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 ——基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 ——基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论文摘要

我国大学制度自清末民初形成以来,在不到16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学习德、日、苏、美大学办学模式的几次转换,时人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尝试基本上就未中断过。然而,众所周知,至今我国仍未形成一个被社会各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能够保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学制度构架,现行的大学制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和令人诟病的地方。其关键的一个症结在于,在建设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国人并未真正考虑到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存在。基于此,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本研究从传统文化的政治性取向特征切入,以彰显传统文化政治取向性的个别因子为分析工具,研究其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另外,鉴于大学制度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文对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大学制度当中的大学与政府关系而展开的。本研究将我国大学制度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主要是指民国时期的大学制度;第二阶段,1949年之后,主要是指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大学制度。本研究的正文部分首先谈到了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民国时期大学制度中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影响。在这一部分,笔者从“政教合一”的文化传统入手,分别从政府、大学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其次谈到了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现行大学制度当中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影响,这一个部分笔者从“大一统”文化观念入手,也分别从政府和大学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之前提出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还是当今《纲要》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都应当考虑到这个问题。唯有如此,一个符合国情的、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大学制度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解析
  • 2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影响的理论基础
  • 2.1 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 2.2 文化与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
  • 3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民国时期大学制度的影响
  • 3.1 民国时期大学制度的发展概况
  • 3.2 民国时期大学制度中的大学与政府关系
  • 3.3 民国时期大学制度中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 4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影响
  • 4.1 现行大学制度的发展概况
  • 4.2 现行大学制度中的大学与政府关系
  • 4.3 现行大学制度中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J]. 社会 2019(02)
    • [2].“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4)
    • [3].论茅盾小说的文化政治取向[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4)
    • [4].政治取向视角下的村干部行为研究——关中庙村的个案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5].两代人的选择[J]. 前进论坛 2018(02)
    • [6].刘少奇女儿:父亲不限制我们的政治取向[J]. 文史博览 2012(11)
    • [7].李光耀的文化认同及其政治取向[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8].当代香港中产阶层政治取向分析[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 [9].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引导问题探析[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5)
    • [10].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看中国的法治选择[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02)
    • [11].政治发展视野下民商阶层角色研究[J]. 理论视野 2015(10)
    • [12].美国有关学校经历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9(01)
    • [13].普遍交往时代的政治取向[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4].梁启超翻译思想中的文化政治取向:文化民族主义[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2)
    • [15].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看中国的法治选择[J]. 人民政坛 2016(05)
    • [16].政治取向与美国对华政策[J]. 美国研究 2008(03)
    • [17].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应然性、人民性、内源性[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20(01)
    • [18].LP的“私奔”困扰[J]. 投资与合作 2011(06)
    • [19].西部多民族地区民众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基于对贵州民族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08)
    • [20].现阶段师范生政治观的调查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4)
    • [21].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统一性[J]. 党史文苑 2008(18)
    • [22].加强香港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J]. 新西部 2010(01)
    • [23].和谐的政治取向:全球化视野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 [24].傅斯年政治取向浅谈[J]. 作家 2012(04)
    • [25].德国政党基金会有何特别之处[J]. 理论导报 2019(08)
    • [26].新闻舆情节目的地域性突破[J]. 记者摇篮 2012(05)
    • [27].民国时期国民党高层政治女性的政治取向与身份认同——以宋庆龄、何香凝为叙述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3)
    • [28].新社会阶层的政府工作满意度:现状、问题及对策[J]. 社会建设 2020(05)
    • [29].论政治支持的内涵、要件与影响因素[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 [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取向[J]. 农业考古 2008(06)

    标签:;  ;  ;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 ——基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