本章基于药物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及作用机制。(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过程中,单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曲松对丹红注射液体内过程的影响,联合用药导致p-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显着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对头孢曲松的体内药动学影响较小。2.多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对头孢曲松体内过程的影响。多次联合用药7天,头孢曲松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先使用丹红注射液7天,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7d,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和体内暴露量,丹红注射液中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着增加。3.单次与多次联合用药都可降低头孢曲松在老年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二)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2.体外超滤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可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和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单体化合物与HSA结合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静态猝灭结合参数,具体结合位点需进行分子对接考察。(三)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多次联合用药显着增加头孢曲松的尿液排泄量和累积排泄分数,头孢曲松的胆汁排泄量有增加趋势,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2.多次联合用药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的趋势,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之一。3.联合用药对大鼠肾脏摄取型转运体rOat1、rOat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影响,对外排型转运体rB crp、rMrp4的基因表达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能显着增加rMrp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丹红注射液可诱导HEK293细胞MRP2的基因表达,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尿液中外排头孢曲松增加,导致头孢曲松尿液排泄量增加,血药浓度减少。4.联合用药显着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的尿液排泄量,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头孢曲松从胆汁排泄,抑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从胆汁排泄,代偿性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尿液排泄量。临床意义在成年和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头孢曲松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且联合用药与单用组的头孢曲松Cmax和AUC不等效,说明联合用药会影响头孢曲松的生物等效性,建议继续考察不同给药方案对头孢曲松的药动学影响,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四、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药效学是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的终点,本章基于两者的主要药效,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效学相互作用。(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丹红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3593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体外联合药敏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1.在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能够显着增加成年大鼠体内国际化标准比值、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凝血酶时间,降低血清TxB2水平,但对抗血小板功能没有显着影响。2.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能够显着增强老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功能、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功能,显着降低系统炎症因子水平,但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或单用头孢曲松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意义在成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增加丹红注射液酚酸类成分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联合用药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的Cmax和AUC不等效,药效学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增强丹红注射液在成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在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不显着影响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大鼠的体内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流变等方面的作用。

卿雯琪[6](2019)在《红花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炎症与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基于孙络-微循环学说,回顾分析中成药红花注射液治疗CAP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等凝血及炎症指标的观察分析,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CAP瘀血阻络证的可能有效途径,旨在优化目前CAP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延展中医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部共420例CAP(非重症)患者,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40例,其中21例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未使用红花注射液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症候积分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提取并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及出院前最后一次抽取外周血检测的WBC、PCT、PT、D-D等指标,以及出院后15-30天复查胸部CT渗出吸收情况,通过上述指标判断CAP炎症吸收及凝血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WBC、PCT、D-D、Fi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组间WBC、PCT、CRP、D-D、Fib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疗效、胸部CT渗出吸收情况及平均住院日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CAP患者D-二聚体显着升高,且与PCT、CRP存在显着正性相关性,故D-D可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反映CAP患者的炎症程度。(2)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红花注射液治疗CAP瘀血阻络证患者,总体疗效良好,有效率达85.7%,安全性I级。(4)红花注射液是活血化瘀疗法的代表性药物,可明显改善CAP患者D-D、Fib指标,改善CAP患者的微循环,从而促进炎性实变的吸收以提高临床疗效。

姚泓,张秀平,李玮婕,王菲,刘颖,卢建秋[7](2018)在《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5个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将苦碟子注射液分别与混合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睾酮和氯唑沙宗共同孵育,UPLC-MS/MS法检测各探针药物的代谢物。结果在测定浓度范围内,苦碟子注射液对CYP2E1、CYP2C9和CYP2C19的活性抑制率小于50%;对CYP1A2、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12.68%、8.11%,远高于临床日用药浓度0.20%0.80%。结论在正常剂量下,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CYP2E1、CYP2C9、CYP2C19几乎不显示抑制作用,对CYP1A2、CYP3A4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张丹[8](2018)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居我国各系统肿瘤发病之首。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肠癌合计占恶性肿瘤前十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达40.75%。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作用迅速、生物应用度高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在治疗肿瘤类疾病方面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辅助放化疗治疗的同时发挥着抗癌减毒的重要作用。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功能多元等情况,且现尚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之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或相关研究。故而,常出现医务工作者无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出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临床价值。正基于此,本研究以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为切入点,应用网状Meta分析等方法,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横向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不同消化系统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运用WinBUGS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运用Stata软件对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概率排序图、漏斗图及聚类分析图等,预测治疗措施疗效及安全性的排序,以甄别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优势品种。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中药注射剂的成份、功效、主治和对已发表的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系统评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5种中药注射剂,81个RCTs,共597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49例,对照组2929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疗效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康艾、香菇多糖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生存质量方面,FOLFOX化疗方案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人参多糖、香菇多糖、消癌平、参麦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斑蝥维生素B6、参麦、参芪扶正、得力生、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胎盘多肽、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康艾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26个RCTs,共215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参芪扶正、华蟾素、康艾、鸦胆子油乳、艾迪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XELOX化疗方案联用复方苦参、香菇多糖、消癌平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ELOX化疗方案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参芪扶正、康艾、香菇多糖,可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放疗(RT)方案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55个RCTs,共411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艾迪+RT、斑蝥酸钠维生素B6+RT、复方苦参+RT、华蟾素+RT、黄芪多糖+RT、康艾+RT、榄香烯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RT、参芪扶正+RT、复方苦参+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在放射性食管炎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CT)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种中药注射剂,共计29个RCTs,共1967例患者,均为已发表的中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复方苦参+CT、华蟾素+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CT、参附+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CT、参附+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RT、消癌平+CT与仅用化疗相比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食管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3)中药注射剂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TACE)化疗治疗肝癌,共检索到204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105个RCTs,共768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存率方面,在TACE基础上联用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康莱特、参麦、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TACE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艾迪、康莱特、康艾、华蟾素、黄芪多糖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消癌平、康莱特、参麦、参芪扶正、康艾、得力生、华蟾素、黄芪多糖较仅用TACE而言,可以显着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鸦胆子油乳、康莱特、参麦、康艾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参麦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药注射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共检索到820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60个RCTs,共484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均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5)中药注射剂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辅助化疗治疗胰腺癌,共检索到27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9种中药注射剂,22个RCTs,共132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75例,对照组654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仅用化疗。在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艾迪联合化疗优于仅用化疗。而在化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研究结论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或放疗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就中药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而言,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在缓解不良反应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此外,在中药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在治疗胃癌方面,鸦胆子油乳与复方苦参较其他中药注射剂就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指标上更具优势,香菇多糖就缓解不良反应指标方面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②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华蟾素、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在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放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同样的,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化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而且,复方苦参联合化疗在缓解白细胞减少与胃肠道反应方面也占优势。③在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中,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联合TACE在生存率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康莱特、黄芪多糖联合TACE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参麦联合TACE在不良反应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④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消癌平注射液辅助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⑤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康艾、康莱特注射液联用化疗可以显着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在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郭雯[9](2018)在《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临床药师随着学科的发展,已从幕后走到前台,发展为走到患者身边进行一对一的药学服务。中药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工作时,发现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而其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医疗风险及支出,故基于真实的医疗数据对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其监护点,并为其临床合理使用及制定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醒脑静注射液出自《温病条辨》,是在古方基础上,以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经科学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临床研究中发现,醒脑静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清醒及降低其血液中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治疗原则为尽早诊断尽早用药,以改善脑部供血,保护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缩小梗死及其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关于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研究中,均具有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的药物剂量、疗程的规定,并有严格的疗效判定标准。但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临床的真实情况。笔者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真实临床环境下,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故本研究旨在对真实医疗环境下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及分析,阐释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并结合其药学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药学监护点,为促进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目的调查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真实医疗数据,阐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合其药学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药学监护要点,促进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为中药临床药师制定中药注射剂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某综合性三级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电子病例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入院后使用了醒脑静注射液且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情况、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不良事件等信息,结合临床指南及文献研究,评价病例中的人口学资料,患者意识状态描述、格拉斯哥(GCS)昏迷量表评分情况,醒脑静应用时机、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用药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对醒脑静注射液使用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收集入院后使用了醒脑静注射液550例,将其中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196例纳入调查。2急性脑梗死患者人口学调查急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调查的病例中死亡病例共计16例,均合并较严重的合并症,其中以肺部感染多见。3急性脑梗死疾病情况调查调查的病例中急性脑梗死患者39.09%存在多次发病的情况。入组病例中医师均未对患者血液中的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检验,且在使用醒脑静的患者中,医师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描述混乱,存在GCS昏迷评分的病例占比56.63%,部分病例存在无指征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情况。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次数超过3次的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的人数占比逐渐增大。4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在醒脑静的应用时机方面,使用时间距离发病时间超过14天的病例为4例;调查的病例中给药途径全部为静脉滴注;醒脑静的给药溶媒、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均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的现象;病例中存在1例醒脑静与氯化钾配伍输注;醒脑静用药疗程超过28d的病例2例;与西药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前二十位的药品种类以抗血小板聚集药、脑保护剂、通便药、降血脂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脱水药为主;与中药联合用药情况:以理血剂为主;醒脑静的使用存在辨证的病例数为21例,辨证分别为痰热证20例,阳亢证1例。5不良事件研究1例病例在醒脑静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过敏性皮炎;2例在醒脑静使用过程中发生腹泻;20例醒脑静使用疗程为1天的病例中均未提及停药原因,其中3例在病例中提及患者有癫痫或痫性发作。结论本研究对196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且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相关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醒脑静注射液因其良好的开窍醒神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包括:缺少中医辨证、溶媒选择不合理、与西药配伍输注、疗程过长等情况。因真实医疗环境下经常多种药物联用,还应思考其联合用药的真实合理性及经济性问题。2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较为安全,但应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腹泻)是否与其药性较为寒凉有关,以及在癫痫及急性脑梗死后痫性发作的患者中的用药安全性。3针对以上醒脑静注射液应用调查,中药临床药师结合其药学特点,总结醒脑静临床监护要点,包括其合理的用法用量、溶媒、单独输注等,同时中药临床药师可对患者中医体征进行辨识,协助医师合理使用醒脑静。4中药临床药师通过下临床的方式可以全程监护醒脑静使用过程以及患者相关的中医体征变化,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本研究通过调查醒脑静注射液临床的真实使用情况,整理出其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合其药学特点,对其使用中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临床监护要点,促进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为中药临床药师制定中药注射剂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

褚延斌,苏小琴,李德坤,周大铮,余伯阳,鞠爱春[10](2018)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中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决定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针对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其内在成分进行定量,从单一指标到多指标,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谱效关系、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从多指标定量测定、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系和Q-marker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冠心病中医病名溯源
    第二章 冠心病中医发病机理
        1.因虚致病
        2.因实致病
        3.虚实夹杂
    第三章 冠心病中医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2.中成药
        3.静脉注射中药
        4.中医外治法
    第四章 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历史渊源及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1.《伤寒论》对小陷胸汤的认识
        2.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认识
        2.冠心病疾病的诊断与分类
        3.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
        4.冠心病的预防
    第六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第七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初探
        1.p38MAPK信号通路的介绍
        2.p38MAPK信号通路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初探
    第八章 LncRNA TUG1 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LncRNA TUG1 与血管内皮细胞
        2.LncRNA TUG1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3.LncRNA TUG1 与免疫炎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二 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 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主要仪器
    2.实验动物、细胞、主要试剂、试剂盒及引物设计
    实验一 含药血清制备、细胞模型建立及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1.含药血清的制备
        2.细胞模型制备
        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4.实验分组及干预方法
    实验二 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LncRNA TUG1 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Western Blot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1.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本研究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立方依据
    2.对本研究细胞模型及观察指标的讨论
    3.本研究结果初探
    4.本研究创新性分析
    5.对本研究的总体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综述一 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中药或中药提取物
        2.中药复方
        3.中成药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长链非编码RN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LncRNA的概述
        2.LncRNA的生物功能
        3.LncRNA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观察分析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纳入研究采纳的诊断或辨证标准
    2.5肿瘤部位、分期及CRF原因
    2.6 中医证型及治法
    2.7 疗效评估量表及客观观察指标使用情况
    2.8 中药干预及方药分析
        2.8.1 中药处方使用情况
        2.8.2 中药功效分布情况
3 讨论

(3)基于病证结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分型
        1.1.1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颈性眩晕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理机制
        1.2.1 机械压迫因素
        1.2.2 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因素
        1.2.3 交感神经因素
        1.2.4 体液因素
        1.2.5 心理精神因素
    2.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病名及其历史
        2.1.1 眩晕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3.总结
第二部分 :高压氧联合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1.研究背景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
        1.2 高压氧
        1.3 本篇META分析的意义
    2.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结局指标
        3.4 检索策略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
        3.6 文献的质量评价
    4.结果
        4.1 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ESCV比较
        4.2 去除“赵中平2012”后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ESCV比较
        4.3 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LVA、RVA、BA比较
        4.4 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椎动脉血管阻力指数(VARI)比较
        4.5 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总有效率比较
        4.6 去除“吴频霞2013”后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总有效率比较
        4.7 不同随机方法间高压氧联合中医药与其他方法组总有效率比较
        4.8 高压氧联合中药与联合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总有效率比较
        4.9 高压氧联合中药制剂与联合中医物理类疗法总有效率比较
        4.10 高压氧联合中药制剂与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4.11 高压氧联合中医物理类疗法与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4.12 治疗组增加高压氧与治疗组增加中医药与其他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5.讨论
        5.1 研究结果的讨论
        5.2 高压氧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5.3 中医物理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5.4 中药制剂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5.5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学术争议
        5.6 研究的不足之处
    6.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一种新型病证相结合肝阳上亢证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药物
        1.1.3 有机玻璃管
        1.2 实验方法
        1.2.1 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1.2.1.1 运用硬化剂造模
        1.2.1.2 运用附子汤造模
        1.2.1.3 硬化剂联合附子汤造模
        1.3 观察项目与方法
        1.3.1 声响逃避反射训练
        1.3.2 眩晕测试(跑管法)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3.1 制附子对动物模型的作用
        3.2 聚桂醇注射液对动物模型的作用
        3.3 不足之处
        3.4 本文结果的应用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非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1 针灸与手法
        1.1 针刺疗法
        1.2 手法
    2 药物治疗
        2.1 中药
        2.2 西药
    3 其他疗法
        3.1 小针刀
        3.2 穴位注射
        3.3 高压氧
        3.4 刺血疗法
        3.5 微创埋线
        3.6 内热针
        3.7 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4)养肝化瘀方在预防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临床研究
    1.技术路线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干预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病例脱落情况
        4.2 一般情况分析
        4.3 指标测评结果
    5.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指标结果分析
    6.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现状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
        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二、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单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二、多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三、单次和多次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体内头孢曲松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头孢曲松与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人血清白蛋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尿液和胆汁排泄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三、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四、联合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尿液排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一、丹红注射液抗菌作用筛选
        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联用对临床MRSA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一、联合用药对成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红花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中医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辨证论治
        1.4 活血化瘀法在CAP中的应用
    2.西医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识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2.1 国外流行病学
        2.2.2 我国流行病学
        2.2.3 病原学
        2.3 肺的生理基础
        2.4 发病机制——急性炎症反应
        2.4.1 血流动力学改变
        2.4.2 血管通透性增加
        2.4.3 渗出性改变
        2.5 凝血系统概述
        2.5.1 内源性通路
        2.5.2 外源性通路
        2.5.3 共同通路
        2.6 炎症与凝血系统的交互影响
        2.7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观察指标
        2.2.1 一般观察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2.3 疗效指标及选取截点
        2.4 疗效指标标准
        2.4.1 西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4.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3.结果观察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3.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3.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2.3 治疗前后两组患WBC值比较
        3.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CT值比较
        3.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RP值比较
        3.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D、PT、TT、APTT、PLT、Fib值比较
        3.2.7 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比较
        3.2.8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3.2.9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
        3.2.10 治疗前两组患者D-D与 WBC、PCT、CRP相关性分析
        3.2.11 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生理基础
        1.1 肺生血
        1.1.1 肺主气,气生血
        1.1.2 肺存津,津生血
        1.2 肺行血
        1.3 肺脉相承
        1.3.1 肺朝百脉
        1.3.2 “诊脉独取寸口”
    2.中医病理基础
        2.1 气血关系失衡
        2.2 肺络病变
    3.西医炎症机制与血瘀证的关系
    4.炎症与凝血反应的交互影响
        4.1 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4.2 补体系统的激活
        4.3 凝血因子及其复合物对炎症的介导作用
        4.4 激肽作用
        4.5 血小板的激活
    5.选用红花注射液治疗CAP
        5.1 红花是活血化瘀代表药
        5.2 活血化瘀是红花注射液的主要功效
        5.3 红花注射液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6.结论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1.中医对CAP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2.肺生理与微循环的关系
    3.CAP炎症与微循环的关系
    4.活血化瘀法在CAP中的应用
        4.1 中医对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4.2 活血化瘀法在CAP中的辨证施治
        4.3 活血化瘀法在CAP中的分期论治
    5.活血化瘀药物的现代研究及其可能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的选择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3 西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4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7)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5个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和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2内标溶液的制备
        2.1.3 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2.1.4 NADPH的制备
        2.1.5 Mg Cl2溶液的制备
    2.2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13]
    2.3 肝微粒体孵育体系
    2.4 方法学试验
        2.4.1 色谱条件
        2.4.2 质谱条件
        2.4.3特异性试验
        2.4.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4.5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2.4.6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试验
        2.4.7 稳定性试验
    2.5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8)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认识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肿瘤类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所示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肠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
    1 来源
    2 临床应用
    3 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背景
    2 资料及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
    1.1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2 色谱法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2.1 气相色谱 (GC) 法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1.2.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UPLC)
2 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
3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
4 基于谱效关系的质量控制
5 基于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
6 结语

四、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D]. 周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证治规律[J]. 谷珊珊,宋卓,李蒙,于明坤,许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2)
  • [3]基于病证结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模型研究[D]. 姜炳辰.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养肝化瘀方在预防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 杨勇.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
  • [5]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D].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红花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瘀血阻络证)的回顾性分析[D]. 卿雯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5个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J]. 姚泓,张秀平,李玮婕,王菲,刘颖,卢建秋.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06)
  • [8]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D]. 张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0)
  • [9]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D]. 郭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褚延斌,苏小琴,李德坤,周大铮,余伯阳,鞠爱春. 药物评价研究, 2018(03)

标签:;  ;  ;  ;  ;  

5种活血化瘀静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